“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策略研究
2023-12-04李启天
李启天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6)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 “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 的具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简称 “三全育人” )的总体要求,均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随着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不仅违背了高校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也体现出学校及老师的育人能力不足。因此,优化现有的学生行为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基于 “三全育人” 视域,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学校管理的效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了解当前学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背景及问题导向。探讨;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内涵,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提出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优化思路,探索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也有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院校行为管理策略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开展了研究,如周伟、杨铁军的《谈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行为的特点及管理策略》[1]提到了高职学生宿舍的管理相关对策,李雪、滕达的《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2]提出了应对高职教学运行管理中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尚丽媛的《高职院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3]提出了课堂行为问题的成因及策略,杨晓慧的《高等教育 “三全育人” :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4]深刻诠释了 “三全育人” 的总体要求与实践方向,梁伟、马俊、梅旭成的《高校 “三全育人” 理念的内涵与实践》[5]详细解释了 “三全育人” 的内涵与改革思路,等等。这些研究为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但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工作仍停留在观望、研究和探索的阶段。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行为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方式方法,导致管理效果难以保证;一些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投入与关注,导致行为管理策略的实施难以落地;部分学生对行为规范缺乏认知或认同感不强,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方面的研究甚少,学术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亟待加强。
2.1 高职院校行为管理的现状分析
2.1.1 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缺乏全面、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在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学校管理理念滞后,没有及时更新管理思维和方法,无法满足当代学生行为管理的需求。同时,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影响了最终管理效果的实现。这里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的模糊使得行为规范不够明确,学生管理手段缺乏约束力和可操作性,难以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此外,管理手段单一,难以让学生遵守行为准则。
2.1.2 行为规范教育不充分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开展存在不足。行为规范教育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少量的篇幅,缺乏充分的时间深入教育,这导致了行为规范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缺少足够的资源支持,使得教师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时,面临一定的困难,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部分学校偏重知识传授和学术成绩,而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缺乏相应的重视,这导致了行为规范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此外,教师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及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所以无法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行为规范知识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1.3 缺乏系统性的激励和处罚策略
在当前学生行为管理中,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措施单一,导致效果不佳,不足以激发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积极性;处罚措施不够科学合理,执行力度不够大,对于一些不遵守规范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威慑效果。
究其原因,是缺乏系统性的激励和处罚策略。学校可能没有建立起全面的奖惩体系,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标准,一些奖惩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科学依据和有效评估。部分学校在激励措施上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奖励可能过于简单,缺乏对当前学生喜好的了解,无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同时,部分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对于不同个体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措施,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行为。
2.1.4 缺乏与家长互动
在当前学生行为管理中,只有学校这一层面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信息脱节,管理效果事倍功半。
据调查,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对于学校的制度了解不足,很少参与到学校的行为管理活动和决策制定中。这导致学校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措施难以与家庭教育形成有机衔接。学校对学生行为的了解,主要来自学校内部的观察和评估,导致学校制定的管理策略可能与家庭教育存在差异,家长与学校之间无法形成一致的行为管理观念。所以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良好的配合,导致无法形成有力的行为管理合力。
2.2 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2.2.1 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
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对校规校纪毫无敬畏之心。在课堂上玩手机、私自离校、旷课等行为时有发生。调查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因而对行为规范的认识不同。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教育和引导,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就容易出现此类情况。同时,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对学生行为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社会文化中存在不健康的行为范例,学生就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2.2.2 存在不健康的社交行为
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交技能,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同学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大部分原因是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冲突或误解。同时,部分学生对情绪的自控能力不足,导致情绪受挫时无法妥善处理,在面对冲突和纠纷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技巧。这可能导致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滥用暴力或谩骂等不健康的社交行为。
2.2.3 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面临着远离家乡、独自生活、适应新学习环境的困难。同时,同学间的社交互动也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社恐” 、内向、不善言辞、内心自卑等问题都让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备受挫折。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常常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加上无人督促,很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3 “三全育人” 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三全育人” 视域的基本理念和内涵
“三全育人” 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注重学生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指学生在各方面实现均衡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全员育人指学校中每个成员都有育人责任。全过程育人指学校提供全方位的育人服务。 “三全育人” 的内涵包括思政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文化素养教育、技能培养教育等。
“三全育人” 既是一个教育理念,也是一个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指导实践意义,与学生行为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学生行为管理,学校能够有效实施 “三全育人” 的目标。同时,通过 “三全育人” 的理念,能更好地优化学生行为管理策略。在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中,学校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行为规范塑造,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
3.2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概念和目标
学生行为管理是高职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约束,以确保学生行为符合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公德,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学术行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3.3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理论框架
该框架是以 “三全育人” 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办学目标,借助教育教学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达到提高规范学生行为的效果,培养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行为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社交能力、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并为此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积极培育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
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应紧密合作,形成 “三位一体” 的管理模式,共同构建学生行为管理的良好生态。行为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方式,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通过家校联合,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学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措施。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行为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数据为依据优化管理策略,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
以上三个方面共同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的理论框架,为实现 “三全育人” 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4 基于 “三全育人” 视域的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策略优化思路
4.1 建立全面管理机制的策略设计
为了优化现有的学生行为管理策略,建立全面、规范的学生行为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制定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要求明确、内容具体,包括课堂行为、考试行为、宿舍行为等方面。这些规范和制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文化背景、学科特点等因素,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易于真正落地实施。此外,须定期对规范和制度进行评估和更新,保持其与时俱进。
建立信息反馈和督导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意见箱、网络在线问答等,学生和家长能够及时反映问题。同时,建立督导机制,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确保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加强心理健康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通过心理测试、情绪调节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为健康学习提供保障。
建立行为管理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成长历程,包括学生的奖励记录、处罚记录、个性特点、潜在问题等信息。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个性化管理提供依据。
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形成信息互通的网络。各方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情况,便于及时干预和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也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的信息平台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为家校合作提供支持。
开展行为管理培训:学校应定期开展行为管理培训,提升教师的行为管理水平,包括行为管理理论、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冲突解决等方面的内容。行为管理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掌握有效的管理技巧,提高管理效果。
4.2 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策略设计
制定行为规范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增加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例如制定行为规范课程、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等。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组织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范、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如开展主题观影、专题讲座、向模范人物学习等活动,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建立行为规范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激发学生自觉遵守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识。如在每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行为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遵守校纪校规、参与公益活动等的情况,评估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
4.3 注重激励和奖惩的策略设计
开展优秀典型表彰活动。通过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团队等活动,发挥好榜样的作用,鼓励其他学生看齐,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通过学校网站、自媒体等平台,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和获得的奖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加强心理激励。通过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式,激励学生树立追求自己理想的信念,鼓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奖励的手段要丰富。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奖品要符合潮流,要掌握当下学生喜欢朋友圈分享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动力的同时也能扩大宣传效果。
处罚要和教育相结合。处罚是必要的手段,但也应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认识、反思和成长。处罚应遵循程序规范,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 结语
学生行为管理策略是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学校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关乎学生未来的个人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新时代不仅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秉持 “三全育人” 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深入学生中发现问题,更换不适宜的管理制度,寻求更好的问题解决方式,为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