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以合肥城市学院为例
2023-12-04胡祥星
胡祥星
(合肥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8076)
土木工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行业发展新趋势,融入先进行业技术知识,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毕业生[1-3]。
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正稳步推进,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4-9]。合肥城市学院(以下简称 “我校” )土木工程专业自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来,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清晰的定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入BIM 等行业先进技术理念,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学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内涵建设得到丰富和发展。
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1 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依据,科学合理的专业定位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重要保证。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自身现有条件出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区域发展形势和国家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为指引,将专业定位为:立足安徽,面向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行业,培养符合建筑业需求,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目标
在清晰的专业定位下,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多年办学实践,在国家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从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等多个维度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培养。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获得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训练,能胜任土木工程行业的相关工作。
2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制订具体教学计划的指南,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土木工程专业根据学校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中运用先进的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需设置相关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
课程体系的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应用型高校重实际运用的特色,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与专业方向课。其中通识教育课由学校统一根据有关规定设置,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学和体育等。学科专业基础课按照专业大类进行设置,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专业与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在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目标,依托实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重要实践环节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形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2 融入BIM 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发生深刻变革,新兴的BIM 技术对土木工程行业影响巨大。未来的设计和施工将依赖BIM技术来提前模拟建造过程,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将BIM技术及应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掌握当前土木工程行业的前沿技术。
同时,积极探索基于BIM 技术的专业教学改革,在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遴选的基础之上,组建规模小、目标高的 “BIM 特色班” ,对学生进行深度的BIM 技术教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开展BIM 技术指导,通过集中学习, “BIM 特长班” 的学生掌握常用BIM技术相关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在学校期间充分得到先进BIM 技术的培养和实践,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优势特长打下坚实基础。
2.3 重视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其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学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学生进行学科竞赛活动,土木工程专业抢抓机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竞赛等。每个学科竞赛都有教师专门负责,竞赛辅导团队分工合理,从竞赛辅导活动、组织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支持。为提高竞赛效果,学校还聘请了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专业功底的专家参与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更加体会到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10-11]。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在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内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依托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提高教学质量。
3.1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等四个组成部分。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发力,组成立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网络。
组织系统由决策系统、实施系统和辅助系统三个子部分组成。决策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顶层设计,制订或修订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实施系统主要负责学校的各项有关教学质量保障决策的具体实施。辅助系统负责保证教室设备、校园环境等各项教学条件满足要求,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度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制订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得各项教学工作都有章可循、秩序井然。评估系统通过各项活动对学校的日常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业状况、专业建设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查找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决策系统提供参考信息,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信息系统主要是对评估系统中各项活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使用,形成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成果,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个人,对不当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纠偏和整改。
3.2 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是由一线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组织,承担着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验等具体的教学任务,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更加直接,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土木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与道桥教研室,通过教研室活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有力保障和提高。
3.2.1 教研室例会制度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和学院安排,土木与道桥教研室实行教研室例会制度,即定期召开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齐聚一堂。通过教研室例会,有针对性地布置当前的重点教学任务,确保毕业设计、实习、课程建设等重要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高效沟通和处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比如在毕业设计环节,通过教研室例会,教研室对毕业设计的答辩、材料提交等具体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要求,把控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实习的环节,通过教研室例会对指导教师进行动员,分配工作任务等。教研室例会制度为专业教师建立起高效沟通、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平台。
3.2.2 教研室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创新教学方法和分享教学经验等。比如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进行课程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前瞻性;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方法分享会等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能力。教研室活动充分调动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加强内涵式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紧跟行业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结合专业自身情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制订了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②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将BIM 技术融入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术。③多措并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