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气象标准宣贯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12-03边森纪翠玲羡小龙

中国标准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边森 纪翠玲 羡小龙

摘 要:本文针对气象标准宣贯工作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和气象部门对标准宣贯的要求,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遵循共建共享思想的气象标准宣贯模式,探索开展了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研究及其应用实践,促进了气象标准的应用实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力,检验了该模式的效果。通过展望数字标准化等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对标准宣贯工作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供其他行业和领域参考。

关键词:气象标准,标准宣贯,信息技术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3.019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气象局小型业务项目“气象标准化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升级”资助。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Dissemination Model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AN Sen JI Cui-ling* XIAN Xiao-long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Center)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and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for standards dissemin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ssemination model of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deas. It explore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dissemination, which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and generates good social infl uence and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media, digital standardiza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issemin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ndards.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standard dissemin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 引 言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标准宣贯是促进标准实施、发挥标准效益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从业者快速获取标准知识、了解标准化工作最新进展,也是促进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然而,标准宣贯的方式方法及其效果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以气象行业为例,多年采用传统的宣贯方式,通过举办培训班让部分使用者对标准内容学习了解,录制标准解读视频或者撰写标准解读文章在有限范围内刊载和传播等,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大量资源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得以积累和共享形成合力,覆盖面窄、表达方式单一更使得宣传力度不足、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对标准宣贯方法和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非常重要,行业单位建设一个统一集中的标准宣贯平台尤为必要。

近年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我国各行业各领域都在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标准化管理、服务和科研水平,并逐渐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技术的利用也将成为推动标准宣贯的重要方式[1]。

2 标准宣贯信息化的政策分析

2.1 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就提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的要求[2]。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建成支撑标准化管理和全面提供标准化信息服务的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拓展标准研发服务,开展标准技术内容和编制方法咨询;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凝练标准化需求[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营造标准化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标准化作用,普及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传[4]。可见,信息化早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面,标准宣贯方式和技术的创新更是得到了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

2.2 气象行业需求和要求

2015年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发〔2015〕71号)》,提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气象标准制修订信息的公开、透明;要提高气象标准质量,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推广网上收集反馈信息等[5]。2019年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气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宣贯机制,要将标准宣贯融入日常工作,特别是开展气象宣传、讲座、科普等活动时,相关内容已有标准规定的要以标准为依据,不断扩大气象标准的影响面和知晓度。2022年中国氣象局印发的《气象标准化改革工作方案》对标准实施及宣传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可见,气象行业也已为信息技术在标准宣贯工作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模式研究

3.1 信息化平台建设思路

(1)建设思想

对于行业单位,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的定位应服务于全行业的标准宣贯工作,属于基础性、公益性的标准信息平台,因此要从标准化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出发,遵循共建共享思想进行建设,满足各类用户群体的需求。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考虑了气象行业内外各类人员对气象标准有关的政策法規、新闻动态、标准文本、标准解读等内容的获取需求,这几个方面对标准宣贯工作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2)功能目标

为服务好众多差异化的标准使用者,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应尽可能包括全面的国内外气象标准信息资源和与之配套的高效易用的应用系统,能够为全社会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气象标准信息和服务,才会有利于气象标准宣贯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管理,有助于提升气象标准信息服务水平,供各类气象标准化组织机构和任何个人用户共同使用。

(3)支撑系统

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实现主要依托气象标准化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气象标准化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为“一网三库二系统”,“一网”即中国气象标准化网,“三库”指气象标准化人才库、气象标准项目库、气象标准档案库,“二系统”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气象标准信息服务系统。中国气象标准化网为标准宣贯提供了服务窗口,气象标准项目库、气象标准档案库为标准宣贯提供数据支撑,气象标准信息服务系统为标准宣贯提供了功能支持[6]。

3.2 信息化宣贯服务模式

(1)以网站作为宣贯信息共享窗口

为了向全国气象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快捷的标准化资讯和标准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建成了中国气象标准化网(www.cmastd.cn),网站包括政策法规、标准化组织机构、新闻动态、标准制修订通知公告、标准宣贯、示范区建设、在线学习等功能模块和栏目,实现了气象标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功能。同时,将气象标准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到网站,实现了气象标准数据库与气象标准信息服务系统中信息资源的顺畅交换。

(2)以标准资源库提供宣贯数据支撑

气象标准化资源库(包括气象标准项目库、气象标准档案库)能够提供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内外标准化数据资源,同时标准数据库还链接到了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截至2022年10月,气象标准档案库收录了气象领域204项国家标准、653项行业标准、905项地方标准和34项团体标准资源,800余项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基础性标准资源,500余项国际国外气象相关标准资源,400余项标准化专业图书、科技论文、基础知识和电子课件等学习资源,近4000项标准化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组织机构文件及信息,近300项气象标准宣贯材料和视频资源。气象标准项目库管理了1400余项气象领域国家标准项目、行业标准项目、标准预研究项目的全部信息和档案材料。

(3)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宣贯服务功能

气象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能够优化气象标准化新闻信息的收集、规范标准信息资源汇交的管理、及时通报标准制定和发布等信息、对标准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和解释服务,同时实现气象标准项目和标准档案的快捷检索、气象标准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和公开,从而提高气象标准化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气象标准信息服务系统包括了标准信息服务、标准项目信息服务、标准应用反馈、标准解读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等主要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是采取传统的标准宣贯方式所不能实现的。

4 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模式效果分析

4.1 用户数量和社会影响力

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平台2012年上线,至今注册用户已达到1.2万人规模,其中公众用户超过5000人,气象部门用户逾6000人,标准起草人用户约2000余人。注册用户从早期仅局限于气象标准化工作人员和气象工作者,扩展到气象相关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校、中学、社会公众等。截至2022年10月,总访问量超过了18万人次,历史最高日访问量超过2000人次。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极大地吸引和汇聚了各方用户。

4.2 标准资源访问和应用效果

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是权威发布气象行业标准文本、提供免费在线阅读气象领域团体标准等相关标准的专业标准数据平台。通过信息化模式的不断深入,遵循共建共享思想,气象行业长期建设的标准资源得到了很好地保存、积累和应用。截至2022年10月,收录气象领域各级各类标准近1800项,标准文本点击阅读和下载量超过百万。图1、图2反映了标准的受关注情况,气象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各级气象标准的宣传,提高了标准资源的应用效益。可见,相比传统宣贯方式,信息化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让标准化管理者轻松掌握标准应用情况,也可以让标准使用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彼此的学习情况。

4.3 多样化方式的吸引力

为了帮助气象各专业方向工作者对气象标准的理解,中国气象标准化网的“宣贯研究”模块建成了“标准解读”栏目,邀请标准起草人和气象各专业领域专家对各自领域标准录制详细的视频解读,气象标准解读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资源可以供全国气象干部职工学员学习。栏目设立至今,创建了40余项学习专题,共上传气象标准解读视频121项,排名前三的标准解读视频点击量均超过1万次。截至目前,有8482名职工、135848人次进行了在线学习,总学习时长达8.7万小时。2020年10月,中国气象标准化网还专门上线了“世界标准日”主题专栏,邀请了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有关专家,针对多项气象标准做了专题解读(见图3),供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学习使用。

在2020年世界标准日专栏上线期间,与2019年同期网站访问量对比可见,浏览次数上涨了23.75%,独立访客上涨了67.07%,新独立访客更是增加了近2861人,比2019年同期上涨了105.92%,平台提供的多样化的标准解读对气象标准宣贯效果可见一斑。通过信息化模式的推动,不仅促进了宣贯资源建设的集约化,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标准宣贯学习。

5 结 语

建设标准宣贯信息化平台,形成标准宣贯新模式,不仅可以为标准宣贯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提供更加多样、便捷、精细的集成服务支持。随着国家对推动标准应用实施愈加重视、发展方向愈加明确,笔者认为各行业有必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强化标准宣贯手段和方式,一方面可以着眼于标准内容的可视化,通过采用动画、实景操作等方式展现标准内容,帮助标准使用人员更加直观地学习和应用标准;二是用好新媒体工具,提高宣传的精准性、有效性,让讲标准、用标准、守标准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行动;三是在移动端选取对宣贯对象更加有吸引力和有效增加用户粘度的宣传方式;四是按照《國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发展机器可读标准、开源标准,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4]的要求,探索发展标准数字化。通过在宣贯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可以为标准应用实施和效益发挥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丁锋.基于信息技术背景构建标准化有效宣贯模式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08(4):27-29.

[2]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Z].2015.3.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Z].2015.12.17.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35-41.

[5]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气发〔2015〕71号)[Z].2015.10.

[6]纪翠玲,边森.气象标准化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设计[J].中国标准化,2014(4):80-83.

作者简介

边森,硕士,高工,长期从事气象标准化研究与技术服务。

纪翠玲,通信作者,博士,正高工,长期从事气象标准化政策和发展研究、标准审查和复核等技术服务。

羡小龙,工程师,长期从事气象培训信息化研究与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