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类期刊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探讨

2023-12-02郭晓霞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郭晓霞

摘 要:期刊出版是思想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教育类期刊作为期刊出版业中的一个分支,在文化教育传承、发展中有着专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出版过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循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着力培养技术精湛的编辑,抓牢意识形态,把好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关,体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内容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类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Journals in the New Era

Guo Xiaoxia

(Inner Mongolia Education Press,Hohhot 010010)

Abstract:Journal publishing is one of the main posi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propaganda.As a branch of the journal publishing industry,educational journ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ding the fashion,educating people,serving the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ducation.In the publishing process,we must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follow the Partys publishing principles and policies,focus on cultivating skilled editors,grasp the ideology,guide the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s and the direction of publishing,maximize the social benefits,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tent.

Key words:in the new era;educational journals;high-quality development;path

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四个自信”理论,其中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繁榮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总要求,指出了“十四五”期间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我国现代化强国发展的新征程,提出2035年远景规划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基于此,周蔚华、杨石华认为“出版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文化自信的拱心石,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出版”。 [1]可见,文化出版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期刊出版作为文化出版的一部分,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崇高思想文化的一种文化活动,具有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着专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育类期刊作为期刊出版业中的一个专业分支,既有文化出版属性,也承担着助推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属性,承载着传播文化、传输知识、传承文明、助推公德建设、回应社会关切、反映时代的社会功能,担负着教育中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育教学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教师体系、学生体系等体系的传播、阐述职责。

社会发展要求必须以思想丰厚、专业精深、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回馈新时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文化高原上建设文化高峰。因此,在新时代,教育类期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须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于教育类期刊的出版特点、专业属性,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完善出版体制与机制、设置栏目策划主题要求,善于总结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反映历史和时代要求,提升期刊内容含量和服务质量。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多渠道、多平台做好正面宣传。正因如此,教育类期刊承载及时传播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思想舆论宣传、媒体监督的使命,具有引领教育系统人员正确把握新时代下的新教育理念的职责,发挥兼具传播力和引导力的社会影响作用。因此,教育类期刊既要有高度的政治性,也要体现教育的专业性。

教育类期刊内容出版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政策宣传的高度、教育发展引领的方向性、教育主体履行职责的及时性、教育系统人把脉政策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教育发展的质量。本文试图从贯彻党的出版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把好政治导向关,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着力创新出版思路等方面,探索教育类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新方式,开拓教育期刊出版的新前景。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教育类期刊是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宣传党的理论的使命任务,是传播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窗口,是为专业领域发声的喉舌。

我们深知,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类期刊在发展中不断转型变革,目前,我国部分教育类期刊社已经转企走向市场,面临着适应市场和市场认可的挑战,如此情景下,教育类期刊如何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出版局面?如何应对国家政策变化、信息技术更新等带来的挑战,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而欲解决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障是首要关键。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出版方针政策是提高教育类期刊内容质量的政治保障,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类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时代不同,方针政策也必因时因势作出相应调整,而期刊出版态势是社会大环境发展中的一个支流,出版方向必须与新时代社会主流发展方向一致,要实现新时代教育类期刊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遵循新时代的方针政策,方能凸显导向性、正相关社会功能。教育类期刊身兼教育与出版双重属性,出版工作中,一是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遵循出版规律和要求,二是要推广普及教育方针政策,内容上要实现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规范统一,起到教育引领的社会作用。因此,出版方针政策是规范期刊出版的政策法规保障,教育方针政策是期刊出版专业化的方向指引。

有了良好的规章制度保障,期刊才有可能提高内容质量。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等系列法律法规,教育期刊社除了要遵循国家出台发布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外,还要立足于本社实际,对应国家期刊出版规定,制定相关的、可行的、接地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期刊规范、高质量出版。比如围绕期刊规范出版制定内部日常管理、出版流程、稿酬等适应市场需求的相关制度;围绕期刊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技术更新等相关制度;围绕内容出版制定三审三校流程、设置策划重点、焦点、热点话题要求、建立重大主题栏目策划备案规章、规范审稿及采编校工作,以保障期刊得以按时、保质、顺利出版,实现运用新理念、新管理方法按期刊出版要求,构建新时代下适应期刊发展的新运营模式。

当然,有了政策法规制度保障还不够,还需贯彻落实,这是提高期刊内容出版质量的关键所在。尤其在落实“三审三校”、重大主题栏目策劃备案制度上,更要做到不折不扣。为了提高期刊内容质量,避免因编辑年轻化而无力对内容做出很好的把控的窘境,减少编辑不必要的工作量,期刊出版单位也可以探索“一检四审一编三校一读”的做法,即“一检”就是对来稿先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内容检测,“四审”就是强调内部三审再增加一次外审,“一编”就在发排之前做一次细致的编辑加工,这样可以确保稿件内容质量从政治上、专业上都能达到刊发要求和水平,“三校”完毕清样付印前责编或主编要履行“一读”职责,或者聘请外部专家审读,之后主编、责编签印。这样做会凸显几个好处:一是切实提高了期刊出版内容质量,二是杜绝先编稿后又撤稿现象(有些稿件内容比较隐晦,只有在编辑加工时才能发现,所以会有先编后撤稿情况),减少了编辑因做无用功而增加的工作量,三是规避了因单位编辑力量薄弱而导致审稿不到位却又重复工作的现象。

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相统一

教育类期刊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功能,其本质属性是做好教育方针政策的传播,做好最新教育理念、先进教育实践经验的专业宣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肩负起凝聚多方共识的责任,要求其做到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的统一。因此,教育类期刊必须是在党的全面组织领导下开展出版工作,才能取得高质量的发展。期刊出版人要始终提高期刊出版政治站位,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把好舆论导向关和政治方向关;创新期刊出版思路和方法,做好主题栏目策划;严把审稿关,力争做到精编精校,强化责任意识和能力意识。

(一)加强党的领导,抓牢意识形态,把好舆论导向关和政治方向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王炎龙、李长鸿在《新中国70年出版业发展态势与运行逻辑》一文中谈道:“未来出版业在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规律下,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向市场化、国际化和融合化发展。”[2]意识形态在文化出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类期刊出版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全面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五个认同”,彰显期刊的政治属性,强化政治引领,秉持精准宣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办刊宗旨,把好舆论导向关,体现政治责任担当,担负起喉舌和窗口的社会功能,因势利导、因策指引,在党和国家发布重要教育方针政策后,或以专题专栏做好宣传,或针对政策如何有效贯彻落实组织专家探讨、约稿、问诊及开展咨询交流。比如对二十大报告中的教育话题、近几年有关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可以做出全面系统的宣传,以便及时引导区域教育系统精准领悟新方针新政策,为当地教育系统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提供积极帮助,也为学校更好地办学提供有效信息和指引遵循,着力发挥为全国教育发展传播典型、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效益优先,创新期刊出版思路和方法,做好主题、专题栏目策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3]于此,2019年,中宣部印发了《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对期刊出版社会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出版活动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内涵发展要求的转变,进而实现稳量提质。

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期刊出版形式的快速变化,使读者的内容获取有了便捷和易得性。教育期刊编辑必须思考:如何确保在社会效益优先的情况下,能短时内快速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能持续地牢固读者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创新应是维护读者群不流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主题栏目、专题栏目策划上更要突出创新思维,才能统筹推进专业领域话语权,赢得读者的认可。

1.做好主题栏目策划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因此在期刊出版上,就是要遵循这一点开展主题内容策划。柳斌杰说:“出版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体现时代变革要求,按照时代进步的主题谋划出版业发展。”[4]教育类期刊作为思想文化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做好主题出版,既是传承文化、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也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内在发展要求;既是强化舆论导向、正本清源的责任担当,也是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教育类期刊出版应当坚持基础性、真实性、务实性和前瞻性,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驱动实践创新的实现。

教育类期刊内容质量的提升,主题专栏策划出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主编或策划责编要基于新时代下新理论的指导,跳出老套的编刊思维定势,跳出“主题专栏就是政治内容专栏”的固有思维定势,遵循教育类期刊出版的宗旨和定位,创新编刊思路,寻找新方法,切合实际需求策划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的主题栏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些表述都为期刊出版做好主题宣传给予了理论指引,是主题策划的关键性指南。

当然,有了好的主题,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落实策划,最终成功。因此,为了能深挖基层教育系统针对主题内容开展的好活动,期刊出版要创新工作思路,可在各区域选聘一定数量的通讯员,组建区域通讯员团队,主要负责对当地教育领域的重要事件、典型经验开展搜集,同时也要赋予他们挖掘当地好作者并向其约稿的职责,以此为主题策划出版,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破解因编辑少而无法深入基层学校发掘好资源,导致盲目出版的瓶颈。

2.注重专题专栏策划设计

内容是吸引读者最有力的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面对新时代下的新出版要求,期刊社应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新发展理念,创新出版思路和方法,做好专题专栏策划,尤其是围绕重大关键节点和重要教育政策论述规划好专题传播,聚焦教育热点焦点、新的政策研究成果、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改、教改实践经验等策划专栏,做好典型宣传,实现期刊内容价值含量的高质性。

另外,在做好方针政策宣传、主题栏目、专题栏目策划的同时,编辑还要下沉视角,增强基层意识,深入一线学校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深挖基层教育典型人物,设置话题,做好宣传,明确典范的教育引领作用。策划出一些有温度、有深度的教育专题内容,既要体现期刊内容接地气,也要彰显教育类期刊的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总之,教育类期刊应本着社会效益优先的出版准则,凝聚多方共识,与时俱进,内容上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遵循,围绕社会关切、教育热点、焦点现象着力策划好主题、专题栏目,着力在出版内容上下功夫,强化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拓展优质的内容,分享主流话语,满足读者阅读的新期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建构精神认同,实现价值认同,体现期刊内容高质量的内核要素。

(三)严把审稿关,力争做到精编精校,强化责任意识

教育类期刊既要做好对教育方针政策的精准及时宣传,还要对区域教育系统有关课改、教改的好经验好做法、先进典型等做好正面传播,实现出版的专业服务功能。随着新型技术迅速崛起发展,诸多信息会通过互联网快速呈现给读者,致使纸质期刊出版在时效性上表现出了滞后性,同时也对出版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下快速化的呈现迫使期刊内容向更精细、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方向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因此,要求编辑必须做到:审稿严谨、编校精细,培养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1.审稿对提高期刊内容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柳斌杰指出“内容弱势,不能完全归于意识形态和制度之争,出版本身内容创新也是关键。”[5]审稿是筛选好稿子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期刊内容出版质量最为关键的环节。教育类期刊担负着价值引領的舆论引导功能,须强化审稿环节,注重培养编辑的审稿能力,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做好必审范畴的审核工作,确保期刊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指导性,彰显期刊的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审稿考验的是编辑的眼力和脑力,要求编辑具备较高的敏锐性、洞察力、专业判断能力。马国仓认为:“优秀编辑人于书稿而言犹如伯乐相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编辑缺乏眼力,一部好作品就有可能被埋没,从此消失;反之,编辑好眼力,好作品就会被发现……因此,新时代的编辑人必须练就拨云见日的好眼力。”[6]可见,在审稿过程中,能否精准地挑选出好稿子,依靠的是编辑人的一种“伯乐相马”的功夫。

就教育类期刊而言,应如何做好稿件内容审核?一是审核文稿的舆论导向、政治方向,把好意识形态关,精准地辨析、评判稿件是否符合出版方向和要求;二是审核来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办刊宗旨;三是审核话题是否符合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四是审核稿件内容是否达到发表水平,观点是否新颖、有前瞻性,是否能体现出专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价值;五是从宏观和微观上审核篇章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文题对应是否恰当,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参考文献、摘要、关键词,还要审核摘要、关键词是否规范准确,参考文献数量是否适中、所引是否最新及引用与文意是否相关等:六是审核语言表达是否规范、通畅,有没有知识性、常识性的错误,各种数据信息前后是否一致等。

一篇稿子,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审核后,如认定既没有导向性、政治方向性的问题,也具备了专业性、前瞻性、真实性、实用性、可读性、指导性等特点,内容生产确实安全,能够正面引导读者向上向善,健康读者思维,也符合本刊栏目策划要求,那就有刊发的必要。

2.精编细校对提升期刊内容质量起着实质性作用

我们常说,一个编辑既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富有超强的专业审稿能力,还需具备扎实的采编校能力,才能策划编辑出内容精良的期刊。

一篇稿子,最终能否以高质量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需要编辑的精心打磨,即便是原稿内容质量上乘,也避免不了会有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编辑处理。

诸如文题对应的问题,一般文稿,除了有文稿大标题外,内文中都会有多个小标题与之对应,在编校中,编辑要善于思考辨析内文阐述与各级标题相称与否,科学判断原稿件中文题对应与否,如发现有不符的内容,要学会根据文意合理处理标题与内文的契合度、关联度,杜绝偏题跑题,文不对题。再如文中内容叙述重复、语意重复的问题,作者在称述时,有时会表现出生怕读者看不懂其所要表达的意图,总是重复强调,这便使得文稿表达不够精炼,啰嗦烦琐,遇到这样的文稿,在编校中,编辑首先要通览全文,从整体上先了解文稿中类似情况出现的频次,之后根据文意再做恰当处理,这样既不会窜改文意,尊重了作者意图,又能干净利索地处理好稿件内容,整体上可提升文稿质量。另外,有关文稿中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数据引用核实,语言表达是否规范等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编辑做好细致编校。

3.编辑的责任和创新意识对提升期刊内容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编辑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共同决定着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期刊出版工作。能力体现的是编辑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涵养。工作中,“是否需要具备相应工作能力”体现的是编辑的一种思想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某种程度上暗含着一种工作态度的表现。因此,在日常中,期刊社既应该注重培养编辑的能力意识,也要重视培养编辑的责任意识。一个优秀的编辑,既要有扎实的编校功底,也要有认真、细致、专心工作的态度和责任担当,不可凭想当然的态度和随心所欲的方式面对工作。

另外,内涵创新因素也是评价期刊内容质量高低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1月17日在天津考察时在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可见, 一本刊是否能长期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是否能够做到质量内涵永不褪色,关键在于编辑是否有创新思维,尤其是在策划一些重点主题、专题栏目时,更要凸显出编辑的创新能力。当前新媒体崛起并迅速发展,另因期刊发展市场化的形势使得一些期刊出版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导致内容质量出现同质化、浅表化现象。要改变低质、跟风出版现象,提高期刊内容质量,就必须注重培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类期刊的本质属性是做好对党和国家对教育方针政策、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经验的传播,实现出版服务的功能。毫无疑问,内容质量是期刊生命底线,是决定期刊能否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欲提升期刊内容质量,需期刊社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制度保障,提高编辑策划编校能力,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推动建构教育类期刊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构建两种途径:一是期刊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本着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努力应对国家政策变化、信息技术更新等带来的挑战,着实抓牢意识形态,把好舆论导向关和出版政策方向关,规范落实好三审三校制度,做好期刊高質量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二是要立足于新时代,把握时代机遇,树立编辑新发展理念,运用新思想以专题专栏形式,设计好主题栏目,聚焦热点焦点、社会关切的教育话题策划专栏,强化期刊的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符合期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专业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周蔚华,杨石华.出版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出版,2020(8):27-33.

[2]王炎龙,李长鸿.新中国70年出版业发展态势与运行逻辑[J].中国编辑,2019(9):15-2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0.

[4]柳斌杰.开拓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J].中国出版,2020(22):6-10.

[5]马国仓.在实践中增强“四力”  更好体现新时代编辑人价值担当[J].中国出版,2021(1):34-37.

(责任编辑 丁 岚)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