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3-12-02张晓霞
张晓霞
摘 要: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建议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给出具体实施案例,为充分落实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教育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he Teaching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Zhang Xiaoxia
(Department of Medicine and Health,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Hohhot 010050)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idea that takes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As the public basic course,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for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cases are given to fully implement the Guiding Out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urse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words: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課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这一新型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需要做的工作是寓价值观引导于专业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培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品德,与思政课程及其他课程形成合力,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开设一个章节内容或开设一门课程,而是要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悄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修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2]
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由学生特点决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离开中学紧张的学习环境,步入大学校门,迎来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面对的是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新的学习伙伴建立融洽的关系。
大学阶段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人生目标,为将来步入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打下思想和方向基础。因此,学校要在开展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二)由课程特点决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性强,受众面广,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程。由于当今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性,许多不良信息有时会影响着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这个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操作技能部分,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创新意识、民族自信、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课程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容易接收在教学中恰当地融入的思政元素,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和实施。
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采用多种方法、案例和榜样力量,多层次、多维度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由原来单一的知识课程变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3]
二、思政教育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设计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部专业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共6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Internet网络应用、文字处理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通过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课程本身蕴含着大量隐性思政元素,经过梳理融合,恰当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能使课程思政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理论知识部分
第一章节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纯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包括了解计算机技术及发展过程、认识微型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等。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入在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华罗庚教授和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奋斗的前辈们,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讲述巨型机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列举近几年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名单中我国超级计算机的位次,让学生了解到我国计算机尖端科学的发展现状,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讲解计算机硬件时,让学生知道中国的计算机虽然比美国起步晚,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逐渐在缩小,在2002年,我国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此后龙芯二号、龙芯三号接连问世。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以此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知识讲解时,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知识,在使用软件时,知道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
在网络知识章节教学中,教师可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教育,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好自己,同时警示学生不要触犯法律,不要实施网络违法行为,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操作技能部分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章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提出华为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了鸿蒙操作系统,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取得的重大进步,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从而培塑学生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在中文输入法讲解中,教师要加入王永民先生“五笔字型”的发明,以及拼音输入的发明和改进过程的故事,将职业素质和创造精神培养融入中文输入法的学习中。
在办公软件应用的学习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思政教育素材,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将思政教育与计算机技能的学习进行充分的融合。
1.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我们携手同心,积极面对,共克时艰,在抗疫中涌现出大批优秀感人的事迹。对此,教师要设计学习任务,选择“抗疫宣传手册”的制作任务,要求学生学习综合运用文字处理软件排版功能,上网查找抗疫相关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报的制作。学生在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运用中,不仅提高了综合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懂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道理,更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力量和身为中国人的荣耀,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
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
由于互相攀比的心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有些学生过度消费的行为,教师通过让学生对“学生生活费用一览”工作表的编辑,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日常花销,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3.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报告中,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演示文稿软件的学习应用让学生有了展现的舞台,通过小组合作、网上搜索,利用PPT的制作来诠释他们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 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度研究教学内容,挖掘思政的融入点,更要分析学生的兴趣点,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综合学习中。
下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为例,通过制作“大国工匠精神”演示文稿,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的学习共4课时,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制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报纸、杂志等搜集“大国工匠精神”素材。
四、 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成效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笔者对22级护理班学生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制作“大国工匠精神”演示文稿作品的过程中,各小组学习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搜索整理“大国工匠精神”素材,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了演示文稿作品的制作,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筛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学生通过制作“大国工匠精神”演示文稿作品,不仅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知道了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从而培养学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让学生知道爱岗敬业、钻研技能、脚踏实地才是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从课堂活跃度看出,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有所提升,从学生作品的质量上看,作品合格率高达92%以上,所有的学习小组全部按期完成作品。通过“大国工匠精神”演示文稿的制作,学生掌握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在自己的作品制作当中。从主题体现上分析,全部小组作品能够围绕主题展开,首先说明学生对信息进行了严格的研读和筛选,其次说明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小组探究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大国工匠精神”素材的过滤和重组完成作品,也给学生提供了“大国工匠精神”的学习体会机会。填写的问卷表明,大多数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大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要事迹是什么,“大国工匠”的含义与精神,工匠精神主要的启示以及对职业学院学生的意义等。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同时让思政教育融入整个学习制作作品的教学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效果评价显示, 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在课程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90% 以上,说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同时进行思政教育绝大多数学生是接受并认可的,也说明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没有制定合理的量表,没法进行具体的量化,这也是学校教务部门和相关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时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即要挖掘和发挥出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对实施教学的一线教师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吃透课程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并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教师要紧密把握实时动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积极进行思政资料的筛选,“润物无声”地将思政育人的元素融入教学中。其次,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在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应将课程思想政治目标的实现程度纳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課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严格的评判。另外,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完善,在评价课程本身教学效果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思政元素融入的潜移默化程度。也就是说,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既要评价课程本身教学实践效果,又要注重思政融入教学中取得的成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思政融入,关键在于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同时找到思政内容的教学结合点,把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既要提高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又要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静怡.信息化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现[J].科教文汇,2022(8):85-86.
[2]范曦,刘媛媛,张海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12):137-138、142.
[3]高亮,胡煜.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安徽职业学院学报,2021(1):13-16.
(责任编辑 陈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