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精神血脉?砥砺学生品格

2023-12-02王志刚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

【项目简介】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要求,梳理以杰出校友华罗庚为代表的校友群体精神品格,传承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精勤不倦、献身事业的华罗庚精神,于2021年成功立项了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赓续华罗庚精神的浚源养品行动”。该项目通过构建以赓续华罗庚精神为目标的文化浸润场域、创设以师生互勉共生为前提的多元德育主题活动、创新以培养学生优秀品格为重点的立体课程体系、建构以提升学校德育品位为宗旨的多维评价体系来涵育学生品格,走出了一条精神传承教育的新路。

摘要: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深化对科学家精神的校本理解,通过建构赓续华罗庚的精神场域、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拓展学生自主发展路径、建立“三制”导育体系和“八品六维三制”评价体系,推动华罗庚精神的传承落地生根,实现了学生品性的涵养、品德的滋养、品格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华罗庚精神;中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20-0030-05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赓续华罗庚精神的浚源养品行动”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3-28

作者简介:王志刚,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华罗庚精神源自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集中体现。近百年来,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先后走出了“两弹一星功勋”钱骥、红外物理学家汤定元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孙枢院士、低温物理学家周远院士、蓝领精英邓建军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历届校友传承的爱国奉献、责任担当、励志勤奋等精神,是砥砺学生品格的文化源泉。

一、“浚源养品行动”的实施背景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从学生精神成长入手,从解决当下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着手,形成与时代合拍、与学校实际情况契合的培养目标。

(一)精神传承之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华罗庚生在金坛,毕业于华罗庚中学,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赓续以华罗庚为代表的校友身上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使科学家精神更贴近学生发展,在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同时,使华罗庚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充实,焕发出时代活力。

(二)學校发展之需

在德育管理的日常反馈中,学校发现,部分学生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缺少自信心,行为做不到自律,为人不能时常自省,特别缺少自强不息的品格,遇到挫折时自怨自艾、萎靡不振。我们省察学校德育工作方式,发现依旧存在简单说教,将思想观念生硬灌输给学生的现象。这种刻板的形式弱化了德育功能。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追求精神价值,将日常所受教育转化成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修养,学校研究以华罗庚为代表的校友群体的精神品格,以疏浚深厚的文化渊源、挖掘丰沛的精神资源来促使学生志存高远、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勤于实践,从而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三)学生体验之需

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在互联网中共存,良莠难分。部分中学生对互联网高度依赖,对社会的焦点、热点、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能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对社会问题容易产生理想化、简单化、去现实化的认识。学校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健康青年,就要构建多元化、体验式德育体系。而华罗庚等校友及其事迹是学生身边最可亲的人和故事,华罗庚精神是莘莘学子直接可触可感的文化,是值得探究和唱响的精神名片。

二、“浚源养品行动”的核心概念

根深者叶茂,浚源者流长。作为学校百年文脉的华罗庚精神,正是学校百年亦青春的不竭源泉。

(一)华罗庚精神

《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阐释了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将科学家精神进行了校本化理解,总结华罗庚精神的四方面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精勤不倦、逆境不屈的自强精神,勇于求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甘为人梯、立志事业的奉献精神。华罗庚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华罗庚为代表的校友群体的精神写照,其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近百年来救国图存的金坛红色文化和追求卓越的校友群体的先进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区域特点和时代特征。

(二)浚源养品行动

源即源头,是学校百年积淀的“华罗庚精神”。浚源就是疏浚深厚的文化渊源、挖掘丰沛的精神资源。养品即涵养品性、滋养品德、培养品格。浚源养品就是梳理以华罗庚为代表的校友群体精神品格,大力弘扬华罗庚精神,赓续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自强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等,帮助青年学子形成有理想、肯担当、勤发愤、善创新的优秀品格。

三、“浚源养品行动”的实施路径

围绕华罗庚精神传承的浚源养品行动从德育资源的开发、德育路径的拓宽、德育课程的丰富、实践范式的创新、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几方面着手,使学生的品格得以进阶提升,推动了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一)有效整合环境资源

在校园环境改造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校园物化环境的人文性,力争做到围绕华罗庚精神的传承强化地表文化、空间文化的建设,着力提升校园物型文化品质。

首先,学校成立了华罗庚精神研究中心,组织师生对杰出校友的成长历程开展系列研究。通过在研究中心的集中研修,学生切实体悟到华罗庚精神的形成过程。研究中心定期开设校友讲堂、开展学术沙龙,让学生了解杰出校友的事迹,感悟杰出校友的情怀,推进华罗庚精神在学校的传承创新工作。其次,学校优化整体空间的布局,为学生脚踏实地的求学行动提供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营造在仰望星空、追梦行动等活动中寄托诗意和远方的文化场地。学校建构的空间文化坐标,为建筑物赋予华罗庚精神的内涵,形成“一园”“两馆”“三厅”“四场”“五楼”的校园空间,而每个空间都是学生追逐梦想、展翅飞翔的精神领空。此外,学校建有南北两大文化长廊,南部长廊以华罗庚雕塑为中心,以大礼堂为底轴,呈现半回字型,连接教学楼,象征着青年的传承与未来;北部长廊呈数学符号“π”走向,连接了图书馆、地质馆,指向本地区地标建筑,象征着青年的奋进与活力。长廊集中展示学校的系列化德育活动,是“浚源养品行动”的重要展示平台。

(二)巧妙组合实践活动

学校以学生自主德育建构活动、师生共勉育人活动、师长辅助实践活动的方式,拓宽华罗庚精神传承的活动设计。

学生自主德育建构活动是指学校以“浚源养品”为大主题,以“筑梦·规划”“筑梦·征程”“筑梦·启航”为三阶段小主题,建立了涵盖三个年级的学生自主教育体系。一年级旨在引导学生从“人与自我”的角度思考人生,侧重传承华罗庚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健康成长、独立自主的品格;二年级旨在引导学生从“人与他人”的角度思考人生,传承华罗庚的自觉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养成服务他人的品格;三年级旨在引导学生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思考人生,传承华罗庚立志事业、甘为人梯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奋斗中形成善于合作、勤于协作的品格。

师生共勉育人活动是指在建党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节日期间,学校开展激荡爱国情怀的红色纪念活动,组织师生重走华罗庚求学路,引导学生传承华罗庚精神;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开展基于民族精神理解的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校还通过校友故事宣讲等形式,结合“求真农场”的劳动实践,激发学生形成劳动创造生活、科学创造未来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师长辅助实践活动是指学校内聘优秀教师参与华罗庚精神传承的研究工作,推进华罗庚精神向学科教育、社团活动渗透,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创新意识;外聘社会专业人士、大学教授等组成讲师团,形成华罗庚精神宣传和研究的校内外联动机制。校内外师长讲授华罗庚的故事,分析科学原理,展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实干兴邦、创新强国理念的新时代中学生。

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设计、组织、主持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锤炼品格,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悟华罗庚精神,实现华罗庚精神的传承。

(三)有机融合课程设置

学校坚持课程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挖掘学校、社区、企业、大学等多种资源,通过校内精品项目、省级课程基地,校外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华罗庚纪念馆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实验室等实践基地,搭建多维育人框架,构建立体育人平台,重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学校重点建设旨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具有多样性、可选择性,融通科学与人文的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包括以思维品质为培养目标的拓展课程、以公民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思政课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综合课程。

在拓展课程方面,学校从学科育人角度出发,通过整体设计,挖掘各学科育人功能,加强学科拓展课程建设,突出家国情怀、通变意识。拓展课程包括三部分:一是学科竞赛培训课程,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学科前沿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学科前沿问题,解析在人生发展方向和学习发展方向上的诸多问题;三是大学先修课程,锻造学生的协作能力。这些课程从多维度指向品格进阶提升的锤炼和锻造。

在思政课程方面,学校在培养学生丰满人性和独特个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通过诵读社、“天籁”乐团等社团活动,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二是通过恒毅远足、综合实践、校园“微马”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团队精神和自主策划、自主管理能力;三是通过成人仪式、“觉醒年代走进华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担当品质;四是通过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理解演讲比赛、模拟面试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五是依托口述校史团、模拟政协、校友访谈等,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综合课程方面,学校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建构学术型、社会型综合课程。有与省内高校、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的人文修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和生活技能等活動课程,指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有依托课本剧展演、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等综合活动,指向甘为人梯精神的弘扬;有以理科综合实验为基础开设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课程,指向学生求真态度的培养;还有以STEM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科技、人文和艺术和谐发展的能力,让学生体悟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多元构建导育体系

为系统有效地推进德育功能的转化,学校构建了“导师制”导育工作机制。导师制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学长制、师长制和顾问制。学长制是指聘请毕业十年内的优秀学生,由他们定期到各年级进行社会实践的宣传和引导,分享往年活动中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与各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团队一起研究、改进实践活动方案。师长制是指一个班级聘请1名首席师长协助班主任工作。首席师长一般由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或在某一方面术有专攻的社会人士担任。顾问制是指学校聘请德艺双馨的大学教授、企业精英、中学骨干教师担任学生发展顾问,参与“华罗庚精神研究室”工作,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围绕“导师制”导育工作机制,学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改变“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心理疏导和思想品格三方面的内容建设,教会学生怎么面对生活、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帮助学生提高健康生活素养,开发身心发展的潜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首先,学校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革新教育理念,把教育目标从当下的高中校园学习调整为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通过高中三年的思想教育,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实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真正成长。其次,学校调整了思想教育的体系框架和策略方法,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了动态差异的成长方案,学习主体从群体走向个体,在实现班级所有学生思想教育一起发展的同时,确立每个学生的成长目标,为个别学生提供差异化的“营养套餐”,帮助学生实现“齐步快跑”。学校还以档案制度规范管理、家访制度协调发展、谈心制度累积经验、培训制度维系扩充、考核制度推动发展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的“导育”工作制度。

(五)持续完善评价体系

精神不老,文化常新。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学校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卓越发展。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此过程中,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学校坚持“一体两翼”的评价内容、三向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六大表彰荣誉的评价奖励、八大品格素养的评价维度,逐步建设完善“八品六维三制”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体两翼”中的“一体”指华罗庚精神,“两翼”指文野兼备。“文”即文化素养、文明修养,“野”即强健体魄、旷野思维。“一体两翼”促使学生沿着华罗庚的成才轨迹,成为合格的华中人、守正的中国人、合作的世界人。

“八品六维三制”中“八品”指华罗庚精神品格的八个方面:有理想、肯担当、能自主、勤发愤、勇求真、善创新、会合作、真无私。它们共同指向学生品格的形成,对应这八个品格,学校设立了六个维度的奖项:品格高尚奖、学業优异奖、阳光运动奖、尚美才艺奖、劳动创造奖、华罗庚奖。“三制”是学生自评、互评、他评三向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以学生自评引导学生的自我观察,促使学生对照评价标准来审视自己;以学生互评引导学生正视他人的观察与判断,能促使学生相互审视,进行横向比较;以学长评价制、导师评价制、顾问评价制来拓宽他评,同时聘请家长、社区人员加入他评,推动全员育人协同机制的发展。

“八品六维三制”学生评价体系,从不同维度建立健全多元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使学校的各类各级优秀人才品格尽善、风流尽显、才能尽现。

华罗庚中学拥有得天独厚的华罗庚先生等名人资源,为学生品格提升提供了真实的正向能量场。通过“浚源养品行动”,学校进一步整合当地特色名人资源,探索实践新的德育途径与策略。随着德育路径的拓宽、德育机制的完善,学生理想担当、自主发愤、求真创新、协作无私等品格获得全面提升,一批有根有为、敢为人先的青年奋斗者,科技强国的奉献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崇高品格的践行者正在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殷伟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
中学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尝试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微德育”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浅析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
德育银行在中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