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
2023-12-02黄德雄
黄德雄
关键词: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1]这一重要讲话,既为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更好地做好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指明行动方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民族地区的正确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律制度,积累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现阶段要与时俱进地加强民族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容体系,持续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各民族群众的价值共识。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集中表达和我国各方面发展的精神支柱,能够凝聚民族地区最大多数人的爱国共识和丰富各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世界。要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有效发挥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引领多元民族文化高质量发展,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炒作民族分裂、宗教极端问题等思想流毒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入侵。同时,在生产生活实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规范养成方面的活动,进一步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世界,推动各族群众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后,矢志不渝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联系各民族群众手拉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黏合剂,要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使各民族群众树立“五个认同”,切实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自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积极建设者和坚定捍卫者。
推进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关键点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牢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因此,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制度性顶层设计,从而为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质言之,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大旗,细化分解工作举措,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其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还是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优化路径的重要制度支撑。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引导民族地区群众将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自觉肩负起捍卫国家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使命,为解决民族问题打稳坚实的政治基础。最后,强化法治保障。国无法不治,将爱国主义精神系统融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现到各类行业团体、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加强法律法规的日常宣教,在全社會开展宪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英烈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普及教育,增强民族地区群众的法治意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严肃处理破坏爱国主义教育场域设施、损害国旗国徽和英雄烈士污名化等行为,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等危害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青少年是今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汇聚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发力。
重视家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初任教师。民族地区的家长要积极营造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家风环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体系的学习,以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讲讲为实现民族地区事业实现更好发展作出贡献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此外,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向孩子讲述我国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情同手足、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最终汇聚成团结互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光辉历程。
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过程,融入大中小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系统讲授民族情感教育、民族地区情况教育、民族历史教育等内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其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课程,以理论讲授形式引导各民族学生开拓本地区发展的视野,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再次,创设具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明和谐校园环境。学校注重搭建方便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的平台,举办多样化的爱国主义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思想的深度交融,让各民族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和阐释国家发展观、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等,传播爱国主义教育音频、视频等作品,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同时,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生动地讲好爱国敬业典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故事。
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还要结合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情况,满足各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维一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汲取精神食粮,丰富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方式。首先,传承和弘扬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大力繁荣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彰显民族地域特色和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让各民族群众在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氛围感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其次,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结合国家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如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推出“我和我的祖国”“打造爱国活动周”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各民族群众的爱国认知。再次,发挥各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涵养功能。利用各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活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节日为例,精心设计主题,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开展八桂嘉年华活动,以唱山歌的形式歌颂祖国和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现代节日,譬如元旦节、“五四”青年节等。开展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庆祝活动,激发各民族群众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最后,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场域。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向数字领域延伸,引导各民族群众始终牢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广泛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牢牢把握网络空间新阵地,创新传播载体手段,有效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和快手等自媒体工具,搭建网上网下融合联动的教育体系,为网络空间注入红色基因。围绕“礼赞祖国”“我爱我家乡”等网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场域,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01).
[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002).
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时代边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023KY055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