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12-0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桡动脉入路经皮

曾 添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湖南 株洲 4122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通过将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疏通,从而达到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常规以股动脉穿刺作为手术途径,股动脉直径较大、搏动点明显,操作较为简便,该途径治疗效果已广泛获得临床实证,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患者术后活动相对受限,卧床时间较长[1-2]。桡动脉介入路径具有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压迫时间短的特点,且桡动脉较浅,易于止血,已在临床上逐步应用,但其管腔狭窄,操作难度相对较高[3-4]。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的形式,探讨了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获得良好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6 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按照收治顺序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8例。纳入标准: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指征;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临床资料完善并可查阅。排除标准:心脏手术既往史;合并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合并重要器官障碍;精神、语言等障碍无法正常配合研究;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股动脉穿刺路径:患者采取平卧位,常规消毒脐水平至双膝关节,包括腹股沟及会阴部。选取右侧股动脉搏动最强点最为穿刺部位,即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2-3 cm 处,予以2% 10-20 mL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544,20 mL:0.4 g)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将导丝送入,在无阻力的情况下送入5-7F 鞘管,经鞘管缓慢注入2 000 U 肝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088,2 mL:12 500 U)抗凝。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拔除鞘管,压迫20-30 min进行止血,去除压力未出现出血后采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加压6-8 h,术侧肢体制动24 h。同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术后4-6 h 拔除鞘管,后续处理措施与上述方法一致。密切关注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实验组选取桡动脉穿刺路径:患者采取平卧位,选取术肢放置于支撑板面,手掌向上,手臂外展15°,常规消毒、铺巾,选取右侧桡动脉为穿刺部位,于距离腕横纹约2-3 cm 处予以20% 1-2 mL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取经皮穿刺技术,应用20G 留置针于桡动脉搏动最强点进行穿刺,血流方向与指尖朝向相反,进针角度约为30-40°,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实际厚度适当调整进针角度,缓慢进针,出现回血时继续推进1-2 mm,撤回针芯,推进无阻且出现喷血后将穿刺针固定,导入钢丝,选取5-7F 动脉鞘沿钢丝方向送入,撤出钢丝,鞘管置入完成。经鞘管缓慢注入2 000 U 肝素抗凝以防血栓,注入200 μg 硝酸甘油(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569,1 mL:5 mg)与1-2 mL 维拉帕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343,2 mL:5 mg)混合液避免绕动脉痉挛。在X 线透视指引下沿鞘管将导丝、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实施手术。完成手术后将鞘管拔出,弹力绷带予以加压包扎4-6 h,视患者末梢血运情况每1-2 h 进行松解,4-6 h后依据实际情况完全松开,术侧腕部制动6 h。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穿刺用时、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

(3)心功能:经超声检查判断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短轴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

(4)手术情况: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与手术成功率。

(5)并发症:统计患者出现局部血肿、下肢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等并发症情况,以发生率作为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用时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例数(n)48 48穿刺用时(min)5.64±0.58 6.07±0.63 3.479 0.001造影剂用量(mL)208.37±21.59 209.54±22.34 0.261 0.795手术时长(min)48.78±0.87 49.03±0.52 1.709 0.09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26.96±2.71 24.37±5.63 2.872 0.005住院时间(d)7.68±1.02 7.04±1.24 2.762 0.007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当天与术后第1 d 实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 d 两组疼痛程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阶段VAS 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术后不同阶段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例数(n)48 48术后当天4.64±0.59 4.26±0.45 3.548 0.001术后1 d 3.39±0.82 3.02±0.34 2.888 0.005术后2 d 1.31±0.18 1.29±0.16 0.575 0.566

2.4 两组心功能比较

手术前后两组LVEF 与FS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对比(±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对比(±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例数(n)48 48术前40.48±4.26 41.07±4.25 0.679 0.499术后49.91±0.58 49.82±0.54 0.787 0.433术前19.87±2.13 20.06±2.07 0.443 0.659术后25.74±2.69 26.37±2.81 1.122 0.265 LVEFFS

2.5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穿刺成功率与手术成功率对比[n(%)]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的慢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5]。

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防治分级主要分三级:第一级预防主要是治未病,在疾病发生前进行预防,又叫病因预防,主要是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运动锻炼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体内容有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蔬果、膳食纤维等,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脂率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够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第二级预防,指治已病,对于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止疾病的进展,防止出现心梗、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症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进行长期的、终身的并且规范化的抗血小板、降压、降脂等治疗,同时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健康运动等;第三级预防,主要是积极预防及治疗冠心病的并发症,以适当的康复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6-7]。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也随之更新,药物、外科搭桥术以及介入治疗均为常用手段,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或已错过手术治疗期的患者,仅可缓解症状,无法使血管通畅;外科搭桥效果显著,但对机体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来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法是以器械扩张狭窄血管,促进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通畅,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增加心肌血液供应,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8]。其中经桡动脉入路以及经股动脉入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较为成熟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术式各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以及一定的局限性。

经股动脉入路的优势在于股动脉血管直径粗,起始部位表浅,可以清晰扪及搏动,穿刺及插管成功率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术式,如经导管瓣膜置换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植入等需要使用大口径装置进行的介入手术[8]。但是也因为股动脉的解剖结构,周围走行诸多大血管及重要的神经,在穿刺及术中易于损伤血管及神经,导致出现腹股沟血肿、动静脉瘘、出血以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增加患者制动时间,影响患者舒适度,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9]。

经桡动脉入路的优越性在于肱动脉位置表浅,易于穿刺以及压迫止血,没有大血管及神经走行,减少了损伤血管及神经的风险,降低因血管意外而发生的并发症,桡动脉迷走神经分布较股动脉少,因迷走神经反射而引起的心理降低以及低血压的概率较小,且术后无需长时间制动,促进患者早期活动,进而减少了卧床期间可能出现的排尿困难、腹部胀气、下肢静脉血栓、腰背部酸痛等并发症,减少了住院时间,同时减轻住院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但是这种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会出现血管痉挛、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其次因桡动脉较为细小,解剖结构易发生变异等因素,会导致桡动脉入路的穿刺以及插管的成功率较股动脉入路低,穿刺失败往往需要更改其他入路进行手术,手术时间往往也会更长,致使患者及操作者在辐射中暴露的时间更长[10]。因此,在局部麻醉过程中,避免刺激桡动脉而引起痉挛,操作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操作技巧,严格选择合适的器械,尽可能减轻对桡动脉的损伤,存在桡动脉较易痉挛以及持续痉挛、血管状态欠佳的患者,及早改用股动脉路径,此外桡动脉管径狭小,相对复杂的病变所需器械难以通过,若操作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技术欠佳,同样应转换为股动脉穿刺路径,以确保手术的成功[11]。

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经桡动脉穿刺入路的实验组所需穿刺用时长于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的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经桡动脉入路能够促进患者下床活动,加快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而因桡动脉及股动脉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桡动脉穿刺难度较股动脉高,因此穿刺时间相对较长。实验组术后当天以及术后第1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经桡动脉入路对患者创伤较小,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小。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且穿刺成功率与手术成功率同样也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术式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有确切效果。

国内外近年来相继颁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指南,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了规范化依据,同时提出多学科以及心脏团队开展讨论对于不明确最佳治疗决策时的重要性,将患者作为工作开展的中心[12]。无论哪种治疗方式及术式,均有其特殊的优势,加强对患者实际情况的评估,严格把控禁忌证,从患者角度出发,为其选择最合适的术式,加快患者康复,改善预后结果是考虑的要点。

综上所述,冠脉介入治疗中采取经绕动脉穿刺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加快出院,且疼痛感较低,安全性可靠,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桡动脉入路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