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型”新闻节目的跨界内容生产与创新路径

2023-12-02毕园

传媒 2023年20期
关键词:体验型新闻节目受众

文/毕园

与传统的新闻节目相比,在“体验型”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不仅仅是新闻内容的叙述者和记录者,还成为所报道新闻内容中的亲历者。而节目的受众,则可以对亲历者所参与和体验的新闻内容进行直观感受。在新媒体迅猛发展与媒体融合的大势下,“体验型”新闻节目的载体逐渐转变为短视频、视频博客(Vlog),其内容也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跨界与创新中愈发出彩。

一、“体验型”新闻节目的定义与特征

与一般的新闻节目相比,“体验型”新闻节目在形式上秉持“体验优先”的原则,精准把握受众猎奇的心理特征,将体验者的感受如实反映给受众;在内容上锐意创新,故而具有独特的价值。

1.“体验型”新闻节目的定义。“体验型”新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刘乃仲、刘连峰的专著《体验式新闻》中。他们对“体验型”新闻的定义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亲身体验,忠实地记录某一活动、事件和体验的新闻形式。当前主流意义上的“体验型”新闻节目是在移动互联语境下创作而成的,突出现场感和直观感并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闻形式。目前而言,Vlog是“体验型”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

从具体的定义来看,“体验型”新闻节目一般以拍摄者本人的视角作为受众视角,以正在发生的事件为新闻素材。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体验者和受众往往拥有共同的视角,受众通过体验者的视角来观察新闻内容的全貌。在观看此类新闻的过程中,受众可以代入到体验者或拍摄者的视角,跟随其一点点地拼凑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一起见证事件结局。这种新闻接收过程会带给受众无与伦比的代入感和真实性,让受众将自己的情绪、感受充分融入新闻播报的过程中。

2.“体验型”新闻节目的主要特征。“体验型”新闻节目的核心在于“体验”,即要求创作者必须身临其境地传达新闻事实,反映亲身体验,突出“亲自经历、亲自作为、亲自感受”的三大基本原则。“体验型”新闻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型”新闻节目主要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来表达新闻内容,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亲近感。二是“简短高频”,即节目时长往往控制在2~10分钟,而制作节目与投放至各大平台的频率较高,从而形成较强的媒体矩阵。三是“内容即时生成”,“体验型”新闻节目的制作者往往只会制定粗略的体验计划,而新闻内容通常是即时生成的,这就使得体验者所体验到的内容就是受众所看到的内容,双方在视角和信息上是基本共享的。

“体验型”新闻的创作也会因媒体定位与媒体特征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关注内容与创作风格。例如,央视网的“体验型”新闻节目选题往往侧重于社会新闻,在体验方式上倾向于选择隐藏体验者目的和身份的“隐形体验”;许多地方性新闻网站与融媒体中心在选材上则相对多元,在制作中倾向于展现地方特色,并主要选择表明体验者目的和身份的“显性体验”。

二、“体验型”新闻节目的跨界内容生产

内容上的跨界与创新是“体验型”新闻节目有别于传统新闻节目的关键特征,也是“体验型”新闻节目在受众中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这种跨界内容生产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氛围营造、场景设计三个方面。

1.多元选择题材,满足猎奇心理。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偏好与关注重点日趋多元化。大到国际局势与国家政策方针,小到衣食住行与文化娱乐,不同题材的新闻在具有一批稳定的受众之外,也在潜移默化吸引着偏好各异的受众。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秉持多元化的原则,往往更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满足受众猎奇与求新需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从“体验型”新闻节目的特点来看,新闻主持人或记者对新闻内容的直接体验往往是节目对受众吸引力的主要来源,这也使得节目对题材的选择更加重视,也成为其成功实现内容跨界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众对所处社会环境的关注度与敏感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推动了“体验型”新闻节目制作者在选材上的转变与创新,需要把选材的关注点扩散到社会不同领域。例如,大众网推出的“体验型”新闻节目《试营业第一天!大众网记者带您“沉浸式”体验德州北园便民市场购物之旅》就把关注点放在了新开业便民市场上,并将顾客的真实感受直接反映出来,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向受众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身边故事。通过这样的报道,大众网所制作的系列节目不仅因其细致与多元的新闻视角获得受众好评,也在多元选材与内容跨界中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

2.营造体验氛围,引导受众情绪。对于“体验型”新闻节目的设计者而言,要把相关的新闻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就需要在节目的设计中精心塑造富有体验感的氛围,让受众在观看时能够得到情绪上的引导,对节目所传播的内容感同身受,从而使节目实现“出圈”效应。为此,就需要新闻节目中的体验者真正地进入角色、深入内容,以更加平和的姿态融入所需要采访的环境中。特别是对于诸如基层探访与暗访直击等主题的新闻节目而言,更需要体验者在体验中吃苦耐劳,亲身经历。

近年来,各大新闻媒体平台推出的“体验型”新闻节目虽然在内容选择上根据平台特点有所差异,但各平台在相关节目中均十分重视对体验感与沉浸感的营造。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期间,由总台央视记者王冰冰体验冰球选手训练生活、挑战冰球射门的新闻节目《冰雪帮帮课》就因其丰富生动的体验感与亲近感调动了大量受众的情绪,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关注。除此以外,许多地方卫视与媒体平台也在积极探索并践行以“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新闻设计方式,例如,西安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系列体验式真人秀新闻节目《新体验》、云南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高原特色农业美食体验型新闻节目《七彩飘香》。

3.精心设计场景,陶冶受众情操。对于在互联网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媒体而言,传播内容对场景的选择与把握显得愈发重要,场景也逐渐成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对于“体验型”新闻节目而言,如何构建好以“场景”为单位、以“人”为中心的精准连接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好合适的场景,不仅能够在传播中增进与受众的联系,也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让受众增加对传播内容的亲切感,陶冶受众的情操。

在“体验型”新闻节目中,需要对所记录的场景进行全方位设计,不断挖掘场景的内涵,使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受众在观看新闻节目时能够领悟新闻场景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或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于具有科普性质或以知识传播为主题的“体验型”新闻节目而言,这种设计方式能够让受众在他人的体验过程中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资讯、更新常识,并在节目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陶冶自身情操。

三、“体验型”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

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与传媒理论的创新,“体验型”新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自身也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创新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体验型”新闻节目的创新,节目制作人还需在多线条叙事中进行结构化设计、在技术赋能中推进融合报道、在互动交流中增强体验感。

1.在多线条叙事中进行结构化设计。在传统的新闻节目中,新闻制作者往往倾向于采用顺叙或平叙的方式来讲述新闻内容,在报道上往往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用平实的语言将新闻的内容传达给受众。近年来,多线条的叙事手法逐渐成为“体验型”新闻节目的制作者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但这些多线条的叙事方式往往依赖于多角度的拍摄与后期的剪辑,将多个镜头有序地拼接在一起,前期的结构化信息设计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新闻节目制作者需要在多线条叙事前做好结构化的信息呈现设计方案,使其体验者有系统性的信息传播意识,能够在多个场景之间进行来回穿梭与体验,并通过各种方式铺设多条“明线”与“暗线”内容,从而使得整场报道以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手法呈现在受众面前。

2.在技术赋能中推进融合报道。随着新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对新闻个性化、娱乐化与在观看中的沉浸式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也从侧面推动了新闻媒体对自身传播方式的创新。例如,以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为代表的新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新闻节目的制作当中。与此同时,随着传播渠道的进一步拓展,新闻节目也迅速在互联网平台扎根落地,并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或平台深度融合。技术和渠道的双 重提升,赋能新闻工作者实现和推进新闻的融合报道。对于以“体验”为核心竞争力的“体验型”新闻节目来说,依靠多种技术进行融合报道,不仅能够优化受众的体验,还能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从近年来各大新闻媒体推出的优质“体验型”新闻节目来看,融合化的报道与智能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推动受众多感觉延伸、多感官联结的重要方法。在丰富受众体验的同时,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也成了“体验型”新闻节目提升传播效果的重要支点。这种融合报道方式不仅推动了新闻节目自身的创新,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大媒体平台自身的转型升级。

3.在互动交流中增强体验感。在丰富叙事与推动融合传播之外,在传播的交互性上下功夫,增加受众与体验者的互动,也是“体验型”新闻节目的重要创新路径。“体验型”新闻节目在增强交互性时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在节目中加入互动和交流的环节,让受众能够感受到新闻内容所反映出的体验感。二是运用“互动式视频”的模式,让受众能够在观看时进行选择,从而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观看。三是增设互动和留言环节,让受众能够与新闻节目的体验者或制作者进行沟通。以2019年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一等奖的“体验型”全媒体作品《海拔四千米以上》为例,该节目通过视频、VR视频、互动热点、延时拍摄等方式,给予受众多元化的互动渠道,丰富了受众的体验感。整体而言,“体验型”新闻节目在提供多层次信息交互的基础上能够丰富受众的体验感,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而这正是其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当然,在借助技术赋能时,“体验型”新闻节目还需积极探索新的互动实践路径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感。

猜你喜欢

体验型新闻节目受众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的价值研究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体验型”实践活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