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历史考察及时代价值

2023-12-02张俏

传媒 2023年20期
关键词:根据地革命红色

文/张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红色出版事业克服困难顽强发展,不仅发挥了文化传播、宣传动员的历史作用,更是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一、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主题

在晋绥革命根据地存续的战斗岁月中,出版发行各类读物的确切数量已不可知。根据《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一书介绍,晋绥革命根据地现有迹可考的各类红色出版物有近600余种,出版类型包括报纸90余种、期刊60余种、图书380余种、课本教材及其他辅助类读物50余种,主题内容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是动员教育群众、开展对敌斗争、推动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宣传武器。

1.政治理论主题。晋绥革命根据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将政治理论读物的出版发行作为根据地出版工作的中心任务。这些政治理论读物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如斯大林的《胜利冲昏头脑》、列宁的《论国家》等;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刘少奇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等;以及晋绥行署与分局的政策法令、汇报讲话、学习文件等。这些读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外的影响,提高了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2.军事战争主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晋绥革命根据地始终处于对敌斗争的前沿,聚焦救亡、服务战争是根据地出版的一贯原则。晋绥革命根据地一方面坚持在《战斗报》《战线报》等部队刊物上刊登敌我战术特点、部队整训经验、参谋工作经验、地方武装组织等文章;另一方面还出版了不少军事理论著作,如大青山骑兵支队翻译了苏联的《骑兵技术战术》《抗日游击战术》《班、排、连进攻和防御战术》等,晋绥行署还将民兵斗争的经验总结编辑成书,并在全边区发行,在提升八路军、人民军队和民兵组织战斗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新闻时事主题。这类内容主要见于各红色报刊,如《晋绥日报》《晋绥大众报》等。与其他出版物相比,以新闻报道为主的报刊类读物出版周期短、实效性强,采编通讯队伍广泛深入前线与群众中,追踪报道最新的战场动态、党政军政策以及根据地各项事业建设进程,既是党和政府革命宣传的有力工具和对敌斗争的锋利武器,又是及时反映人民生活和需求的镜子,最终实现党的声音与民众呼声相统一。

4.大众文艺主题。晋绥革命根据地以《文艺战线》《西北文艺》《人民画报》《人民时代》《晋绥大众报》等刊物为文艺阵地,连续刊载发表了多种形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如小说《野姑娘的故事》《丽萍的烦恼》《一个雷雨的夜里》等,报告文学作品《人民的控诉》《血泪交流》《不屈的战士回来了》等,剧本《夫妻转变》《刘拴拴参军》《婚姻要自由》等,诗歌《祭歌》《八月》《夜,在行进》等,还有不少漫画、版画。图书方面,出版文艺图书约61种,最著名的当数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该作品在解放区、国统区都深受读者欢迎。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新民主主义文艺作品和出版物,推动了根据地的扫盲运动和大众教育,丰富了根据地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科普主题。晋绥革命根据地还组织编写出版了不少农业、手工业、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实用科普读物。《抗战日报》副刊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合农事季节介绍科学种田养殖知识,如《棉地的选择和使用》《枣树起了虫怎么办》等;传播卫生防疫和健康生活知识,如《怎样推进公共卫生》《注意防蝇和灭蝇》《传染病的护理法》《种牛痘、防天花》等。此类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科普出版物,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特点

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出版是在战火中诞生和坚持下来的,有着一支经过淬炼的红色新闻、出版队伍,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克服时艰、顽强出版,用文字、图像符号忠实记录和反映了晋绥军民的斗争生活,在宣传教育与革命动员方面成效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出版机制:坚持党的领导与高效运作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出版工作的集中领导,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包括出版发行、通讯广播、文化教育、宣传动员在内的工作都应受宣传部门的直接领导。1940年,中共晋西区党委成立后,将优秀知识分子和出版人才吸收到党的宣传队伍和各级政府部门机构中,并在区党委宣传部的主持下筹建抗战日报社、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吕梁印刷厂以及晋绥新华书店等专门出版机构,构建起根据地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的全面出版体系。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各出版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性质和大局需求迅速出版相应的内容,采、编、审、印、发各环节间的壁垒被打破,出版效率大大提高。如抗战日报社和晋绥大众报社的编辑部,既是两大报纸的编辑、审核、出版机构,同时也负责根据地其他期刊、图书与教材课本的出版。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行与传递系统,从最初依靠边区交通员身背肩挑传送图书报刊,到晋绥新华书店成立后,各分区设支店、各县设分销处、代销处,形成晋西北图书报刊发行网,书店发行人员把图书报刊、小学课本、扫盲课本送到广大读者手中。随着出版物增多,晋绥革命根据地在原交通队基础上发展起交通站,开辟了连结根据地各县的交通干线,转送大量的书报杂志。1946年交通站与邮局合并为邮政管理局,邮务工作迅速开展、邮路开通,书报发行速度也大大提高。

2.出版理念: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地方群众相结合。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心经历了全民抗战向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转变,图书报刊作为党的“号角”,始终保持服务大局的意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的大众传媒作用。全面抗战时期,《新西北报》接连发表了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与抗战的谈话》、续范亭《联系协同、巩固团结》、牛荫冠《目前的严重困难和我们的主张》等,向大众传播局势的严重性和抗战的必要性,指明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在于走团结抗战的道路,走发展生产、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道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动员全民投入抗战洪流。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大众报》《人民时代》等紧跟时事,转载发表《国民党嘴里说不打内战,实际上进攻解放区残杀人民》《解放区人民呼吁与捍卫和平》等文,披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罪行,与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形成鲜明对比。

1942年党中央发起整风运动后,晋绥革命根据地将“地方化、通俗化、大众化”作为改进出版工作的目标,全体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掀起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整风学习。1944年12月,毛泽东同志对改进《抗战日报》以及红色出版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地方性、群众性、指导性的办报思路。几经改版后,根据地图书报刊向着实现“大家办报,大家看报”“做什么,写什么”“写事实、写过程、写典型、写经验”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为晋绥边区人民服务。1947年,《晋绥日报》再次掀起反“客里空”运动,各解放区新闻出版单位纷纷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精神,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将新闻出版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1948年,在人民解放战争捷报频传、全国胜利即将到来之际,毛泽东等领导人再次同晋绥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了谈话,指出要把报刊办得引人入胜、喜闻乐见,将党的政策转变为群众的行动。这次谈话精神不仅对晋绥解放区新闻出版工作起到思想引领作用,更是对全国新闻出版战线与党的宣传工作都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3.出版定位:坚持核心读者、重点读者与大众读者相结合。综合晋绥革命根据地各类出版物的类型设置、内容编订、发行范围以及阅读体验,可以看出根据地红色出版面向的读者群体包括党员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

党员干部与革命军人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核心读者群体。1938年中共中央常委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士兵与干部编印读物。为此,晋绥革命根据地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了相当多的学习材料,如马恩列斯及中共领导人著作、时事政治类图书、政策文件汇编、工作总结等,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各级行政工作同志的政治理论指导、工作经验交流等。对于部队战士,有晋绥军区以及各游击队创办的刊物,发行范围主要是晋绥军区以及地方部队所属机关和连队,旨在启发革命军人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立场,提升军队斗志。

革命知识分子既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重点读者群体,又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主要业务骨干。“在长期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统一战线”,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出版为革命知识分子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精神食粮,在党的宣传教育与引导培养下,他们进一步转变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或同盟者,相继成立了各种文化团体,成为民众文化动员的重要力量。

人民群众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最广泛的读者群体。马克思主义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驱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出版物肩负着从思想上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大限度发挥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革命力量的重任。晋绥革命根据地一方面通过办冬学、识字班等形式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出版了一批通俗易懂、适合群众阅读的读物,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如《晋绥大众报》,编辑人员很重视群众语言,尽可能避免使用生僻字词编辑稿件,重要文章写好后先读给群众听、征求意见,修改润色至适合群众理解与欣赏,力求做到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

三、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时代价值

从历史的维度审视,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出版记录了根据地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辉煌历程,传播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广大军民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丰富了晋绥军民的精神生活,在中国共产党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出版环境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不仅要充分搜集、保护、管理好党的红色文献,更要深入研究、运用好党的红色遗产,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

1.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出版事业在战火纷飞、敌顽封锁的困境中艰难生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晋西区党委领导建立、健全了晋绥边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等各种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红色出版事业初步形成图书报刊全面发展的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出版业作为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强阵地和文化给养的重要供给侧,必须服从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落实到具体的出版工作过程中,就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把握出版发行的社会效果,加强对选题和内容的把关,严格实施“三审三校”制度,不断提高各类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赓续红色血脉。

2.做好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紧跟时局、贴近群众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红色出版的鲜明特质,不同出版物从各自的革命任务出发,向根据地群众及时传递革命战争与根据地建设的相关资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增长的需求,服务于革命事业。新时代的出版工作依然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时代主旋律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讴歌党和人民的优质出版精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自觉,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3.注重创新,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出版人员勇于创新,解决了油墨、纸张等印刷物资短缺的问题,书报发行也突破了敌顽势力的封锁,将党的政策主张向更广阔的地域传播。新时代的红色出版更要突出创新,加速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出版、新媒体营销平台等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内容优质、形式多样的出版产品;在发行方式上,一方面坚持线上营销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实体出版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各类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红色出版走出去的水平,实现红色出版多语种版权输出,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借助海外文化交流平台与学术资源网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根据地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