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日译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现实启示

2023-12-02徐希宇

传媒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八路军新四军抗日

文/徐希宇

《每日译报》是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领导的机关报,于1938年1月21日出版,并于1939年5月18日被迫停刊,是以抗战为宗旨的“洋旗报”在上海租界内蓬勃发展的起点,被誉为“上海新创外商报纸的第一燕”,其前身是《译报》。《每日译报》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团结上海人民抗战的政治形象。目前,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孤岛”时期对“洋旗报”以及《每日译报》的研究内容都不多,通过研究《每日译报》对中共的形象塑造,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形象塑造助力话语权的构建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增兵华北,频频制造惨案,北平、天津失守后,又于1937年8月13日悍然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前后,上海出版了一大批以抗日救亡为主旨的报刊,成为宣传抗日的重要基地。至11月上旬,上海除外国租界外全部沦陷,而租界也在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成为“孤岛”,此时的抗日宣传战线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但中共江苏省委以及其他爱国人士并未停止战斗,而是采用坚定而又灵活的斗争方式继续从事抗日报刊活动,不断开拓新的抗日宣传阵地,塑造党的形象并提升党的领导权及话语权,打破敌人的新闻封锁。

1.《译报》——译而不作,借人之口。当时上海租界出版的外国报刊种类繁多,有苏联的《真理报》《消息报》,法国的《人道报》、美国的《新群众》杂志,英国的《曼彻斯特导报》等。这些外文报刊发表了很多有关中国抗战的资料。中共江苏省委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于1937年12月9日出版了《译报》,译而不作是其最大的特点。

《译报》精心选译有利于我国抗战和塑造中共形象的材料,借他人之口,报道抗日前线的战事和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被誉为“黑夜天空里的一颗星星”,使“孤岛”上空重新响起抗日救亡的正义之声,其销量最高达两万份。但因鲜明的抗日立场,《译报》很快引起了日方的注意,仅出版12期便于1937年12月20日被迫宣布停刊。《译报》于上海抗日宣传陷于低谷时创刊,肩负起重建宣传抗战平台以及塑造中共抗战形象话语权的重任,打破了“孤岛”时期上海新闻界的沉寂,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2.《每日译报》——办“洋旗报”,自塑形象。1938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考虑到当时外国报刊在租界的合法性,聘请两位英国人为发行人,更名为《每日译报》重新出版,并于2月20日之后开始刊登自己采编的文章。为减少日方的注意,《每日译报》“试图对所有材料作出公正的选择,不带任何偏见或成见”,并连续采取逐步深入的方法宣传抗日、塑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形象。

《每日译报》作为“洋旗报”,避开了日方的新闻检查,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单期发行量最高曾达三万份,有时上市不到一个小时便被读者抢购一空。1939年由于日方加紧对抗日报刊的破坏并向租界当局频频施压,5月18日租界当局迫令《每日译报》停刊两周。又由于汪精卫收买了《每日译报》的英商发行人,致使《每日译报》被迫停办,之后也未复刊。《每日译报》虽存在时间不长,但让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更加具体形象和更为全面深入,并以此团结社会各界一致抗日,对促进抗战胜利起到突出的作用。

二、塑造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的政治形象

人民群众是抗战的根本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不竭的力量源泉。《每日译报》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路线政策的认识和了解,消解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多年负面宣传所导致的偏见与曲解,在人民群众心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的政治形象。

1.宣传抗日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每日译报》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进行了重点阐释,并通过直接刊载或者转译外文报纸的形式,及时发表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以及重要领导人的演讲、文章。《每日译报》刊载了《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事变告全国同胞书》《毛泽东论抗战前途》《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甚至曾连续几天全文刊载《论持久战》,除此之外还有《论保卫武汉及其发展前途》《论抗战的新阶段与侵略者的新政策》等文章,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这些文章直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抗战立场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的政治形象。

2.利用专栏和副刊团结各个阶层。《每日译报》通过副刊和专栏,有针对性地联系和团结各个阶层的群众,对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宣传策略、宣传内容:《职工生活》主要面向工人阶级,提供了让工人阶级袒露心声的平台,开辟了凝聚工人力量的窗口,塑造了共产党为民发声的政治形象,扩大了共产党在城市的中坚力量;《时代妇女》主要面向妇女,展现女性风采,宣传救国与妇女自救的统一,调动妇女抗日的积极性,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充分发挥女同胞在抗战中的作用;《青年园地》主要面向青年,倡导青年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积极献身抗战事业,塑造共产党救亡图存的政治形象,扩大了共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每日译报》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宣传方式,成功利用副刊和专栏,使党的路线政策以及积极抗战政治形象深入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心中,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为政治动员探索了一条新路。

正是因为《每日译报》对中国共产党抗日路线政策的针对性宣传,使得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的政治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悄然扎根,奠定了动员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使党的抗日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支持和配合,大大促进了争取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抗日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塑造中国共产党英勇抗敌的军队形象

共产党的形象与党领导下的军队形象具有高度一致性。抗战时期的军队形象,代表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武装力量,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每日译报》使用“特讯”和“专电”报道许多其他报刊很少提及的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最新的抗战消息。这些文章在“孤岛”时期的人民群众心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英勇杀敌的形象,侧面塑造和加深了党的形象。

1.八路军——“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支军队”。《每日译报》1938年3月19日发表的《国共合作日趋密切》一文侧面报道了八路军是对付敌人的重要力量:“军事方面,委员长决定所有部队仿照第八路军之战术。”八路军在不断观察和反复实践后找到了在对敌战术上的突破点,通过主动灵活的战术对敌人造成有效且沉重的打击,就连国民党军队也在仿照。1938年6月3日,《每日译报》译载了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在日军后方的八路军》,文章中称八路军已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这篇叙述了八路军英勇奋战过程的文章在发表后得到民众广泛的关注。此外,《每日译报》还多次登载介绍挺进华北敌后的八路军专文,如《中国的八路军》《中国第八路国民革命军》等,对八路军的战功作了高度评价。上海人民因此充分了解了八路军,对中共军队在前线的英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群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2.新四军——“坚持抗战到底”。在一些国民党顽固派蓄意贬低新四军,甚至封锁有关新四军的消息时,《每日译报》从新四军的立场和战绩出发向人民群众介绍了新四军。1938年1月21日,《叶挺军长坚持“抗战到底”》展现了新四军“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1938年6月16日,《新四军在皖南》宣扬了新四军在皖南的英勇杀敌;1938年7月7日,《活跃东南战场的新四军》描写了新四军在东南战场的奋勇抵抗;1939年10月7日,《叶挺将军谈新四军艰苦斗奋》呈现了叶挺将军眼中的新四军。《每日译报》还发表了介绍新四军战绩的专文《新四军战绩纪实》。除直接报道外,《每日译报》也刊载国际友人对新四军的评价,如《新四军印象记》《东战场上的新四军》等,真实展现了新四军在前线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这让上海人民群众对新四军的了解日益增加,新四军奋勇当先、不惧敌人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积极抗日的光辉形象也在上海人民群众心中逐渐确立。

上海人民通过《每日译报》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有了正确、全面的了解后,从各方面自觉地、无私地给予八路军和新四军全力支持和援助。《每日译报》推出的“节约救难”活动,在三个月内收到近八万上海人民为新四军的捐款达一万六千余元,反映出上海各界人民支援中共军队抗战的热情,也表达了上海广大民众把抗战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的心情。至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积极抗战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四、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的现实启示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规定“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宣传工作中,对党的形象的塑造极为关键。“孤岛”时期《每日译报》对党的形象塑造的经验跨越时空,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论何时,对党的形象塑造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每日译报》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开展宣传工作,不因一些胡编乱造、捕风捉影的不实言论从而对党的形象进行抹黑。因此,对共产党当前的形象塑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引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武装群众,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只有让人民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人民群众思想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才能自发自觉地去完成党的战略部署,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迈进。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对党的形象塑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引导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并跟着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走。想要有效地引领人民群众,就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人民群众的特点,开展对党的形象塑造。《每日译报》正是因为将宣传对象的特征进行准确分析,成功在不同宣传对象心中塑造了党的形象,为抗战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新时代对党的形象塑造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内容创作,践行群众路线,塑造能被人民群众接受的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曾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党的形象来源于群众生活、来自于群众对党所作所为的评价,只有贴近群众的实际情况,通过以小见大,并用群众的语言进行塑造,才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同身受,认可党的形象,积极维护党的形象。

3.坚持塑造军队形象,提高军事软实力。对我国而言,党领导着军队,军队形象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心中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每日译报》在人民群众心中塑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能吃苦、能打仗的形象,消除了人民群众因国民党的反共宣传而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产生的误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军队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救援以及国际维和行动,为国内安定、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军队也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向着“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强军目标奋进。只有坚持塑造军队的形象,才能让人民群众对军队有着正确的了解,继续加强人民群众与军队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军事软实力。因此,树立新时期军队的良好形象,对塑造新时代党的形象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4.坚持宣传形式的方法创新,扩大正面影响力。对党的形象塑造需要坚持宣传形式的方法创新,灵活机动选择相应渠道发声。《每日译报》的前身《译报》就是译而不作,通过选译符合抗战需求的外国文章来传达想要表达的内容。《每日译报》也是变通之后通过“洋旗报”的形式发行,继续在“孤岛”时期争取话语权,宣传党的抗日思想、塑造党的形象,进行政治动员。随着科技发展,新兴媒体在对党的形象塑造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塑造党的形象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意味着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起来,整合宣传资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传播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通过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创新宣传形式的方法,通过动漫、短视频、歌曲等对党的形象进行塑造,扩大主流媒介影响力,引导主流意识形态。

五、结语

《每日译报》作为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报,在“孤岛”时期成了上海人民群众了解外界消息的重要窗口,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正面的形象,通过专栏和副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宣传中共抗日路线方针政策,并及时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前线抗战的最新消息,在人民群众心中塑造了中共军队英勇的抗日形象。新时代对党的形象塑造应积极汲取《每日译报》总结的宣传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塑造军队形象,创新宣传形式方法,让党的光辉形象持续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八路军新四军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