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的价值研究

2017-03-17黄学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验型乡村景观

黄学敏

摘 要:无论是教育还是农业,在中国皆是无比重要的,同时也是处于发展阶段核心的研究内容:在教育上如何响应党政提出的素质拓展教育,在农业上如何实现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农业,两者的结合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

关键词: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城市边缘景观

一、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的概念和意义

(一) 乡村景观的概念

所谓乡村景观就是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研究乡村景观最早从研究文化景观开始。美国地理学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随原始农业而出现,人类社会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即成为文化源地,也称农业文化景观。以后,西欧地理学家把乡村文化景观扩展到乡村景观,包括文化、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等诸因素在乡村地区的反映。

(二)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的意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众多的城市青少年对蔬菜、农产品等不熟或不知。因此、除了课堂的学习以外,乡村的农业生活会带给同学们更多趣味性、实践性、科学性、知识性的体验。首先: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是亲身实践、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同学们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广阔天地。蔬菜、花卉、植物的栽培可以培养同学们细致的观察能力,热爱劳动的品格,以及尊重规律、尊重自然的科学素质,同学们能在科学中成长。其次:同学们亲身经历整个种植的过程,认识到植物的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生命过程。种子萌发的时刻不仅带给他们欣喜,同时也给他们树立了自信;因为幼苗的成长就是他们扬起希望风帆的时刻。在种植这一棵小小幼苗的过程中可以教会同学们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培养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能力。因此,体验性科教式乡村景观能帮助同学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最后:作为城市边缘的乡村景观通过体验型和教学相结合不仅为城市景观画上璀璨的一笔而且还为莘莘学子们带来了新的天地和未来,在地方经济上也将推动出新的高度和收益。

二、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的规划主题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主要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地域文化和体验互动的角度加以研究,将幼儿园、小学、初中作为重点合作对象。通过校区定期的组织将其作为素质拓展的一个方向,实现了拓展、体验、知识、科学性的教学目的。

(一) 校园实验自助种植区

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中划分出校园实验自助种植区,通过与各个校园合作,划分自助实验种植区。学校根据课程及学校安排,定期前往該种植区体验种植,观察生长情况;该区域的提供为学校相关学科提供有关植物类的课程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学校德育的新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通过花卉类、蔬菜类植物的种植活动,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通过相关植物的种植和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 题的探索精神,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因此,该区域满足了锻炼学生德、智、体、美、劳的优良品质。

(二) 植物科普博物馆

根据地域展示各类蔬菜、花卉等植物的成长过程及生长说明,通过影像、文字说明、标本以及植物现阶段成长的历程清晰表达地域的植物文化。植物是什么——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和命名。植物的历史——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过程发展进化而形成的,这就是植物的起源。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能利用阳光和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生物是最先产生的,接着出现了原始的藻类,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生长在水里的植物逐渐进化为蕨类植物,之后又出现了裸子植物,最后,地球上又出现了一个植物界最大的家族——被子植物。植物的多样性——自然界中的奇花异草数不胜数,食虫植物能诱捕昆虫以汲取营养,跳舞草的嫩叶会随音乐翩翩起舞,铁桦树的树干比钢铁还要坚硬,而神秘果的果实竟然能改变我们的味觉,食用后再吃其他的东西,再酸的食品也会变得甜甜蜜蜜。植物与生态——表达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的是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植物的用途十分广泛。我们都知道所吃的粮食和蔬果来自植物,身上的棉麻衣服来自植物,我们阅读书籍的纸张来自植物,可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来自植物吗?植物给人类提供的资源,超乎你的想象。种养植物对人的身心都大有好处,调节环境、陶冶情操之外,我们生活中有了花草的点缀也变得格外温馨。尽管种养植物好处多多,但对养花来说,并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如果养了不合适的植物,则有可能损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植物科普博物馆的详细展示让同学们从书本上脱离到实践中,更清晰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户外拓展区

互动性的景观才有趣味性。保留原始的场地,提供一个自我挑战和锻炼的场地,丰富的游戏空间让同学们感受攀爬的刺激,独木桥的无助,徒步高空的恐惧等各种参与区域。同学们可以团队参与、个体参与、家庭组团参与。定期的拓展比赛增强锻炼的普遍性和竞争力,积极引发和带动青少年的锻炼意识和竞争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锻炼的观念,突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识。

(四)乡村风情文化展示区

作为城市边缘的乡村景观如何为城市景观带来价值。保留传统的乡土文明便是很好地体现。现存的背篓、箩筐、风车、木犁、铡刀……等工具为乡村景观多了一份底蕴和归属感。耕地工具——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播种工具——耧车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灌溉工具——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制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至今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收获工具——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运输工具——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五)蔬菜自助售卖区

为同学们提供一块自助售卖的区域并设计出售卖的具体时间和时段,形成孩子们的集市。无论是自己种的蔬菜、自己采摘的水果还是自己家里的玩具及其他物品都可以进入集市。通过这一区域锻炼孩子们的胆量,沟通能力和经济意识,培养出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三、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的价值

乡村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农田、果园以及自然风光。近十几年来,我国正步入加速城市化的时期,然而乡村景观却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乡村发展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导致乡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无序,环境污染、水土资源破坏严重,这些不仅直接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损于乡村的景观风貌。因此,乡村景观的合理格局、乡村生态安全的维护,以及城市的发展皆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作为城市边缘的乡村早已被纳入了城乡统筹的一体化。然而偏僻、闭塞造成了城市边缘的贫困。因此,根据党政提出的方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乡村景观,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谈合作,为同学们创造出具有福音的天地。大量的人流量将为该区域的经济创造出新的高度。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当地居民都将享受到经济带来的福利。

(二)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价值

植物博物馆及劳作工具博物馆丰富的陈列了各类植物与工具的历史演变、品种的多样性、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将带给每一代人独特的情怀。对于50年代的归属感、60年代的亲切感、70年代的回忆、80年代以后的人们将以学习的心态追随历史。这将为乡村文化做一个积极的传承作用。

(三)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作为城市边缘景观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觀本就是和校园合作,以青少年为主的群体,进行的规划和构思。丰富性、多样性、延续性、拓展性、知识性和科学性都将为同学们带来全方面的体验、品质的提升和毅力的锻炼,为他们的学习生涯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方向。

四、结语

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为城市景观创造了新的价值,这将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将体验性、科教型与乡村相结合,但是如何将体验型科教式乡村景观的研究价值运用到实际中来,需要通过广大的企业家共同的努力,给新型农业赋予新的生命、新的文化内涵,相信中国农业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01):55-58.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冯淑华.乡村景观旅游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01):69.

[5]蔡龙铭.农村景观资源规划[M].中国台北: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6]关滢,俞益武,尚兵兵,黄芳.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文化景观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2,(10).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体验型乡村景观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策略
高中语文“体验型”教学策略
“营销之星”训练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力发展初探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参与体验型教学模式在酒店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试验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