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羊场肉羊养殖管理技术

2023-12-02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8期
关键词:羊场羊舍肉羊

刘 威

(萧县白土镇畜牧兽医站,安徽萧县 235281)

羊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发展肉羊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肉羊养殖业的根本出路。规模化舍饲养殖即建设养殖场,采取圈养的方式来养殖。与放牧养殖相比规模化舍饲养殖具有很多优势,如管理方便,育肥快,出栏早,效益高,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本文从羊场建设、羊场卫生、羊场消毒、羊场防疫等方面就规模化肉羊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推广规模化肉羊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1 养殖场建设

1.1 场址选择

规模羊场的选址非常重要,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符合当地的建设用地发展计划等用地政策;二是羊场选址地势较平坦,向上风口地方距离主要交通干线500 m 以外,距离村庄1 000 m 以外;三是场址附近水源充足,水质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四是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供应规划要求;五是交通便利,方便运输饲料和牲畜等。

1.2 场区功能划分

建设规范化羊场,合理的布局很重要。一般按功能将羊场主要划分为生活区、饲料区、生产区和隔离区4 个区域,各个功能区之间设置隔离带或隔离墙。生活区是职工办公、学习和生活的区域,该区域要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口处。饲料区是用来加工和贮藏饲料的地方,规模化饲养羊必须储存足够的饲草和饲料,因此需要在生产区旁边建立专门的饲料区。为防止疾病的传播,设置单独的隔离区十分必要,从外地购入的羊只必须放在隔离区进行消毒处理,并观察30 d 左右,确保羊只健康后再转移到生产区。整个生产区分为羊舍、运动场、储粪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部分,生产区必须设计好道路,从饲料加工区进入羊舍要设置净道,储粪场和无害化处理场要设置污道,场内干净道路和粪污道路要分离开不相交。生产区中最主要的是保持羊舍干净卫生,符合羊只的生活习性,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1.3 羊舍内环境控制

羊舍的样式不一,但是在羊舍建设中需要考虑通风、光照、温度、湿度等各个因素。羊舍内安装温湿度计进行实时监测,冬季时舍内温度不能低于0 ℃,羊羔的舍内温度需要保持在10 ℃以上,根据天气及时防寒保暖;夏季舍内温度不能高于30 ℃,若温度过高可用电风扇、喷洒清水等措施降温防暑,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羊舍中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能高于70%。有些封闭式羊舍,必须安装通风换气设备,以确保羊舍内空气新鲜。

2 饲养和管理

2.1 羊舍卫生管理

羊只的健康生长,饲料和饮水卫生是最主要的。饲料的加工和贮藏均要符合卫生要求,贮藏于干净的地方,不能饲喂霉变的饲草。羊的饮用水最好是自来水或井水,水槽中的水每天需要更换。羊舍内要经常清理粪便,保持清洁、干燥,为羊只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出栏时应将羊舍内外地面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

2.2 种羊引进管理

引进到羊场的种羊需要在隔离舍隔离观察30 d左右,这是因为从其他地方引进的羊只可能会携带疾病或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引发疾病。在隔离饲养期间,要注意观察养殖个体的采食情况和精神状态。隔离饲养期间,除放牧外公羊每只饲喂精饲料0.70 kg、母羊0.35 kg,饲料配方为玉米58.0%、麸皮20.0%、豆粕15.0%,另外还需添加骨粉、食盐等各1.0%。如果在冬季,还需要饲喂发酵青贮1.80 kg,可以和精饲料混合,分早晚2 次饲喂。经过30 d的观察,当引进种羊适应了新的环境并未发生疫病,就可以进入羊场与其他羊只一起饲养。

2.2.1种公羊饲养管理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分为非配种期和配种期饲养管理。非配种期同样要重视对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将种公羊身体状况调节到一个最佳状态,为配种做好准备。每只种公羊占栏面积为1.5~2.0 m2,每天需放牧5~7 h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体质健壮,每天放牧回来后每只需要补充精饲料0.70 kg。精饲料配方为玉米58.0%、麸皮20.0%、豆粕15.0%、骨粉和食盐各1.0%。配种时期,种公羊神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加上繁重的配种任务,体力和营养消耗大,尤其需要补充蛋白质,饲料中需要增加豆粕的含量,降低能量饲料麸皮、玉米的含量,每只还需要饲喂胡萝卜1.0 kg 以补充维生素。在配种任务较大时,每只种公羊还要在饲料中加生鸡蛋2~3枚,同时提供清洁的水饮用。

2.2.2种母羊饲养管理空怀期是指母羊在羔羊断奶到配种前的恢复期,这一阶段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种母羊的受孕情况,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饲喂优质牧草,不补料或少补一些玉米和黄豆,使种母羊尽快恢复体况。

妊娠期是指母羊从怀孕到产羔的阶段,根据胎儿生长的特点,可以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1]。妊娠前期,因胎儿体格很小,母羊营养消耗少,这一阶段只要喂足清饲料,就可维持营养水平,饲喂量为每天每只1.00 kg,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此阶段需要对孕期母羊加强营养,每天每只饲喂青饲料2.00 kg,可用割碎机将青饲料打碎以增加适口性,补喂精饲料0.30~0.40 kg,分早晚2 次饲喂。精饲料的配方为玉米65.0%、豆粕20.0%、菜籽6.0%和食盐1.0%。妊娠期间,母羊的体型会变大,因此需要提供更宽松的空间,每只怀孕母羊在舍内的占用面积为2.5~3.5 m2,母羊在分娩前7 d左右要适当减少精料的饲喂量,以免胎儿体重过大而造成难产,此时的精料配方调整为玉米74.0%、豆粕25%、多维添加剂1.0%,混合搅拌均匀[2]。

2.3 羊只饲养管理

根据羊只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高效的育肥生产。

2.3.1哺乳期羔羊饲养管理哺乳期羔羊指羔羊出生到断奶的这段时期,这一阶段羔羊的营养来源主要为母羊的乳汁,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饲料尽可能选择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确保乳汁充沛,满足羔羊营养需要。哺乳期羔羊可提前使用代乳粉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哺乳后期的羔羊可以配制颗粒开食料,根据羔羊消化特点选择适口性较好的日粮,保证好吃且易消化吸收。

2.3.2育成期羔羊饲养管理育成期是指羔羊由断奶到体成熟的这段时期,这一阶段是羔羊育肥的最佳时期,从依赖母乳过渡到食用饲料、饲草,采食量不断增加,消化能力也大大增强,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迅速,各组织器官也相应健全,体重逐渐增加。加强饲养管理至关重要,饲料要均衡供给,地区不同采用的饲草资源有所差异,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藤蔓、农副产品、青贮料等,减少成本投入。精料的使用通常占到日粮的45%~60%。

2.4 粪污资源化利用

羊舍的粪便处理可以采用堆积发酵有机肥的方式,这种方式操作简便、成本低。即经过微生物热杀灭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的有机肥,达到无害化的卫生要求,从而减轻了对农作物的危害。

2.5 疾病预防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羊群中出现病死羊,要及时妥善处理,防止病害扩散。将病死的羊只及时送到无害化处理场,挖1.0 m 以上的深坑,把病死羊放入坑里,用百毒杀、新洁尔灭等消毒药物,撒到病死羊身上,然后用土深埋,掩埋好踩结实,防止野狗等动物刨食。

规模化羊场中的蚊、蝇、老鼠和野生动物等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因此杀虫、灭鼠可以阻断疫病传播,减少疾病发生。其次要搞好羊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羊粪、饲料残屑和垃圾,应保持场区内环境清洁,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减少病虫繁衍滋生的场所,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

2.6 羊舍消毒

羊舍内不仅要保持干燥、通风,还要定期清洁和消毒。每天需要至少清扫一遍舍内地面和墙面,粪污和污物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其他废弃物用2.0%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水槽、料槽、饲喂工具等可用0.1%高猛酸钾溶液消毒,每周1~2次;带羊消毒时,一般可用0.1%百毒杀等溶液进行消毒。

3 羊场免疫接种

3.1 口蹄疫

在羊场免疫接种中,口蹄疫的免疫非常重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3]。我国将其归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口蹄疫传播快、防治难、补救措施少,暴发后只能扑杀焚毁,因此我国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将口蹄疫列为必须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羊场口蹄疫免疫程序为商品羊28~35 日龄时进行。初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羊的1/2,初免后间隔30 d 进行1 次强化免疫,此后每隔4~6 个月免疫1次。后备种羊每年接种疫苗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1次。产母羊在产后1个月或配种前,大约每年的3月和8月各免疫1次。

3.2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又称为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在接触到患有布鲁氏菌病的家畜,特别是带菌的分泌物、排泄物、内脏等都有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家畜患布鲁氏菌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等症状,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4]。

3.3 羊痘

通常羊只发生羊痘时,初见丘疹,然后发展成水泡,最后变成脓包。近些年,我国羊痘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羊痘病毒的传播途径比较广,灰尘、饲料、饲养用具都可以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而且羊痘还威胁着饲养人员的健康,因此羊痘的预防也非常必要。

4 养殖注意事项

在养殖过程当中,认真地观察羊只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首先,喂料时观察羊只能否正常吃料,有没有离群独处,不愿采食的羊只。其次,在每天打扫粪便时,仔细观察羊舍内的粪便,正常的羊粪便呈小圆球状,有一定的弹性,颜色黑中透绿。如果发现羊的粪便有难闻的臭味或里面有虫卵,则需要加强观察,如养殖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请教专家或有经验的养殖户。

每年需进行2次驱虫,春季、秋季各驱虫1次,春季在2—4 月,秋季在9—11 月。育肥羊应在育肥开始时进行驱虫,市场上驱虫药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中丙硫咪唑和阿维菌素搭配使用效果更好,2种驱虫药物要间隔15 d,驱虫时间选择在早晨6—7时间段空腹进行,按照羊体重每10.0 kg用药1片,用药后不进食,6 h后可先给羊饮水再进食,驱虫效果更好[5]。

定期对羊舍内外环境、设备工具进行消毒,按照国家规定、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兽医的要求及时规范进行疫苗免疫[6],同时养成定时观察羊群精神状态的习惯,若发现病羊及时隔离进行诊治,待恢复健康即可回归羊群,减少疾病传播。

综上所述,规模化羊场在肉羊培育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养殖技术,为肉羊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做好肉羊的保育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卫生防疫工作,促进肉羊的健康生长,从而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规模化肉羊养殖场的建设、羊只的饲养管理、羊场的免疫程序、养殖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推广规模化肉羊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羊场羊舍肉羊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规模化舍饲肉羊场饲养安全体系的建设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阿尔梅勒羊舍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春秋季疫病在规模化羊场养殖中防治对策
肉羊舍饲快速育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