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设计触媒的茶旅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2023-12-01■罗玄,安勇,2,肖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3年10期
关键词:触媒融合旅游

■罗 玄,安 勇,2,肖 曼

(1.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29;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茶旅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生态茶园调研时强调要让茶产业从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变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茶产业要与科技、文化、旅游等多角度融合。伴随着政策引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团队、学者介入茶乡进行研究和设计实践,尝试通过设计解决茶旅融合中的社会问题,实践整体呈现出系统性、复合性的特点,多学科交叉与拓展成为常态[1]。在多主体参与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设计背景下,触媒理论的重要性得到凸显。“触媒”视角下的设计,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个传统意义下的设计作品,而是让设计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策略或路径,来帮助设计者更好的实现茶旅之间的弥合;城乡之间的弥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弥合。

1 茶旅融合及存在问题

1.1 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茶旅融合在1992年被首次提出时的概念是茶文化旅游,自2016年开始,该研究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显著升高,并主要聚焦于模式探索与思路开发[2]。已有的研究中多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探究,缺乏实践层面的分析。在研究对象上,多聚焦于品牌度高、地域特色明显的茶产区。茶旅融合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其核心内容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茶兴旅,以旅促茶[3]。系统中的元素组成包括茶品牌与旅游品牌、茶产业与旅游产业以及茶文化与旅游文化三个方面。设计参与茶旅融合的社会实践,往往可以在任一方面中找到落脚点和着力点。

■图1 大木山竹亭

■图2 大木山茶室

■图3 茶山中的工坊建筑

■图4 夯吾苗寨中的茶商正在收购茶青

■图5 顾客正在挑选湘西特色茶产品

1.2 茶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是中国重点产茶省之一,产茶量居全国第二位。通过对湖南古丈毛尖、安化黑茶、永顺莓茶,保靖黄金茶的主要代表性产区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目前茶旅融合的推进情况并不理想,背后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2.1 社会资本投入少,开发资金不足

由于茶叶的生长条件限制,茶资源优渥的地区往往处在山区村落。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目前的主要情况还是通过政府主导,新老茶园建设与茶旅配套设计均通过财政扶持资金与少部分企业资金支持。且大部分当地茶企自身实力较弱,在茶旅融合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常出现推进乏力的现象。

1.2.2 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

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设计规划,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于茶旅融合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现实中专业人才往往不会长时间留在乡村。各茶产地常通过举办设计工作坊、茶旅融合论坛、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吸引人才下乡为茶旅事业出谋划策,但活动结束或某一个项目结束后专家便会离开,茶旅融合无法得到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支持。

1.2.3 茶旅品牌力较弱,影响力不足

大部分茶产地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产出的茶叶十分优质。但随着茶叶规模逐渐壮大,大家使用同一个公用品牌的问题开始显现。如古丈毛尖与安化黑茶,早年长期出现市场混乱,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近年来品牌规范管理后才略微好转。像一些茶产业稍弱的二线茶区,茶旅品牌的塑造更是难上加难。缺乏有影响力的茶IP与旅游IP,进而导致游客流量不足以维持茶旅融合进行更多元的发展,陷入发展的被动局面。

1.2.4 重产业轻文化,内涵薄弱

当前茶旅融合中,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仍存在“重资产化”现象。在发展茶旅项目时过多地关注硬件建设与经济建设,对于茶文化如何结合旅游者的需求缺乏思考。其次,茶旅融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协同发展的历史基础,多年来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均以经济为目标独立发展。导致目前的融合模式出现内涵不够深刻且千篇一律的问题。

2 设计触媒:茶旅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触媒”(Catalyst)原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指催化剂。“触媒”在发生作用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产生影响被称为“触媒效应”。1989年,唐·洛根(Dorm.Logan)和韦恩·奥图(Wayne·Attoe)在其著作《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首次将触媒反应的概念引入到了城市设计领域,追求使用渐进地、策略性地、由点及面的方式推动城市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4]。其理论概念为:在一定的供需条件下,通过建设某一具有高强度集聚效应的触媒点,借助供需关系的作用引发契机,对触媒体周围环境的发展产生激发、引导和促进作用。设计触媒的过程并非以塑造一个触媒体为终点,而是以此为开端,致力于架构新要素与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空间环境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进而引发空间系统整体结构的优化。因此,触媒理论对于探究设计与茶旅融合渐进式更新,以及两者的长效协同机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目前,国外触媒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旧城更新、历史街区振兴等方面,触媒理论引入国内之后细化出了多个分支,也被一些学者称为设计“针灸”,主要以激发片区活力为目的,且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大[5]。与茶旅融合密切相关的乡村振兴领域整体处在初步阶段,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学者有香港大学的王维仁与台湾交通大学的龚书章,他们均在触媒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思考,并尝试通过设计的介入解决乡村的本土性问题。

■图6 李少波团队设计的安化黑茶品牌IP形象

■图7 王佩之设计的安化黑茶包装设计

■图8 茶山民宿入口图

3 设计触媒下的茶旅融合发展策略

设计触媒下茶旅融合的发展偏向于动态性、适应性、历时性和长期主义的演进策略,以茶村居民现实需求为目标,以小微、精准的更新手段来推动整体系统的演进。茶旅融合中设计触媒的路径过程可以总结为:建立共同知识平台——研选触媒——塑造设计媒介——触媒反应发生——触媒反应持续。

设计触媒参与下的茶旅融合,首先,可以基于文化设计完成文化生产,保证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文化不失位,内涵更深厚。卡西尔(Ernst·Cassirer)认为,每个人都有通过符号建设自己理想世界的力量,文化是人的符号化。从设计人类学对“过程”的动态理解视角来看,设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在于人、物、环境互动过程中的“涌现”,是生成性的[6]。英戈尔德(Tim·Ingold)认为,设计的创造力不在于对可感知的环境问题提出预先设想的新奇的解决办法,而是在于居民对其生活中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的精确反映的能力。设计触媒过程中的物质中介可以在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激发个体或群体创造力的潜力,让茶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其次,设计触媒是以村民为主体,村民参与共建的“微更新”为主,资金压力小,操作性强。具体表现在依照各个茶产地的特定条件,通过小体量公共功能的植入或策略的引领,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有机更新,让茶村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茶产业,结合特色旅游,在县域范围形成一个文化经济的社会循环系统[8]。最后,通过共同知识平台的构建与面触媒下的品牌打造,解决茶旅融合人才缺乏与品牌力不足的问题。

3.1 构建共同知识平台研选触媒

设计的开始是理解对象,在设计介入前,通过收集目标区域内与茶旅相关的地方性知识,并进行分析和整合,建立起一个共同知识平台。目的是为各个研究方向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学科交叉协同合作的基础,当不同设计力量再次介入茶村时,知识平台将可以成为迅速了解当地茶旅情况的切入点,让设计师对当地的生活方式、茶旅资源和社会形态有一定的认知。从而让茶旅融合中的设计助力成为一个接力赛的形式,而非一个又一个孤立的项目与活动。这既解决了茶旅融合中人才断层的问题,还为茶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共同知识平台”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和数据可视化,这一点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巨大。

“共同知识平台”的概念在季铁关于设计与社会创新的研究中被提出[9],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本地情境和地方性知识;第二,来自于跨领域和跨学科团队的知识背景。“地方性知识”,即本土知识,指的是“特定领域中的人民所制造的、与当地地理与人文环境相呼应、深植于地方脉络、解决当地独特生活问题的整体性知识”[10],是“本土人民在某一地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和智慧结晶。”[11]地方性知识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以及阅读当地的文献资料等方式获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共享的设计知识,建立对茶旅融合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动态知识系统。

湖南大学何人可团队助力湖南通道县、陈飞虎团队助力湖南安化县;清华大学孙君团队助力郝堂县、罗德胤团队助力松阳县的前期阶段,均深入研究当地各类资源,构建了“共同知识平台”。通过找到当地的优势资源,有针对性的研选触媒,开始进一步的设计。

3.2 点触媒——建筑实体共建激活茶乡

点触媒包括点状的物质空间(公共空间),也包括非物质空间(文化事件)。引发触媒的元素通常有一定的创新性与记忆点,且不只提供基础的功能,还包括吸引居民与承担文化载体等复合功能,易于多方触媒联动[12]。在以地方可持续发展和茶旅融合为导向的设计触媒中,设计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精英主导式,而是自下而上的包括本地文化持有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可能参与的活动[13]。

松阳县是我国著名的茶乡,县内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左右,大木山茶园是其中一片。2015年1月,大木山竹亭建成(图1)。竹亭的造型源于传统建筑的四坡顶,3种坡度的组合跟茶山产生呼应。2015年8月,大木山茶室建成(图2)。深灰色混凝土体块的厚实感,跟浑圆的茶树、线性的竹亭又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茶园景观加上竹亭和茶室,大木山茶园就此成为松阳县对外输出茶旅形象的一张名片。在设计实施过程中,设计师聘请到当地的工匠,使用当地竹子,其实就是对于地方性知识的再利用。这不仅是地域性的体现,还是村民们构建村庄身份标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低技的、点式介入的、最小干预的工作方式,重建了茶村标识,延续了茶村的文脉。除此之外,茶室等现代建筑只要放在村落里,现代建筑就会和传统的环境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古村就变得不再普通。现代建筑不仅满足了当地对现代性的想象,更是在引领。通过以设计为桥梁,连接传统和现代,把历史传统和场地特征跟现代性结合,重塑文化形象。让松阳给外界的感觉,不只是传统文化厚重的茶乡,还是对未来有想象力的先锋阵地。

■图9 茶山民宿全景

■图10 茶园学堂全景

■图11 茶园学堂内部

■图12 茶亭装置设计(设计师:安勇、胡海波、周腾)

当设计着重“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性时,设计的对象将会发生从“以人为中心(UCD)”向“以社区为中心(CCD)”的转变[14]。点触媒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充当触媒的“启动器”,即通过成功的“原型”案例,让村民获得经济利益与认同感,主动参与共建。这既让触媒的影响力由点到面串联起来,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茶旅融合发展的资金问题。

茶村中的一系列工坊建筑就是很好的设计案例。这些工坊设计上均采用相对简单且有秩序感的几何形式。空间设计与工人劳动呈现出的戏剧性效果让工坊迅速受到外界关注。当地的工人们在关注下越发地加强纪律性,工坊制出的产品价格也获得了提升。其中最先建成的红糖工坊便成了触媒的“启动器”,让村民乐意参与到现代建筑中进行传统劳动,既传承了文化又创造了文化。在一个工坊的设计成功后,其他类似的工坊设计便能以此为原型与村民共建。以点带面,触媒点相互作用激发茶村活力。

3.3 线触媒——县域旅游线路设计助力茶旅

“线触媒”是一种以线性物质空间为表征的触媒空间形态,也是点触媒经过连接、组合之后形成连续性的非物质形态体现。如两处相关场所之间的无形吸引力;在视觉、听觉等感官层面上给人产生连续性或线性认知的媒介等。茶旅融合中的线触媒包括线形态的实体空间、功能属性的整合以及人流活动的无形引导等,如茶旅游线路的设计。

湖南古丈县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当地一半以上的人口从事茶叶生产,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因此,当地政府全力扑在茶的相关产业发展上。但古丈县整体茶旅基础较差,茶叶品牌多而杂,主打品牌古丈毛尖挺而不坚,多年来茶旅融合也是不温不火。古丈县黄牛寨村,近年来通过“队队游客苗寨乐,桌桌佳肴美味香。”的策略,与旅行社合作设计湘西旅游线路。吸引到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茶旅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黄牛寨村是千年苗寨,有6000多亩的生态高山茶园,地处湘西旅游黄金线的中点,拥有上好的旅游资源但游客流量稀疏。黄牛寨村通过为旅游团提供免费苗家特色餐食的“送客入村”政策,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旅游线路的巧妙串联,将旅游黄金线上的游客都吸引到村里吃免费午餐。然后通过苗寨观光和销售古丈毛尖和苗族银饰等民族特产,带动当地的茶产业发展。随着人流量的不断壮大,黄牛寨村的夯吾苗寨还发展成了茶叶的集散地(图4),不仅仅与当地的茶商茶农进行合作,还链接到了湘西的黄金茶、莓茶等特色茶产品(图5),真正做到了茶旅无边界融合。

3.4 面触媒——差异化品牌定位赋能茶企

面触媒也具有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属性特征,物质层面包括面状的茶山茶景观等,非物质层面包括茶村中影响较大的活动或庆典,具有重大价值的指导政策或辐射面较广的品牌皆可称为面触媒。

茶旅融合中的品牌建设是基于区域范围内的茶文化资源,通过茶旅产业集群塑造具有高知名度和高联想度的区域品牌。茶旅品牌定位的要点在于差异化,要做到“一枝独秀”。通过品牌化驱动,因势利导以品牌为关系纽带形成系统的茶旅文化产品及服务,增强区域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实现提升旅游品质、弘扬茶文化的双赢政策。

湖南安化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茶乡,黑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被誉为中国“黑茶之都”[15]。安化黑茶的品牌形象是由湖南师大李少波为核心的团队于2022年设计(图6),设计团队充分发挥自身创意优势,打造出安化黑茶公共文化IP体系与广告语“安化黑茶,无可tea代”。以当代的新理念、新设计、新体系助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以IP赋能茶产业,安化将黑茶文化IP品牌体系衍生至茶具、茶点、茶席、茶器等上下游产业(图7)。多矩阵建立安化茶旅的名片,让安化黑茶从传统中走出来,拥抱当代的人文[16]。

4 设计实践

湖南省麻阳县蓝凤凰景区建筑设计项目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东南部的兰村,邻近凤凰县,处于吉首、铜仁、怀化三个旅游城市的中间位置。规划总面积945.76亩,茶叶种植346亩。土地现状以林地和园地为主,主要产业为鸡养殖和茶叶种植[17-18]。甲方希望能够通过特色茶景观的打造吸引游客流量,促进当地产业发展[19-20]。

①共同知识平台的构建:通过田野调查收集数据,整理麻阳县的主要产业,旅游定位与旅游资源等。麻阳是环境优越的长寿乡和康养栖息地,自然环境是麻阳县的优势资源,目前尚未基于自然资源打造成熟的乡村度假类亲子游乐产品。可考虑通过农业特色带动旅游,基于旅游流量带动茶产业,实现茶旅融合发展。②点触媒:茶山民宿设计(图8-图9),民宿建筑选址在视野良好之处,整体造型顺着树木生长向外延申。建筑多采用大面积落地窗,最大限度将茶山景观引入室内。茶园学堂设计(图10-图11),以儿童研学为主的开敞空间,仿生鸡蛋的童趣造型,儿童手工与茶文化体验的参与性设施。茶园竹亭设计(图12),基于茶叶造型元素设计,运用当地材料构建。民宿满足家长度假需求,茶园学堂供儿童游玩学习,茶亭串联茶山。三栋建筑相互联系,由点成面。③线触媒:茶山步道与游览路线设计。④面触媒:景区定位“长寿乡中的亲子乐园”。

5 结语

“触媒”视角下茶旅融合中的设计实践,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策略的设计。其中的核心不在于设计师如何表达自我,如何呈现多元的艺术表达。而是基于“共同知识平台”,对于茶乡资源的再利用、再评估、再发现和再创造。以设计触媒的方式陪伴茶产地共同成长,根据点触媒、线触媒、面触媒产生的影响,制定一步步的策略。整体把握茶旅融合中管理权力、资本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渐进式融合和阶段性适配,为茶旅品牌形象打造和茶旅产业发展增添规划性指导作用,也为茶旅融合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应用视角和实践方向。其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上仍具有很大发掘潜力,值得学界继续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触媒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低汞触媒在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的应用
电石法聚氯乙烯氯化汞触媒消耗评估方法
电石法聚氯乙烯中低汞触媒的应用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低汞触媒试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