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混乱的男生
2023-12-01毛春梅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3-0066-02
【作者简介】毛春梅,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扬州,225009)教师,高级教师。
一、“自我认同混乱”的小山
小山(化名),18岁,高三学生,家中独子,成绩优秀。他自诉每次考试前都能高效学习,考试时也很专注,但成绩出来后,会情绪崩溃、胸闷气短,这样的状态能持续十几天。为此,他感到自尊心严重受挫,痛恨自己没有用,常常抱怨活着没意思。
小山觉得自己是个“外强中干”的人,从初中起总爱表现自己强大的一面,如炫耀自己成绩好不需要上补习班,甚至说大话、编谎话让同学认为自己很厉害。他看不起同学,内心自大的同时又自卑。
二、解密“自我认同混乱”的缘由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青春期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指能理智地看待和接受真实的自己,获得稳定的身份认同,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对人际关系有很好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自我认同混乱的人不能接受真实的自我,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理想和目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
小山过度地关注成绩,忽略了人际交往的乐趣,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这是自我同一性发展中的典型困难表现。“反向形成”又称为“反向行为”,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类型,指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或无法接受的欲望、情感和欲求时,表现出与其真实感受截然相反的行为或情绪。小山的自尊高度依赖于外界的认同,他看不起周围的同学,其实是他内心的“反向形成”,所以小山的内在自卑与表现出来的自大行为相反,不能接纳自我,这是他自我认同混乱的缘由。
三、心理辅导过程
1.放松练习,商定辅导目标
第1~3次辅导,小山由其父母带到心理辅导室。我给小山介绍了心理咨询的相关设置问题,强调了保密原则。小山一开始萎靡不振,问什么他都说“不知道”,或窝在沙发里保持沉默。我对小山进行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努力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几次无果后,我带领小山进行肌肉放松和呼吸放松。放松后,小山在咨询室里睡着了。通过评估,我发现他的情绪波动处于两种极端状态,要么开足马力地学习,要么就有气无力地“呻吟”。
辅导时,我跟随小山的内心变化及时调整辅导思路。每次成绩出来后,小山都后悔莫及,认为如果高考没考好,就会被同学看不起;如果高考考得好,就可以在同学面前耀武扬威。我与他确认心理辅导目標,让他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渐渐明白自己的偏差行为背后是内心渴望被欣赏、被认可。我对此共情,和他商定辅导目标为提高自我价值感,树立真正的自信。
2.聚焦认知,重塑自尊概念
第4~6次辅导,二模成绩公布后,小山又一次情绪崩溃。他跟我详细地描述了每次成绩公布后的内心挣扎和痛苦。对待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小山的第一反应不是找原因,如何补救,而是教师如何评价,同学如何看,得出结论“我是个没用的人”。我通过倾听理解小山,通过共情接纳他的负面情绪,引导他看到“人的存在”和“人的体验”之间的关系,帮助他看到自己的认知行为模式。
小山的不合理认知具有以下特点: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我带领小山学习情绪ABC理论,让他认识到人们不是被事情困扰,而是因为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解释而困扰。另外,引导他看到自己的成绩没有下降,只是保持原状,与他期望的成绩有差距,这称不上失败,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认知。小山对此表示认同。针对小山特别恐惧高考失败的情况,我引导他把事情和人分开,改变其“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认知。
小山不再把自我价值感过度依赖于同学对自己成绩的认可,而是能够欣赏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对自己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
3.转化整合,提升自我价值感
第7~9次辅导,三模成绩公布后,小山的情绪崩溃情况有所减轻,但是依然觉得自己在班里格格不入,说自己表面上看是“社交达人”,其实和同学之间一直有一道高高的“心墙”。
我用历程性问题引领小山思考:“这种内外不一致的应对策略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又让你付出了什么代价?”小山认识到“内外不一致”让自己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摇摆,在有力和无力中徘徊,在自我陶醉和自我否定中迷茫。他坦言:“我一直生活在比较中,一味地和同学比成绩,通过成绩比别人好来证明自己。这也是我如此看重学习结果,不能享受人际交往过程的原因。”我对小山的觉察和反思给予了充分肯定。
高考前,小山的家长反映小山轻松自信了许多。
四、辅导反思
本案例中,小山体会到我和其他老师的不同:没有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前几次咨询中,他总是沉默,即使回应,也只是“不知道”“无所谓”。对此,我觉察到自己在心理辅导时的无力感,于是和他主动承认自己的脆弱。通过示范,引导小山学做“内外一致”的自己。总体来说,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小山在高考前解除了自我认同方面的困扰,降低了焦虑和防御,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个体在处理自我认同混乱时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支持,以便帮助他们促进自我认同。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
责任编辑: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