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的危机
2016-04-29孔令慧
孔令慧
摘 要:在高度现代化的时代,“自我认同”的缺失成为了现代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影片《深夜前的五分钟》讲述了现代化社会中,两个孪生姐妹陷入自我认同偏差的纠葛故事。用社会学中的自我认同理论对该影片进行分析,通过剖析女主人公的自我认同从缺失到偏差。
关键词:深夜前的五分钟;自我认同;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讲述了若蓝、如玫这对孪生姐妹在旅行中遭遇海难,只有一人幸存下来,回来的人自称是如玫,但因为拥有两个人的记忆,又受到周围人的怀疑,如玫陷入自我认同偏差,由此展开了如玫、阿良、天伦三个人之间的纠葛。
自我认同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运过社会学中的自我认同理论分析影《深夜前的五分钟》的女主角如玫的自我认同发展,解读其心理变化。
一.自我认同的缺失:身份互换
若蓝和如玫是双胞胎姐妹,有一样的外貌,经常让父母搞不清楚她们是谁,也让她们自己搞不清自己是谁,两人的“自我感”一开始就是不稳定的。“从生到死我们都在与他人进行互动,这制约着我们的个性、我们所持的价值观和所采取的行动。”对如玫来说,这个互动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姐姐——若蓝。若蓝所选择的人生,经常被如玫抢走。在这层互动关系里,如玫的自我认同是缺失的。如玫总是在模仿姐姐若蓝的一切,而这一切都不是如玫的“自我”。而若蓝尽管自我意识强烈,却因为如玫的抢夺而被迫放弃被如玫模仿的那一部分人生,刻意营造不同。
夜晚的桥边,若蓝向阿良吐露了心声:“我想过很多次,我希望如玫能消失,我讨厌自己这样。是不是我消失了就好了?”这段对话反映出深陷挫败的若蓝的“阴影”。“阴影”是荣格提出的一个概念,“经常表现为一种冲动性的、不由自主的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人格。”是人格的阴暗面。在钟表店,阿良告诉如玫关于 “五分钟”的故事,送了若蓝一只慢了五分钟的手表,通过构筑一个虚拟的时空,让若蓝可以进入一个和如玫不同的只属于她的世界。
无论是抢走她人人生的如玫,还是放弃自己人生的若蓝,一个出于主动原因,一个迫于被动目的,总的看来,她们的自我认同都是残缺的,谁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自我”。
二.自我认同的偏差:双重交织
海难中活着回来的人自称是如玫,但是她的身份在自我认同上受到了多重的质疑。“一般来说,认同与人们对他们是谁以及什么对他们有意义的理解相关。社会认同指的是别人赋予某个人的属性,基本上可被看做是一个人是谁的标志。”首先是拍摄现场的导演说如玫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天伦听后也对自己妻子产生了怀疑。在家庭聚会上,父亲试探性地在如玫面前叫“若蓝”。吉登斯将自我认同的支撑性话语特征分为主我、宾我和你。“宾我”是自我意识行形成过程中得到的一种他者的社会认同。如玫的“宾我”一直受到来自外界的挑战和质疑,从而无法支撑起她的“自我”。
因为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如玫在个体反思中也陷入模糊。阿良受天伦所托来辨认如玫是谁,如玫怀疑起自己:“有时候觉得,会不会我真的是若蓝?”在和天伦发生争吵后,如玫甚至不惜跳入游泳池通过内隐记忆来判断自己是谁。“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记忆活动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记忆活动事后效应的经验,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这种无意识一般是不会被伪装的。在确认自己不会游泳后,如玫得到了短暂的宽慰。但其后留宿阿良家时,在深夜里醒来的她又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这一阶段,在海难中幸存下来回来的人,或是没有撒谎的如玫,或是隐藏身份的若蓝,因为双重身份的交织而走入了自我认同偏差的困境。她既知道如玫的一切,又了解若蓝的所有。别人无法识别她是谁,她自己也不能判断自己是谁,没有人可以给她答案。
三.自我认同的觉醒:危机解除
“在今天的世界中,我们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机会去塑造我们自己和创造我们的自我认同。在解释我们是谁、从哪里赖、到哪里去等问题上,我们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资源。”在如玫的面临的自我认同的危机中,没有其他旁人可以成为她的拯救者,虽然社会环境是塑造自我认同的一个因素,但个人的意志和选择才是最为重要的,她的拯救者只能是她自己。
在钟表店,如玫捡起了掉落的费尔南多·佩索斯的诗集。费尔南多·佩索阿是葡萄牙著名诗人,经常通过自我分裂的方式进行写作。而如玫所翻到的诗篇的内容,则替她解答了所有关乎自我的疑问。影片里如玫背对着镜头,开始读诗:“没有人,爱任何别的人。他爱在别人身上,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从诗中得到启示,如玫又一次去了毛里求斯,这里与一年前两姐妹同去旅游的画面进行交替剪辑。一年前,若蓝在旅途中受到启发,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而一年后,如玫重新换回了若蓝的手表,她也在这里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自我认同觉醒。走出教堂时,早晨七点的钟声响起,如玫面朝大海,迎接她的新生。
深夜前的五分钟,如玫带着若蓝的手表回到钟表店,阿良发现手表后追出门,在灯火阑珊的街头,钟表店里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手表的指针同样正对着十二点,与这个世界本来的时间一致。没有人再需要在虚构的五分钟里享受相同中的不同。不再执着于自己曾经是谁,不再纠结于别人眼中自己是谁,这一刻的这一个如玫,开始接受一个全新的自我。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荣格:人及其表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3]王晓茜:心理学[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