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小标题“支架”,实现长课文教学价值
2023-12-01徐晓珍
【摘要】“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而小标题可以作为“长文短教”的杠杆,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索小标题的语文实践中高效阅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具备了“长文短教”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小标题作为“支架”开展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生心中播下“能概括”和“爱阅读”的语文素养种子。
【关键词】小标题;“支架”;“长文短教”;长课文;语文
作者简介:徐晓珍(1980—),女,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篇幅较长,分成六个部分,并给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要求学生列出其他五部分的小标题,以此将课文串联起来。因此,教师可以小标题为“支架”,创建课堂学习任务群,让学生顺利完成长文的阅读。
一、在列小标题中,走进内容
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要让四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其主要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无疑是有难度的。但若有“支架”让学生攀登,学生阅读长文的难度便可得到有效降低。那么,本课中的“支架”在哪里呢?课文后要求学生给课文其他部分列出小标题的思考题旨在教给学生把握长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因此,教师可分三步让学生列出小标题,训练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第一步,发现特点。小标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发挥例子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习题中“游泳本领高”这个小标题的特征。学生发现这个小标题有五个字,是形容雨来的特征的。此时教师进一步利用单元整体教学内容重构的理念[1],让学生阅读本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的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学生发现这三个小标题描写的对象都是“他”,从而意识到小标题需要从同一个角度来概括内容。教师再次让学生观察本课的小标题,使学生意识到它是围绕雨来来写的。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会对小标题的规律形成初步认识:从同一个角度来概括。此认识为学生概括小标题的实践提供了一块“垫脚石”。
第二步,尝试概括。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语言,并提炼出有效信息。因为学生是初次列小标题,所以教师对此要求不要过高,如学生列出的小标题字数不等也可以,只要小标题能基本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可。如针对课文第六部分,学生列出了“机智脱险”“枪口脱险”“雨来没有死”“机智巧脱险”等小标题,教师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大胆尝试,完善自己的小标题。学生归纳出小标题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检测标准是能否照着自己的小标题把故事串连起来。学生列出小标题的过程,就是语文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样的思维引导,让学生逐渐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2]。
第三步,完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证明学生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改进,使学生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调整学习方法。在本环节中,首先是自我评价:一星,语言简洁贴切;二星,字数基本相等;三星,角度基本相同。其次是横向评价,教师将学生对课文同一部分所列的小标题都呈现出来,让学生辨析哪一个小标题更贴合。如针对课文第六部分,学生列出“机智脱险”“枪口脱险”“雨来没有死”“机智巧脱险”等小标题。教师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评价。学生认为“机智巧脱险”这个小标题与课文更贴合。最后是纵向评价。经过调整,学生列出“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智勇斗鬼子”“还乡河枪声”“机智巧脱险”等小标题。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判断哪个小标题需要调整。学生发现“还乡河枪声”不是以雨来为主体写的,角度和其他小标题不同,因此需要调整。评价结束后,教师还进行延伸,从而顺势解决“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评价小标题能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二、在找小标题中,走近人物
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选用课文的重点语句来作为小标题。教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选用哪些重点语句,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自主发现。这样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的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找反复出现的词句,如第四部分“没看见”出现三次,体现了雨来的勇敢和坚强;找直接扣住课文内容和中心的语句,如第一部分“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既说明雨来的游泳水平,又说明“妈妈”抓不到雨来的原因,还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找直接反映人物个性或品质的语句,如第二部分“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最能直接回答“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答案,也是雨来最根本的品质;找说明事情发展和结果的语句,如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既是人物的语言,也是故事的结局。学生在寻找、圈画、討论、确定小标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原文语言作为小标题的技巧,为今后概括小标题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聚焦了小英雄雨来的品质。
在推敲小标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近雨来这个人物。如在第一部分,学生找到文中的“仰浮本领高”“往河沿跑”“望着妈妈笑”等语句作为小标题;在第二部分,学生找到“上夜校”“我们是中国人”“爱自己的祖国”等语句作为小标题。乍看起来,这些都可作为小标题,但推敲后发现“仰浮本领高”和“爱自己的祖国”更能突出人物品质,因此作为小标题更合适。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近雨来这个人物,除了确定小标题,教师还设计了其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标题为线索深入探讨文本内容。如在第四部分,学生确定“什么也没看见”作为小标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雨来这句话说了几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教师创设情境:“假设你担任《小英雄雨来》电影的导演,请指导演员说好这几句台词。”学生深入揣摩雨来的内心感受,不断调整自己的语气和情绪,将“什么也没看见”这句话生动地演绎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雨来面对敌人审问时的机智勇敢,面对敌人哄诱时的沉着冷静,面对敌人拷打时的坚强不屈,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在用小标题中,走向表达
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用自己的语言和原文中的话语概括小标题的训练,对小标题形成了基本认识,但此时还有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小标题的大学问,并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哥哥姐姐讲小标题”的视频,讲解标题与小标题的区别;讲清楚小标题可能出现的位置,如在段落中的第一句话、最后一句话或在人物的语言中等;归纳出小标题的落脚点,如人物、事件、景色的特点等;明确小标题的基本要求,如语言简洁贴切、同一个角度、结构相同等。如此一来,通过哥哥姐姐的讲述,学生能够减少对深入学习小标题的畏惧感,更容易接受,而且也更喜欢听,从而为使用小标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小标题。学生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把已学的知识用起来,进而转化为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让学生根据小标题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述出来。教师出示两组小标题:一组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斗小鬼子”“宁死不屈服”“机智巧脱险”;另一组是“仰浮的本领最高”“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到原地”“什么也没有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学生要把小标题按一定顺序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一定要学生说得完整、精确,只要学生能说得通顺,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明白即可。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自由表达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敢说、愿说、会说,不仅训练了学生语句简洁、语意完整、文理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小标题作为长课文学习杠杆的益处,掌握了学习长课文的方法(课文→小标题→课文)。
四、在研小标题中,走向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但毕竟数量有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这就提醒教师,课文仅是阅读的“引子”,教师应以此为例,完善“1+×”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和更多体裁、题材与课文相似的文章。
学生在学习“用自己简洁的语言”和“文本中的词句”这两种方式概括小标题后,会产生疑惑:小标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两种方式哪种才是更合适的?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产生疑问之时正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好时机。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启发他们道:“这两种概括小标题的方式,你倾向于哪种?”学生开展自由研讨,充分发表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此时让学生辨析的目的并不是确定一个答案,而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标题内在和外在的特征,从而为学生阅读长文章扫除障碍。
学生研讨完毕后,会跃跃欲试,想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此时教师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在学完本课后,指导学生先学长课文《芦花鞋》,组织学生尝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为学生补充其他经典儿童小说的章节。如此整合教学资源,既提升了学生对小标题的理解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长篇小说阅读的兴趣,播下了“能概括”和“爱阅读”两颗语文素养的种子。
最后,教师充分发挥小标题的作用,以此打开教学的另一扇窗—引导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整本书。本课是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开篇,原著中的小标题是“雨来这孩子”“夜校”“雨来被抓住了”“扁鼻子军官”“河沿上响了几枪”。在课堂上,教师将原著中的小标题呈现出来,并补充原著中其他章节的部分小標题,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小标题?那些同学们不熟悉的小标题下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帮助学生开启阅读长篇文学作品之门。
结语
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语言经典的文章,具有人文价值、语言价值和阅读价值。语文教师应研究课文、研究单元、研究课标,寻找一个“支架”,将与教学价值相关联的教学情境、资源、策略、互动、评价等要素融合在一起,设计环环相扣、步步紧凑的、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环节,使课堂结构清晰、简洁、流畅,帮助学生养成在有限时间内解决指定问题的思维习惯,高效完成长课文的阅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