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专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2-01高文超杨宇号陈韫昱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0期
关键词:盐城市盐城孵化器

韦 君,高文超,杨宇号,陈韫昱

(1.盐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2.盐城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盐城 224000)

0 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在美国发展起来后,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成立至今,中国孵化器的发展已经走过36个年头,早期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综合孵化器”)为主,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聚焦初创企业难以获取科创政策资源的痛点,为初创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需求,实现综合孵化器的迅速发展[1]。但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孵化器孵化效率和服务精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入孵企业对孵化器的资源和服务需求越来越追求差异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综合孵化器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2]。一批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专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205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有近1/2都是专业孵化器,包含生物制药、游戏产业、精细化工、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专业孵化器的占比也都较高。

2004年,盐城首家综合孵化器——盐城高新技术创业园[3]成立,开启盐城市建设科创载体、加快推动科创资源集聚的新篇章。近年来,盐城市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科技创新推进年”等活动,引导各地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建设科创载体。截至2022年年底,盐城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7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6家,省级孵化器30家。回顾10多年发展历程,盐城孵化器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正逐渐转向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4],围绕盐城市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在产业领域相对集聚的园区建设专业孵化器。目前,已聚焦生物医药、环保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汽车产业等领域建成14家专业孵化器。

本研究针对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具体分析近年来专业孵化器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对现有孵化器实地调研、访谈,结合盐城市产业发展和孵化器建设,研究专业孵化器发展如何做到量质并举,为盐城市专业孵化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依据。

1 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及运营模式分析

1.1 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成立于2008年的盐城环保科技产业园五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盐城市第一家专业孵化器,专注环保产业领域耕耘10多年,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2022年年底,盐城市共有市级以上专业孵化器14家,其中省级以上孵化器达到8家,除了拥有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等传统产业,近年来也开辟了新能源、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及时布局前沿产业专业孵化器。14家专业孵化器拥有孵化场地超过51万m2,平均每个专业孵化器运营管理人员达10人,其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孵化从业人员数占比为38%,在孵企业总数达513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毕业企业308家。2022年在孵企业共申请知识产权近700件,其中发明专利182件,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7家,占在孵企业总数近1/5。2022年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激励政策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关奖励政策,明确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分别最高给予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奖励。每年绩效评价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的孵化器,分别最高奖励 50万元和30万元。

1.2 盐城市专业孵化器主要运营模式

目前,盐城专业孵化器主要运营模式为高新园区推动、龙头企业牵头、政府组织引导建设。

1.2.1 以高新园区为主体推动建设的专业孵化器

盐城环保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以“环保”冠名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高新区集聚中科院过程研究所、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清华大学等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成国家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实验室、国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炉窑烟气脱硝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国内仅有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主要涉及脱硫脱硝除尘、VOCs治理、大气环境监测及运维等领域,强大的科研实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依托环保高新区完善的上下游环保产业链,进一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由环保高新区建设的盐城环保创新中心、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等专业孵化器,主要定位深度服务绿色产业的垂直性专业孵化器,着力增强环保产业发展的韧性、可持续性、创新性、探索性,积极对接科技创新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完善的科技服务,培育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在市级孵化器绩效评价中连续多年获得“优秀”“良好”等级。

1.2.2 围绕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的专业孵化器

龙头企业在业务上与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频繁、沟通密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上具有指导和带动作用。专业孵化器依托龙头企业自身雄厚的产业背景和专业化资源,打破传统孵化器缺乏可靠资本来源、项目执行力不足等缺陷,在助力入孵企业成长发展的同时,也为投资企业自身开辟出新的转型升级之路。如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在开放自身的平台资源和数据打造专业孵化器;实体企业像海尔集团、小米集团等[5]也通过建立专业孵化器实现了渠道、金融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滨海汽车零部件科技创业园是盐城市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的典范,该孵化器由汽车零部件企业龙头吕巷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控股的滨海吕巷科技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专注汽车后视镜的研发生产。截至2022年年底,该孵化器有在孵企业20家,其中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超过1/3,年平均毕业企业达20%。

1.2.3 政府依托优势产业链建设的专业孵化器

2022年,盐城市相继出台《关于印发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公布盐城市重点发展的23条产业链,编排地标产业链5个,优势产业链8个,潜力产业链10个。盐城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较为完备,拥有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被编排为地标产业链。近年来,盐城市顺应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建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韩资工业园、盐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悦达汽车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国企悦达汽车集团科创孵化团队组建,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商务发展两大领域,依托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建设的盐城市级专业孵化器。除了为在孵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办公设施、创业咨询等服务,还提供汽车质检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产业对接等技术指导和产业资源嫁接服务,为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已入驻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相关领域初创企业超过20家。

2 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孵化器数量少质量不高

自2004年盐城市第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以来,在盐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坚持量质并举,突出建设重点,聚焦产业孵化,优化体系布局”的思路,着力激活存量、做优增量,优化布局、专业发展,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有了长足发展。但放眼全省,盐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特别是专业孵化器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苏南经济强市。另外,经过3年新冠疫情的袭击,薄弱的科技创新力量进一步受到冲击,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孵化器发展后劲不足。截至2022年年底,盐城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有76家,其中专业孵化器14家,占比仅为18.42%,省级专业孵化器仅有5家。江苏省2022年新增5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专业孵化器达39家,占比超过75%,盐城市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全部为综合孵化器。除了数量不多,孵化器的发展质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2021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结果中,盐城市30家省级以上孵化器被评为良好(B类)的有12家,占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的40%,其中专业孵化器仅2家,其余60%皆为合格(C类)孵化器,没有优秀(A类)和不合格(D类)孵化器。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创资源缺乏、创新创业人才流失、专业的孵化器管理人员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孵化器发展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2 缺少创新创业人才

人口流失带来严重的人才流失。根据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相关数据,2020年盐城市常住人口为671万人,相比于2010年的726万人,10年间减少55万人,同比减少7.58%,如表1所示。2020年盐城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17 326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由2010年的6 291人上升到10 690人。虽然盐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高学历人才比例比10年前增长0.7倍,但相对于全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的18 663人依然少了42.72%。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人才流失就丧失了创新的主动权。人才流失直接影响科技创新进程,导致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发展速度变慢甚至中断;人才流失影响科技创新质量,导致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效果达不到预期;人才流失还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长期的人才流失会导致科技创新出现断层,限制盐城市各产业未来发展潜力,降低相关创新产品的竞争力。根据2022年盐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14家市级以上专业孵化器平均吸引大学生就业创业数为28人,仅占在孵企业从业人数的3.64%。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的摇篮,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人才缺乏导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动力不足,创业热情降低,无法为孵化器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表1 江苏省和盐城市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受大学文化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人

2.3 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摇篮,以服务科技企业为宗旨,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与传统的综合孵化器相比,除了要提供办公场地等基础服务,专业孵化器的服务要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包括提供专业的服务、专业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和专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根据2022年盐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数据,14家市级以上专业孵化器在提供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上都表现突出,提供的孵化场地面积都在1 500 m2以上,平均每个孵化器达3.67万m2。然而,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在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资源整合能力等“软”服务上还存在较多问题。14家孵化器中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资金投入的仅7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孵企业数占在孵企业总数的比例超过50%的专业孵化器仅2家,获得孵化器自有孵化资金投资的在孵企业仅3家,获得外部融资的在孵企业仅2家。目前,专业孵化器提供的专业服务还不能满足初创企业成长的需求,特别是部分专业孵化器没有建设相对应的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能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的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产品检测、相关资源对接等服务。部分专业孵化器虽拥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但因其多数为政府主导建设,基于体制机制等问题,平台的管理和运营都较为封闭,导致平台的使用率低,不能完全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

3 盐城专业孵化器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促进专业孵化器运营多元化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社会资本等社会化力量参与专业孵化器建设,探索“投资+孵化”模式,推进专业孵化器多模式发展。重点推进悦达汽车科创园等专业孵化器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科技型企业自建专业孵化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建立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孵化生态。政府部门积极探索设立创新引导基金,联合专业孵化器运营主体合作设立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以“房东+股东”的模式建设运营专业孵化器。支持驻盐高校依托自身学科特色,结合盐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学科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带动性强的大学科技园;支持盐城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等聚焦第三代半导体、虚拟现实、氢能等未来产业建设专业孵化器。

3.2 进一步突出专业导向

结合区域优势和现实需求,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围绕盐城市23条重点产业链,在细分产业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器,搭建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测试、小试中试等专业技术服务,扶持硬科技创业。支持专业孵化器与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创意孵化中心和科学实验室结合,对接促进科研实验成果向市场转化。支持专业孵化器特色化发展,培育一批能够深度对接产业、有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的专业孵化器,打造服务品牌。支持现有专业孵化器“以升促建”,运用“公办民营”“委托运营”等模式完善运营机制,整合载体资源,处置低效项目,提升运营活力,实施精准孵化,全面提档升级。鼓励专业孵化器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提升专业化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市外知名孵化载体在盐城设立分支机构,示范带动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建设。

3.3 提升专业孵化器服务能力

聚焦科技企业成长需求,推动现有专业孵化器加强专业化服务团队建设,积极组织孵化器管理服务人员参加孵化器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创新创业导师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为孵化器提供诊断辅导和咨询服务。引进培育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专业机构,打造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引导专业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建设转向政府购买平台服务[7],由企业主导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专业孵化器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通过入股、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作,实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专人管理、市场化运营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3.4 强化科技资源对接

促成全国优质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与盐城市专业孵化器对接合作、协同发展。组织龙头骨干企业与专业孵化器对接交流,引导上下游产业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专业孵化器孵化,导入龙头企业创业导师、先进技术、设施设备、市场渠道等创新资源。组织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专业孵化器交流合作,对接先进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组织专业孵化器跨区域、跨领域交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创业导师、技术成果、创投资本等要素互认互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持续承办中国盐城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盐城创新挑战赛等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吸引优秀科创人才和创业项目落地专业孵化器,优化在孵企业结构,提升专业孵化器造血纳新的能力。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筑牢人才工作基础,高规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升格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创新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着力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设立盐城市人才发展基金的实施意见》,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用于鼓励人才提升学历层次、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创新创业等,确保各类优秀人才在盐城得到“保值”、不断“增值”、实现“价值”。深入推进专业孵化器配套人才公寓建设,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解决住房顾虑。持续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评选表彰“盐城市杰出人才贡献奖”,推荐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当选为“两代表一委员”,树立尊才爱才的鲜明导向。

3.6 打造离岸孵化器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引导和规范盐城市离岸孵化载体建设。鼓励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联合盐城市政府驻外办事(联络)处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打造盐城离岸科创中心。鼓励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创新资源密集的地区,通过整合现有资产或通过自设、并购、控股等多种方式设立离岸科创飞地。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行业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大科创载体以自建、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域外设立科创飞地。

3.7 加大科技金融投资供给

发挥盐城市科创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引导创投资本服务前移,撬动和引导“耐心资本”流向高质量科技成果,包括种子期、初创期以及高成长科技企业,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以基金招商方式促进项目和企业落地专业孵化器。持续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行动,引导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加大与孵化载体的合作力度,围绕“早、小、硬”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市、县(市)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进一步放大“苏科贷”“小微贷”等政策性贷款支持力度,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3.8 着手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今天的未来产业,一二十年之后可能就是代表当时先进技术和满足市场新需求的成熟产业。结合盐城产业实际情况,重点面向未来网络通信、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氢能和储能、元宇宙等领域,引导和储备一批各具特色的未来产业新业态,推动前沿技术加速实现产业化。及时布局未来产业专业孵化器,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引导性资金作用,引入风投、创投,重点孵化高成长性企业,助力未来产业成为现实产业。

3.9 加强政策激励引导

修订《盐城市孵化器认定和考评办法》,完善孵化器绩效评价机制,定期对专业孵化器运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和动态管理,引导专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对绩效评价优秀、良好的专业孵化器按照市有关政策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专业孵化器进行限期整改。全面落实盐城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盐政发〔2021〕19号)等文件中有关孵化器的奖励事项。推动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产业和资源特色,制定出台针对性、差异化政策,与市级政策形成错位联动。充分发挥盐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作用,促进交流协作,强化行业管理。积极承接省孵化器从业人员培训等活动,着力提升专业孵化器从业人员水平。

4 结语

专业孵化器的发展应当以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促进专业孵化器多元化发展、市场化运行,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科技资源对接,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大政府财政政策激励,引导专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辟未来产业赛道,为盐城市未来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盐城市盐城孵化器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