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农村水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3-12-01王帅奇
王帅奇
(滨州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3)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属于鲁北平原,总面积9 660 km2,境内共有河湖544 条(个),总长度4 900 km,其中农村河湖330 条(个),总长度1 542 km。滨州市河湖水系丰富,黄河以北为徒骇马颊河水系,黄河以南为小清河水系,大都位于诸河下游。
近年来,滨州市大力实施河流综合治理,完成了重点水利工程49 项,治理骨干河道260 km,河道防洪除涝标准得到加强,河道引调水能力及拦蓄水能力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对流域面积较小的农村河湖尚未开展大范围的综合治理,80%以上的农村河湖基础条件差,水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水环境日益呈现出综合功能弱化、水质退化的趋势,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亟须加快推进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工作。
1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不足
滨州市河道淤塞严重,很多河道成为竹节沟、断头河,甚至湮灭消失,河道防洪能力普遍偏低,一旦大汛来临,村庄及田间的积水汇入排水沟后,不能够及时汇入主河道,极易造成区域性的涝洼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主要原因:一是滨州市地势低平,大部分农村河道为平原河道,河道坡降小、流速低,断面窄、水流浅,水动力不足,导致泥沙沉积严重。二是滨州位于黄河下游,为冲积平原,河道多为土质边坡,土质疏松,受雨水冲蚀,大面积岸坡坍塌,造成河道淤塞。三是部分河道被人为阻断或填平,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河湖水系,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不足[1]。
1.2 河道管护薄弱,岸线侵占严重
滨州市大部分农村河湖水域岸线空间遭受挤占,河湖岸线自然形态被严重破坏,围垦岸线、非法取土、占用岸线搭建房屋、乱堆生活物品等现象较为普遍。
主要原因:一是农村河湖管护力量薄弱,管护人员责任心缺失,日常巡查流于形式,水域岸线管理乏力,管理保护力度不够。二是部分地方为追逐短期利益盲目侵占河道,乡村旅游开发紧邻河道建设房屋、游乐场等。三是河湖保护宣传力度不够,沿河老百姓河道保护意识淡薄。
1.3 农村污水治理率低,水质污染严重
滨州市的农村河道依然存在水体黑臭、富营养化、藻类繁殖等问题,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对周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主要原因:一是沿河的农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部分村镇小作坊、非法小企业、畜禽养殖场的污水违规排放。二是农民自建房屋规划不到位,居住分散,没有真正意义的排水管网,无法形成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较低。三是污水收集困难,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容量远高于居民实际污水排放量,导致后续运行进水不足,污水处理厂运行起来成本过高而闲置[2]。
1.4 河道提档升级不够,景观标准不高
截至2021 年底,滨州市已建成了30 条(段)246 km 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其中镇村级河道仅8 条。滨州市大部分农村河道维持了自然原状,整体面貌一般,景观功能不足。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形成点面结合、辐射全域的效果,农村河湖的整体面貌没达到景观标准。
主要原因:一是对农村河湖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常规水利行业的河道治理项目以河道清淤为主,对景观功能开发力度不足。
2 对策分析
2.1 以“一河一策”为抓手,开展河湖综合整治
以乡镇为治理单元,集中连片统筹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水系连通建设,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以河长制“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实施为抓手,针对农村水系割裂、河道淤塞、连通不畅等问题,实施河道清淤、水污染防治、美丽河湖建设;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结合全市水土保持规划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实施生态护岸、植树造林、岸坡绿化,改善水土流失状况;打通断头河和竹节沟,新建连通水道和连通枢纽,逐步恢复、重建、优化农村河湖水系布局,盘活农村河湖水体。
2.2 深入推进河长制,强化河湖管理保护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进一步提升河湖管护能力,健全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城乡环卫一体化、护河公益岗设置等形式,强化河管员管理,选优选聘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勤劳肯干的河管员,建立健全奖惩考评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河湖专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和监管,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规划的特色休闲建筑、乡村游乐设施、农家乐、民俗度假村、生态园等项目,严格做好防洪影响评价,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并加强项目建设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开展爱护河湖志愿服务活动,鼓励群众利用“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参与护河活动,在社会范围内评选护河标兵,引导市民参与河湖保护工作。
2.3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提升污水治理能力
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加大市、县级财政配套支持力度,同时用好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渠道,广泛引入社会资本,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充足。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村庄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供排水系统建设,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选取资金充足、治理效果好、治理标准高的县区为样板,打造综合性典型,以点带面,复制推广成功的治理模式。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探索尝试采用第三方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运行维护,同时吸纳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合作、捐赠等方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
2.4 以环境更美为目标,开展美丽乡村河湖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重点锚定环境品质更美目标,加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在每个村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道开展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美丽庭院建设等工作,在河道设置水文化广场,布置景观小品、主题雕像、科普宣传,挖掘人文历史,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一村一示范一河一美景”的农村河湖景观品牌。进一步打通河道堵点,畅通水流通道,集成示范节点,深入全面地推进美丽幸福达标河湖建设,分批分期对全市所有河流进行提标改造,彻底提升农村水系环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