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州市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30周丰朱胜男
周丰,朱胜男
苏州市姑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7
健康素养是指人们能够获得和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据此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从而维持健康甚至提升健康水平的能力,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和六类健康问题素养[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2],健康素养已成为当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重要的内容。本研究对2022年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PPS法随机抽取苏州市姑苏区3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完成50份调查,通过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70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居住或寄宿≥6个月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如家庭成员长期在外工作或学习时间≥6个月则不纳入监测。共调查450人,有效率为100%。本研究通过伦理审查。
1.2 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覆盖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6类健康问题。采用电子设备PAD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过程全程录音,数据后台自动上传。
1.3 定义 健康素养得分达到总分的 80%及以上者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水平。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开展调查,调查过程全程录音,对有疑问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
1.5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450人中,男女性别比为1∶1.25,平均年龄(49.24±13.94)岁,55~<65岁年龄组人口最多,占26.7%;文化程度以高中/职高/中专居多,占30.2%;职业以其他企业人员居多,占34.9%;户籍以本地为主,占73.8%;有慢性病的占30.7%,有吸烟习惯的占17.3%。见表1。
表1 2022年姑苏区居民不同特征人群分布及健康素养水平
2.2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22年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9.3%(177人)。
2.2.1 3个方面健康素养 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55.3%(249人),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为50.7%(228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47.3%(213人)。对3个方面健康素养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与行为、知识与技能、行为与技能3个方面素养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49、0.39、0.38,P值均<0.05)。
2.2.2 6类健康问题 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素养为70.4%(317人),科学健康观素养为64.9%(292人),健康信息素养为57.6%(259人),传染病防治素养为35.1%(158人),慢性病预防素养为29.6%(133人),基本医疗素养为22.0%(99人)。
2.3 不同特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不同年龄组中,25~<35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59.5%),65~<70岁组最低(17.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本科学历最高(67.0%),不识字/少识字和小学文化较低(分别是0、10.5%);不同职业人群中,农民、工人较低(分别是0、24.8%),医务人员、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教师较高(分别是86.9%、71.4%、52.9%、50.0%);健康素养水平无慢性病人群(46.5%)高于慢性病患者(23.2%),不吸烟者(42.7%)高于吸烟者(23.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不同户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4 正确率较低的问题 健康素养问卷回答正确率后10位的问题分别是,“乙肝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染给他人”(69.3%),“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治疗方案”(64.4%),“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理解”(64.2%),“吃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的好处”(61.8%),“全国统一的免费卫生热线电话号码”(56.2%),“发生火灾的正确逃生方法”(46.4%),“咳嗽、打喷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44.4%),“药品标签上OTC的认识”(32.4%),“对于肝脏的认识”(26.2%),“对骨质疏松症的正确认识”(6.9%)。
3 讨论
苏州市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2021年的35.5%提高到2022年39.3%,高于本省射阳县[3],超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30%的目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个方面素养分别为50.7%、47.3%、55.3%,呈两两正相关关系。林颖瑜[4]、张平[5]等研究发现,健康技能在健康知识与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健康技能的掌握有利于知识向自主健康行为的转化。
结果显示,有慢性病和吸烟行为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周瑛瑛[6]、罗林峰[7]等研究结果显示,具备健康素养是居民发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对改善健康相关行为有促进作用。提示具备健康素养与健康结局(如慢性病)、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的发生有紧密关联。不识字和少识字居民、高年龄老人及农民、工人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说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慢性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仍是健康素养提升的短板,周文娟[8]、石建辉[9]、马鸿玲[10]等认为文化程度是慢性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虽然稳步提升,但仍需努力。应以低素养人群为重点对象,以素养知识薄弱点为导向,得分后10位的问题需在下一步健康促进活动中引起高度关注,实施精准干预策略,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