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价值探析
2023-11-30高婷婷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重要支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青春力量。红色资源对于高校大学生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实践要求。高校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正确运用红色资源,以“红色”为底色的课程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涵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当代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在校人际关系复杂、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高校大学生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若他们在面对压力时不能及时排解,很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也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阵地,创新教育形式,将红色资源融入其中,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的价值分析
(一)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1]。当前,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和错误思潮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互联网复杂性、开放性、多元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的难度也在增加,以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更好地辨别是非、抵御外来诱惑,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战略结合起來。
(二)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其的教育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革命理想观念。教师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会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红色资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让高校大学生忆苦思甜,提升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第二,确保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正确。教师在进行红色资源的教育时,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中融入适合的内容,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跟党走,实现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革命先烈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凝聚着大量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帮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大学生利己主义,引导高校大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拥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通过红色资源教育,学生会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能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新理念的形成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继承、创新的重要方式是恰当应用红色资源,在传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教师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也会开展红色文化教学,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全体高校大学生和新时代的要求。当前,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这也要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要与时俱进,实现红色资源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融入红色资源有助于教学理念的创新,这种方式也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传统与创新融合,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融入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展现,并能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红色资源”主题相关活动,有效吸收其中的时代精神,充实自身,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四)有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职业精神体系中,工匠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更加专注,激励他们追求完美。教师会从爱国情怀入手,向学生传递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历史发展的重任,为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2]。另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要展现育人的功能,可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着工匠精神,开拓创新这些资源,可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的原则分析
(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想要用好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需要根据高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红色教育课程。在新时代,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如视频连线、电子白板等创新传统教育,让学生获得图文并茂的知识。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促使高校大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时能考虑国家的事业,成为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更好地书写自己的人生。
(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因地制宜,重视红色资源,并将其根植于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在传承红色资源时,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创新原有的教学方式,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需求,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3]。可以将大数据与红色文化充分结合,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例如,VR虚拟红色实验室、分析红色事迹、红色遗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更深刻理解红色资源;将“双创”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相结合,运用新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红色文化能真正融入高校大学生的血脉中。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一批掌握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心理教师,真正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充分挖掘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变成高校大学生看得见的事物,每学期抽出一些时间带领高校大学生参观,让高校大学生进一步感受红色文化[4]。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时,组织理论+实践模式的活动,如党史理论竞赛活动+讲述家乡红色故事活动,以此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的路径
(一)明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明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让高校大学生得以健康成长。明确心理健康课堂的教育方向,需要正确定位本课程。首先,教师要明确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最终教学目标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追求与国家追求相结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其次,该课程并不是让学生从课堂中机械掌握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理解红色故事背后的精神。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在课堂上播放红色纪录片、红色电影,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需注意课程必须要尊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搞形式化和一刀切。教师要深入研究红色文化,找到它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以此开展教学。
(二)丰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多样化,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可从以下的方面入手: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心理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健康课教学时,能敏锐观察到学生的变化,更新原有的教学内容,调动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热情,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例如,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遇到困难退缩情况,教师可向学生讲解革命先辈在遇到困难时的做法,提升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第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应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高校大学生活,面对新的环境,容易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问题。为此,教师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向学生讲解毛泽东在长征中与王稼祥等谈心的故事,或者鼓励学生组建并参与到红色文化的社团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联系,提升自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此也是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高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逐步稳定,此时要关注他们的恋爱观,让他们了解到什么是爱、如何去爱,能够正确对待恋爱中的问题。可将邓颖超的散文《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周恩来与邓颖超一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人间的伟大爱情。他们的爱情之所以被世人敬佩,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生命最后时刻的结婚誓言“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为后辈提供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爱情观,高校大学生能够从中感知爱情的真谛。
(三)拓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高校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升教学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时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第一,运用讲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可向学生口头讲述革命先辈的时代背景,在阐述知识时穿插红色案例,二者的比例要具有科学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知识。第二,运用媒体展示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对于信息量特别大的红色案例和红色故事,可通过白板、PPT等方式展现革命先烈的故事,给予高校大学生良好的视听体验,调动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让高校大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这些案例和故事。近几年,微视频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借助手机拍摄红色事物、革命展馆的微视频,加上个人解说,以“短、精、趣”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角色体验是运用情景再现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红色案例,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身参与感和历史现场感。教师可根据历史背景,以红色故事为依托,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了实现理想的效果,教师可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配好角色,将红色案例发给他们,让他们进行排练,充分体会角色的心理冲突,进一步感受其中的红色文化。
(四)强化红色文化宣传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热潮,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广泛应用各类网络软件,在宣传红色文化时,可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潜移默化地渗透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走入高校大学生的内心。首先,大学的官方平台、微信群、微博、抖音等应增加红色文化的内容,形式要尽量图文结合,以此传播红色文化,展现红色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其次,高校要严格把控宣传的内容,确保输出的是有意义且高质量的红色文化内容,厚植高校大学生爱国情怀,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价值。最后,高校可创建一个新的媒体平台来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还可借助最新的技术,加大宣传,并引导高校大学生能够以更具魅力、更多样的方法继承红色文化。
(五)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爱国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多种价值观的冲击,许多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受到了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这不利于其身心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时,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高校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此,教师可在每年新生开学时组织“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学生感悟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对英雄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增强爱国意识。
结束语
红色资源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具有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等方面的价值。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根据时代发展和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将红色精神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2(21):139-141.
[2]李新华.红色案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中的选择与运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6(5):47-52.
[3]基艳.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实践路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2):98-100.
[4]孟凡锐.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索与路径分析[J].公关世界,2021(20):101-102.
作者简介:高婷婷(1985— ),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工程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红色文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红色资源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GJB1423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青年基金,黑龙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互动与融合研究,(2020QJ0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