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工匠精神 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思考

2023-11-30王洁琼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高四新技工教育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在新型技工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把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对于技工教育服务于“三高四新”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把握“融入”要旨,抓住根本;二、贴近学生实际,抓好重点导向;三、坚持理念引领,把握主线贯穿;四、指明清晰路径,实现融入落地;五、以最佳的方式,做好融入对接;六、加强领导重视,做好顶层设计;七、纳入明确计划,制订实施方案;八、坚持齐抓共管,形成融入合力;九、实行定期督查,严格评价考核。

[关键词]三高四新;工匠精神;技工教育;全过程

我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简称“三高四新”战略)[1]。这给技工教育如何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培养一支技能过硬,精神充盈的高素质的技工大军,夯实制造业强省的基础,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种新的挑战,技工教育必须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用工匠精神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使更多更好“能工巧匠”式的技工人才脱颖而出,这是技工教育必须切实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因而,思考、探讨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切实解决好“融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开创全过程融入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技工教育应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技工教育,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重要的人才基地,也是重要的基础保障。在当下,工匠精神已成为技工人才立身、立事、立业之魂,把工匠精神作为技工教育的重要抓手,去引导技工人才的精神追求,涵养其精神品性,构筑其精神高地,充实其精神家园,成为其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是技工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职责所在,现实所需。

(一)“三高四新”战略,需要大量用工匠精神武装的技工人才

“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人才是关键。没有大量用工匠精神武装的技工人才,这一战略就会失去厚实的基础,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技工人才不仅要技能过硬有“本事”,还要精神昂扬意气足。给他们打上工匠精神的烙印,才可能抢占先进制造业的“技术高地”与“精神高地”,因为工匠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干事创业精神,“被实业界和理论界认为是‘普世工作的任何人可追求的境界,一旦内心被‘工匠精神主宰,那么个体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也就拥有了扎实‘靠山”。人有无精神或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工作,效果与结果往往大相径庭,精神的富足与强大,常让人唤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只要精神不倒,干事创业就有持久动力,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人才素质的“倍增器”,干事创业的“助推器”,大有作为的“加速器”。

(二)“三高四新”战略,需要在青年技工身上撒播工匠精神的种子

一流的制造,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工艺,需要一流的工匠;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最关键的是要人才质量高和人才素质新,人才是“三高四新战略”成功的第一要素。因而,在青年技工身上撒播工匠精神的种子,使技工人才不仅有一技之长,还有自己向往的精神高地,固守的精神家园,赖以支撑职业活动的精神支柱,“精神”变“物质”,迸发出巨大的创造能量与创新活力,既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和基础保障,又可提高“湖南制造”“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三高四新”战略,需要推进技工教育教学的改革

技工教育,显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到火热的社会现实中去寻求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答案。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需要推进技工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用得上,放得心,靠得住的“能工巧匠”,以确保其实施的顺利进行。因而,瞄准“三高四新”战略,对接战略实施的现实挑战,推进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形成技工人才的“技能过硬”和“精神成长”[2]并重的良好态势,这无异于为技工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一剂“强心针”,既提供了改革的动力,增强了教育的活力,也可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二、站在“三高四新”战略的高度,坚持把工匠精神融入技工人才培养全过程

技工教育要有站位高度,服务于战略大局,与“三高四新”战略人才需要“对表”,始终把目标聚焦在培养人,把着眼点放在强素质,把着力点放在出人才上,要全员齐参与,全程抓融入,全力抓过程,开创用工匠精神育人的新局面。

(一)把握融入要旨,抓住融入根本

把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要旨,在于聚焦技工人才的“匠心、匠品、匠艺”的培养上,这是根本性的要求。首先,要涵养其“匠心”,这“是匠人内心对美好与卓越的追求”,“主要表现为: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时不我待、持續期待新的成就感”。“匠心的培育可以激发人才成长的原动力”,是涵养工匠精神的根基;其次,要铸就其“匠品”,也就是要有一种职业精神,具备“最基本的敬业态度和责任意识,是爱岗、奉献、敬业、传承、创新的职业理念和道德规范”[3],这是铸就工匠精神的内核,匠品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体现职业行为的新高度;其三,要提升其“匠艺”,这是工匠精神的载体,是“区别于其他精神的关键”,“体现在精湛技艺、多种技能的拥有与应用过程中,是造就高品质产品基础支撑”,是工匠精神的外显,是行动力,“改变着工作的能力,高技能带来高绩效和高成就”“匠艺的提升使人才更有力量”。有了聚焦,就有了目标,融入也就有了方向。

(二)贴近学生实际,抓好重点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工匠精神归结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把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的全过程,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做好重点精神导向。首先,针对技工学生职业观尚未定型,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敬业爱岗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本源,人只要有一颗“敬业”之心,一份“爱岗”之情,一种“忠业”之魂,就有人品,有干劲,躬行如一,奋斗不止;其次,针对技工学生存在的“学风不扎实、学艺不专注、钻研不执着,浅尝辄止”等现象,要大力倡导执着精神,执着于对技术的钻研,对技能的超越,对工艺的精湛,做到专心、专注、专情,执念、执意、执迷,不达目的不罢休,技不惊人誓不休,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其三,针对技工学生存在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敷衍应对,马虎了事”等现象,要大力倡导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即不论做何事,都独具匠心,力争更好,追求技术造诣上的无止境,技艺技能上的无穷境,工艺水平上的无瑕疵;其四,针对技工学生存在的“事业心不强、责任心不够,把工作当饭碗,挑肥拣瘦”等现象,要大力倡导事业精神,这是工匠精神的应有境界,即把工作当事业做,有大胸怀、大情怀、大视野、高境界,对所做之事,看得清得失,辨得清荣辱,担得起责任,倾注出忠诚,拼得上性命,志在创造前人之未有,他人所难及的业绩。

(三)坚持理念引领,把握主线贯穿

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要坚持工匠精神是“技工人才之魂”的基本理念,作为一条主线把各种教育要素、教育素材、教育途径、教育方式方法等串联起来,形成链条机制,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从入学教育抓起,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传授+技能培训+技能钻研+技能比赛的中技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把课堂变成工匠精神培养的工场,又要把工场变为工匠精神培养的训练场;既要坚持传授、训练技能技巧,又要坚持工匠人格、精神塑造;既要考查学生的技术技能,又要察看学生的工匠精神成长,在处理这些相应关系中,重在突出精神养成;使工匠精神真正溶化在学生血液里,固化在大脑中,深化在行动上,物化在产品质量中。

(四)清晰路径,实现“融入”落地

融入要落地,路径要清晰。一是工匠精神入校园,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让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通过耳濡目染、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二是入教材,教材是学习、教育之本,要重视教材建设,编写以大国工匠为典型人物和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作为学生必修课;三是入课堂,课堂是主阵地,要坚持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理论与实践、传授与训练、典型人物与事例的有机结合;四是入活动,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内外活动中,重点要通过技术技能竞赛比武活动,强化工匠精神;五是入工场,实习工场是学习与体验工匠精神的重要过程,也是检验工匠精神是否入心入脑的重要平台,要坚持实践专业知识与实践工匠精神并重,熟悉操作与体验精神并重,提升专业技能与升华工匠精神并重,使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固化;六是入头脑,这是“融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开花、结果。

(五)以最佳的方式,做好融入对接

提升融入效果,必须选择最佳的融入方式。一是要坚持“教”与“业”结合。即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一定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包括将来从事的产业)相结合,“业”不同,工匠精神的学习、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工匠精神的特点与体现也不一样,贴近“专业(产业)”教育教学,“融入”才有针对性。二是坚持精神引领与学习先进榜样结合。精神引领必须旗帜鲜明,与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相结合,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如“大国工匠”[4],不仅是体现、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极富活力、非常感人、特色鲜明的榜样示范,二者的无缝对接,“融入”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三是“学”与“做”结合。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是为了用(做),学好与做好同等重要,要坚持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不断巩固,持续升华。四是“今天”与“明天”结合。既要立足于今天,更要着眼于明天,今天是为了培养技工人才,朝着将来那个大的目标;明天是为了技工人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工匠精神,出现更多更好“大国工匠”式的先进模范人物,因而二者的有机连接,才能使技工人才“匠人”的特色更鲜明,“匠心”的特征更突出,“匠品”的格调更高尚,“匠艺”的鲜花更鲜艳。

三、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为动力,开创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新局面

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为动力,开创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新局面,是一种时代呼唤,更是一种使命擔当。因而,要建立健全相应运行(融入)机制,确保技工人才的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

(一)加强领导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需要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党委、行政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准确把握。重视把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工作,当作育人的大事来抓,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把用工匠精神立人、立事、立业,纳入技工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目标导向为抓手,统领融入的全过程,有领导分工抓,抓全程,全程抓。

(二)纳入明确计划,制订实施方案

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工作,应当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作为育人的重点工作,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制订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真正融入教学、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入学教育、日常教育、文化活动、毕业教育、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做到胸中有数,效果可期。

(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融入合力

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整体育人、合力育人的局面。首先,要统一思想;其次,强化担当,分工要明,责任要清,合作要紧,定位要清晰;再其次,措施要到位,调动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狠抓落实,不重形式,不走过场,抓过程,重质量,看效果。

结束语

对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全过程的工作,要定期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改进、推进;还要严格评价考核,计划是否执行,方案是否落实,措施是否有力,责任是否履行,合力是否形成;看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应对市场竞争的自信心,适应市场的竞争力,用人单位的好感度等;要重社会评价的收集,折射培养效果,不外乎用人单位反映的能否好用,能否放心用,能否当骨干用,能否当培养对象用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刘青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J].人民之友,2021(Z1):9-11.

[2]迟海波,迟慧.新时代青年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的现实样态及引领理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42(02):65-72.

[3]卢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J].教书育人,2022(32):38-40.

[4]李淑玲,陈功.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人才培养[J].人民论坛,2019(30):68-69.

作者简介:王洁琼(1980— ),女,汉族,北京人,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湖南建设中等职业学校),高级政工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三高四新技工教育工匠精神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湖南高职双创教育的路径研究
“三高四新”背景下湘商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推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高四新』战略是湖南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嫁接”技工教育下的教学传承探究
欲成 “大家”, 先为 “小匠”
智能手机在技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浅谈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如何做好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