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研究

2023-11-30黄春芳王景丽

华章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文科

黄春芳 王景丽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跨专业、综合性、高素养人才培养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高校的主要办学方向。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将计算机技术推向了更为重要的位置,高校计算机课程成为当下学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文中以大学生为例,对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新文科;思政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生公共课程中的核心科目,其主要倾向于了解计算机基础内容及其操作方法。新文科背景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传统学科基础上进行学科交叉重组,实现文理交叉,实现技术与文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然而,我国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政教育微乎其微,极大阻碍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进程,以新文科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内容相融合成为大学院校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意义

(一)促进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观点,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程教学的再次强调,极大提高了教育部门对该项工作任务的重视程度,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的推出,也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计算机技术是当下时代发展的科技产物,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智能化信息建设与发展,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速度逐渐加快,互联网及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侧面突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在国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与交锋日益频繁的今天,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将强化我们的民族责任感,引导并树立内心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养

众所周知,普遍意义的思政课程即长篇大论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而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是实操性较强且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科目。根据当下社会发展走向,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基本工具,以其为载体的媒介层出不穷。伴随着科技强国的实现[1],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并呈现增多趋势,如个人信息泄露、窃取商业机密、网络攻击等,严重违反了互联网安全条例。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人才聚集地,是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将直接影响其行为举止,大学院校需确保其经过思想境界提升后,在面对社会利益诱惑时,能做出正确选择。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其使用率的提升,互联网空间的安全维护不仅需要依托法律法规的制裁,还需要道德规范的约束加以辅助。在新文科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机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与道德观念,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培養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研究意义重大。

(三)打破传统专业壁垒、为创新教育提供新思路

新文科作为“四新”教育建设中的一环,其重要程度不容忽略。新文科自身具备的融合性特征,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和拓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育,新文科打破了跨学科、跨专业之间的局限性,课程之间相互融合,极大打破了传统专业的壁垒。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具备相似之处,即都是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催化下衍生出来的工具。计算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载体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沟通桥梁,让教育文化的开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信息化、智能化特征,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比如3D建模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设计上,还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面部重塑等。思政教育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开展,不仅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坚持,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同时可加快实现综合性、跨学科教育,从根源上杜绝社会乱象。

二、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落后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想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覆盖各学科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教学手段创新必不可少。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的拓展手段依然陈旧,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其作为一门通识类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但教学课程却按照教学大纲及知识框架体系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技能以及知识理论的考核与掌握。思政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看起来是毫不相关的两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在机房进行,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因而在管理上难以有序进行,在非专业课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该课程中基本处于游离、放松的状态,吃东西、打游戏等问题更是难以避免,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思政教育更是纸上谈兵。

(二)思政元素的融入与挑选不够融洽

思政课程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受教学手段的影响,还与内容挑选与融入方法息息相关。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思政课程的开展极易流于表面变成固定形式的教学课程,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科目,理论型的思政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课程中有关思政内容,挖掘与挑选不够深入,不够谨慎,落后的教学手段使思政元素的融入变得突兀,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大多数教师对于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手段,缺少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教学经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趋于形式化,对教学科目中的思政元素未能进行深度挖掘,以简言概之的形式将浅显易懂的内容融入课堂之中,既不能完成知识的渗透,又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堂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我国当下高校教育体系中,品学兼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不在少数,但这并不意味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中能够同样大展手脚,其相关教学经验的匮乏也是造成思政教育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课堂上单一的教学形式极易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填鸭式、一言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低迷沉闷,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不仅不能提高学生专注度,也不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定位、协同开展

首先,根据思政教育开展的目标群体进行定位分析,本文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在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其受众范围广,覆盖面积大,几乎涵盖了各个专业学科,因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是极具优势的选择。其次,根据互联网的普及情况及计算机普及率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017—2022年期间,我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呈逐年上涨趋势。除此之外,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计算机普及率达74.4%。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与设立为思政课程提供了有利时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第三,步入大学校园生活的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及判断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养成不良习惯,误入歧途。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需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提高其个人综合素养,树立良好的品德形象。最后,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计算机的创新性满足了新文科创新之新的“新”要求,思政教育的拓展为信息时代的安全及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教学、多元开展

面对新教育政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教师面对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挑战,应当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手段,主动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思政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融合,计算机自身可作为一个多媒体承载媒介,加强其应用足以让课堂形式丰富多彩。可通过有趣的教学课件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此外,可通过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教学全过程,第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对教学内容以章节为单位进行讲授,针对不同章节所涉及的知识区域,深入挖掘隐藏着的思政元素;第二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比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由于计算机在20世纪诞生于美国,加上Apple的市场影响力,对我国计算机领域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对于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发展历程了解不足,产生否定国产品牌的思维。事实上,我国在此领域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并在长期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我们国家的“核高基”计划、中国制造2025规划、“棱镜门”事件、“Wintel”联盟、操作系统的调度与团队合作等[2]。通过有效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科研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在计算机事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另外,推行“互联网+教学”。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化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力量,其多面性、便利性的功能特征,促使其走进千家万户,并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逐漸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此大背景下,智慧化教学、互联网教学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对于教学经验不足、资源稀缺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集结大量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热情,与学生共同研究思政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可行性措施。

(三)资源投入,扩大师资

互联网的兴起,实现了足不出户的云购物、云旅游、云办公等,真正做到了通过互联网看世界,科技的力量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使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会计电算化平台的应用,由传统的人工纸质记账转变为电子记账,简化了数据核算的复杂流程,这是时代的进步。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新中国教育初始阶段不同,当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汲取知识的渠道都比较匮乏,大数据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也更加便捷,学生可充分借助互联网这一大平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因而,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我,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计算机课程中有效实现思政的巧妙融合。另外,教师面对新的教学挑战,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基础上,还需具备优秀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内涵。同时,高校可提供计算机教师思政课程教学能力发展的机遇和平台,本着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将更多的计算机教师送入先进单位和更高层次研究单位,使其接受更多、更新、更先进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思政工作方法,提高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和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3]。此外,在资源上满足教学过程的需求,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让教师在课程开展中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可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文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任重而道远,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仍需努力,在未来的探索历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把当下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每一个挑战都当作一个机遇。坚持教育工作不设限的教学态度,重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而共同努力。另外,高校及教师在思政教学上,注重创新的同时不可脱离教学实际需求,始终坚持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依托,多维度考虑问题,根据专业需求不断寻找最优的教学方案,为我国未来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孙新德,刘国梅,刘华.面向四新专业建设的计算机公共课改革[J].福建电脑,2021,37(2):3.

[3]张秋闻,王晓.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12):58-60.

作者简介:黄春芳(1980— ),女,汉族,浙江宁波人,宁波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人工智能与算法设计。

基金项目:宁波财经学院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思政内涵和实施路径探索”(22xwkzd13)。

猜你喜欢

新文科
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新文科建设之路
“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教育浅析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文科视域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个维度
公共关系学课程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