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术馆藏潘天寿作品《杭县农民争缴农业税》作品赏析

2023-11-30徐晴付

书画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业税潘天寿人物画

徐晴付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至1971年9月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是浙江省宁海县人,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山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赋色沉着斑斓;人物、书法、诗词、篆刻都有很高的造诣。

潘天寿的艺术博采众长,形成了个人独特风格。其作品构图样式清简,笔墨苍古、凝练,大气磅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结构美;常用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少胜多”之感;水墨气息和畅,继承了我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历代文人画家的笔墨精髓,尽显沉厚功力。同时,潘天寿又具有强烈独特的艺术表现个性,他突破陈法,创造出了苍古高华的画面效果。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以线为主的中国画表现特点,造型概括简约,风骨遒劲。用笔精练而果断,霸悍而有控制,如垩壁漏痕、拗铁折钗,具有雄健、刚直的特点。总结起来,潘天寿的绘画艺术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他的绘画特别讲究构图,常奇兵频出,不落畦径;第二,他的笔墨十分到位,每一笔都经意推敲,得益于他多年不懈的勤力;第三,他擅用焦墨,用墨骨力雄强,霸气外露,充满气势;第四,他擅画巨石,号称“潘公石”。由于其线条功力过人,只是略略勾线,巨石之厚重崚嶒就已经跃然纸上。

潘天寿自云:“学画之笔墨意趣,能老辣稚拙,似无能,即极境。”这句话流露出他所特有的那种刚毅气质和高远情怀。潘天寿的作品中有八大山人的孤高冷峻之感,彻底改变了文人画末流的轻薄柔弱与玩世不恭的靡靡之风,在精神层面上与峥嵘壮阔的时代精神是相吻合的。他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概括的艺术手法强化形象、构成画面,以洗练的笔墨真实而鲜明地表现出生动的神情气韵,境界高妙,气势雄强,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在近现代画家中,潘天寿的作品已然比较稀缺,而人物画更是寥寥,在其为数不多的人物画作品中相对常见的是僧佛罗汉这类佛教题材的作品,潘天寿不仅长期受佛教思想的熏陶,而且曾对佛教与中国绘画的关系有过专门研究。

吴茀之先生1962年为《潘天寿画集》写序道:“潘天寿先生从事艺术教育,四十多年来一直以宣扬和革新民族绘画为己任,桃李遍及全国。他特长意笔花鸟和山水,兼善指头画,偶作人物亦多别致。对诗学、书法、篆刻、画史、画论等均有极精湛的研究和著作,宜其为现代中国画坛上的巨子。”正如吴茀之先生评价的那样,潘天寿先生“偶作人物亦多别致”。在潘天寿早期艺术经历中,人物画比花鸟山水要早形成个人独特的面貌,虽偶作佛道高士,但体现作者面对现实世界人事纷争的避世寄托,相对花鸟山水更直接逼近画家内心情感的诉求。

相较佛道题材,潘天寿先生创作于1950年的人物画作品《杭县农民争缴农业税》,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这件作品虽然画心尺寸不大,只有高48厘米、宽37厘米,却是潘天寿先生难得一见的精品,也是潘天寿先生以写实手法所创为数不多的精品人物画之一。作品尺幅小,但款识皆具,落款:“杭县三墩区义桥乡人民踊跃争缴农业税写真。一千九百五十年一月中旬,寿。”钤《天寿》《阿寿》两方朱文印。

彦涵先生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江丰同志主持浙江美院工作的时候,我和潘先生在一起工作过一年,记得潘先生以欢欣的心情,曾主动去余杭义桥乡体验生活,并画出一幅踊跃缴纳公粮的国画,以表现当时人民热烈响应人民政府号召的真实情境。”宋秉恒先生说:“这次下乡,潘先生画了不少画,其中三幅印象特别深,一张是《缴公粮》,一张是《种瓜度春荒图》,一张是《义桥镇一角》。潘天寿先生不是长于画人物画的,可是《缴公粮》中农民形象,个个喜气洋洋,一派丰收欢乐的神态。《种瓜度春荒图》中的地主,虽然穿着破棉袄,扛着锄头,却仍然是厌恶劳动的地主架子。那张《义桥镇一角》,只是画了一条小石桥,桥旁有一片颓破的小店,店前有三两个赶集的农民,景物十分简单,但经先生裁剪取舍,一个农村小镇的景色,跃然眼前,美极了。那次下乡回来,这三幅作品在学校举行的汇报展览上都曾展出过。”莫朴先生文章里提到《缴公粮》也说:“素以花鸟画著称于世的潘先生画了这样精湛的人物,使我大为钦佩,并且感到在这幅画里,搏动着一颗强有力的艺术家的良心。”王靖宪更具体地分析:“人物画《踊跃缴公粮》画下是水面,一片空白,而其他地方已布满人物和景物,下面视觉空虚,于是在靠画幅边缘处,题上一横行隶书,拦住画面边缘,空白不至于伸展画外,布局也显得紧凑了。”

该件作品从用笔上可以显著地看到这一时期潘天寿先生创作手法的特征:骨法用笔的习惯很明显,行笔速度较快,用笔拗折,多用中锋,下笔重而短促,干笔较多但不显枯瘦。潘天寿在这幅作品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杭县农民缴纳农业税的情景。作品的构图饱满,主次分明。作者將焦点放在农民们递交农业税的瞬间,突出了主题。色彩运用得当,整幅画面以土地的棕色和人物的肤色为主色调,使观者感受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笔触方面,作者采用了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手法,展现出农民们的朴实与辛勤。画中描绘了杭县三墩区义桥乡的老百姓划着船来缴农业税的场景,画面整体色彩明亮生动,透露出温暖的气息。画中笔直宽阔的石墙以简单有力的线描勾勒,线条生动,把高大的石墙表现得十分立体。石墙下边停靠着刚划过来的两艘小船,船的用笔同样是线条流畅细腻,整个船身以赭石着色,由浅到深,把光影明暗分隔得恰到好处,使得画面更具有沉稳饱满的气息。尖尖的船头上立着一条拴有绳子的木筏,小船描绘得非常精致,显得很是轻快。船中有一个人身穿深蓝色衣服、头戴帽子,在准备搬粮食。船尾有四个人,一个身穿浅绿色衣服的人正扛起粮食迈上陡峭的台阶;身穿黑色外衣的农民俯下身子搬着粮食;身后一人微微弯腰,似乎是在等待搬粮;另有一人手指前方,像是在打听送粮的地方。画的右侧是山坡丛林,树的枝条摇曳,生机勃勃,场景显得格外清净。沿着赭石色的台阶向上走来,右侧是一堵青色的石墙,两者形成色彩对比,富有立体分明、色泽和谐之美。台阶上来是粮仓,粮仓门前有两根木柱,黑色的屋顶后面有一棵大树,枝干繁茂,与山坡丛林相对应,结构和谐统一。粮仓门前来了缴税的百姓,农业税是用粮食来缴的,百姓争相抬着粮食去缴税。粮仓里已经堆满了大量的粮食,门口还放着一些粮食,像是工作人员正在清点,窗台前还有人在等着工作人员帮着办理登记,墙上张贴着“农业税是人民的命脉”“我们要争取农业税模范村”“缴粮先在此处登记”,左边牌子上写着“杭县三墩区义桥乡分粮库”,场面非常热闹生动,也很好地体现了老百姓响应国家号召、踊跃争缴农业税的主题。作者在绘制中把每个人物的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巧妙,在人物用色上也非常讲究:人物衣着以上深下浅或上浅下深的色彩渲染,突出了细致的线条;人物脸部以赭石色晕染,显得十分生动逼真,富有立体感。

《杭县农民争缴农业税》是一幅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件作品是潘天寿先生努力寻求与新社会合拍的写实作品,同时又是先生坚持以往文人画追求的体现。像潘先生这样有自觉意识的画家,他们在努力谋求适应新社会文艺方针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创作契合时代的作品,而不是轻易动摇或舍弃原有的审美价值。这在巨变的大时代面前,实属难能可贵。

猜你喜欢

农业税潘天寿人物画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我眼中潘天寿的画
潘天寿在历史中,在眼前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全国农业税负担情况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 周年
全国农业税负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