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呈现样态与应对策略
2023-11-30李辉源张俊李云雀
李辉源 张俊 李云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不断深化,主流媒体、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抵制力度也不断加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面对这一形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进一步聚焦网络自媒体,妄图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所具有的自由化、普泛化、碎片化、自主化等特点伺机扩散。,并导致一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文章、视频和言论在网络空间中传播。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要么变相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的必要性、鼓吹西方制度优越,要么宣扬消极思想、淡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微博、网络论坛、微信、QQ等新兴自媒体平台中伺机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在自媒体中的传播一方面对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加大了网络生态治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对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成了冲击。因此,只有通过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网络立法,强化舆论引导、提高传播水平等治理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更加有效地祛除自媒体平台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带来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网络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63;G206;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63(2023)04-0102-09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3.04.013
引言
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指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1]。历史虚无主义这一以唯心史观为认识根源的错误思潮,其主要动机便是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去史”的目的。近年来,由于我国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不断深化,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传播空间不断萎缩。因此,历史虚无主义者又进一步将目光转向各类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媒体,一些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内容披上各种外衣伺机通过自媒体传播。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形态具有较强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特征,再加上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隐秘,因此其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这些情况的存在,既对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挑战,也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平台中的传播,增加了网络生态治理的难度。本文对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自媒体中的呈现样态和危害进行了深度梳理,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途径和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自媒体中的呈现样态
虽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中的呈现样态较为复杂多样,但就其总体表现而言,基本上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表现形态。
(一)充当网络“黑嘴”,散播“去英雄化”思想
英雄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民族挺立的脊梁。与否定历史相连的是对英雄的否定。有的人借助博客等自媒体的低门槛和便捷性,随意发表各种经不起推敲且毫无事实根据的“最新发现”,他们要么怀疑甚至直接否定英雄的事迹,要么编造英雄的“花边新闻”,通过贬损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以此消解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例如,对黄继光堵枪眼的壮举进行怀疑,从“生理学”的层面质疑邱少云烈士在火中牺牲的真实性,有的人甚至鼓吹董存瑞炸碉堡的事迹为杜撰而成,雷锋日记系伪造的,刘胡兰烈士精神有问题……[2]257此类错误言论既与事实相悖,又不利于网络生态的维护和健康发展。众所周知,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关于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口头传说或历史记录,英雄们的生平和事迹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英雄对于一个民族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3]抹黑民族英雄人物的行为,无异于通过抽去一个民族得以独立和自强的脊梁让这个民族沦为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矮子”。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通过“去英雄化”的论调动摇人们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并弱化本民族的凝聚力,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其危害不容忽视。
历史虚无主义不但贬损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们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还试图淡化革命先辈们的历史贡献,甚至试图通过各种杜撰的虚假内容丑化革命先辈。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往往无视革命先辈们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无视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背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的各种客观困难,却有意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加以歪曲或夸大。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不在于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而在于通过肆意篡改、歪曲客观史实否认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并进一步否认共产党顺应民心与历史的大潮取得执政地位的历史合法性,从而“离间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消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心”。[4]
(二)对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进行扭曲和颠覆
历史研究的核心原则和根本方法是实事求是,而历史虚无主义为了实现歪曲历史事实的目的,常常提出各种“创新”和“理性思索”,用某些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解构”和“客观分析”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为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侵华的历史涂脂抹粉,极力鼓吹西方殖民势力给中国人民“送来”了所谓的“民主、自由、博愛”,而对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奴役中国人民并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事实闭口不谈,并以歪曲事实为手段美化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侵略行为。例如,某些人只是一味宣扬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历史贡献”,但对这些传教士来华的根本目的或真实意图要么不予以客观深入的了解,要么故意视而不见,仅凭一些臆造出来的观点就轻易地做出貌似高深的评判。如果任由这种思潮泛滥而不加以有效的、坚决的应对和抵制,最终的结果便是“使人们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消融民族精神,导致民族虚无主义,解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5]
显然,历史虚无主义者要么是没有看到,要么是不愿意承认爱德华·W·萨义德所阐述的以下一类事实:“有两个世纪之久,美国在中东站在了专制与不公正一边。美国官方从未支持过民主或妇女权利,或宗教与权利分离和少数民族的权利”。[6]对帝国主义的种种丑恶视而不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个别失误和教训却故意夸大,历史虚无主义的此种表现,究其根本,无非是要通过改变、颠覆人们原有的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通过迂回的手段在不经意间将各类扭曲的价值观念灌输给人们,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自媒体颠倒是非黑白,鼓吹“好人不一定好,坏人不一定坏”之类的论调,故意从唯物史观的对立面否定、歪曲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所做出的牺牲和巨大贡献。对于这种丑恶行径,如不加以及时和坚决的批判和抵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甚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负面影响和冲击。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崛起的必由之路。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自媒体发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戏说历史、抹黑历史和否定历史,最终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认广大人民选择党的领导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否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错误思潮予以细致的鉴别和坚决的批判,对其危害予以充分的揭露,确保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在中国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三)避重就轻、以支流代替主流
历史虚无主义的又一常见网络样态是故意避重就轻,以历史的支流代替主流。这一手法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体现出来。
第一种方式,是在选择叙事对象时,故意漠视最为关键的正面历史人物或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虚无主义者要么将在某一历史时期产生影响较小甚至是产生了负面影响的人物作为某一历史时期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对他们进行拔高式的吹嘘,要么将某一历史进程中的支流性事件作为历史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弱化历史发展的主流因素,主次颠倒,妄图对客观的历史研究加以误导,将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引入歧途。
第二种方式,是在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解读或评论时,故意避重就轻,对正面的、积极的因素不予重视甚至漠视,对正面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有意弱化或视而不见,对某些促进了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刻意忽略或弱化其正面价值和意义。他们刻意回避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故意以苛刻的标准要求和评判正面历史人物和事件,从而“发现”这些人物或事件的“不足”或“缺点”,并以这些“不足”或“缺点”作为突破口,歪曲、否定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的事实。
历史虚无主义在解读历史人物及事件时这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手法究其本质并不高明。但由于网络自媒体传播方式多元化的特征,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通过一些所谓搞笑的、诙谐的、娱乐的方式在自媒体中传播歪曲正面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言论,一些网民抱着开心、放松一下的心态去接触这些有害内容,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接受和认可这些片面化的、错误的思想,并将这些有害思想进一步通过网络或日常交谈传递给更多的受众,从而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前文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在自媒体中的种种样态皆有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要有效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和冲击,就必须对这些原因有较为深入、客观的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能够在自媒体中四处传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自媒体平台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程度不够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革命年代血与火的考验,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思想和文化领域产生了许多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为各族人民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在这些弘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主旋律的文化作品的感召和影响下,涌现出了无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正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才得以长期健康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各类自媒体的迅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自媒体网络平台中存在被边缘化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在这些自媒体平台中的关注度被稀释。一些宣扬分裂、色情、暴力、赌博等有害思想的自媒体平台的主要方向更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资讯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势复杂多变,相关管理部门对自媒体平台中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具体情况难以做出准确、及时的预判,因此,只能到某些不良网络现象出现后才能够根据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由于相关部门应对网络不良现象存在滞后的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地位在自媒体中存在被弱化的趋势,从而为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提供了生存和蔓延的空间。
(二)网络信息传播“扩散效应”导致自媒体管控难度增加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自媒体的出现给广大网民在资讯的接收、分享方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种普适性极强的个人媒体,自媒体对于广大网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方面,自媒体为网民获取信息、了解新闻、补充知识、参与网络娱乐休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多元化的渠道,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网民们可以获得巨量的资讯。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存在也为网民们提供了传递信息的平台。凭借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网民们就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分享各类信息。由于自媒体在信息扩散方面具备以上两方面的功能,因此,自媒体在信息的产生和扩散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自媒体的这一特质,一方面增加了网络资讯的互动性和交融性,使得信息的分享無论在数量还是速度上都迅猛增长,但另一方面,这一特质也为相关部门的管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媒体平台中传播内容多元化、碎片化特征的不断加强,使得网民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断扩散;二是自媒体平台中信息传播途径的复杂性、隐蔽性日渐增加;三是在网民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呈现样态各异,并且难以及时甄别和有效应对。以上现象的存在,既造成了自媒体平台管控难度的加大,同时也为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各种不良思潮在自媒体中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想通过自媒体的“扩散效应”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既要通过制度建设的手段进行监管,也要通过宣传的加强和技术手段的升级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的方式加以祛除。
三、应对策略
与人们日常闲聊所发表的各种随意的“高谈阔论”相比,自媒体平台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所产生的“辐射范围”要广泛得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更为深入,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更为突出,在思想、文化乃至政治领域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恶劣影响,因此,对自媒体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措施进行坚决抵制和祛除。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地位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实践都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价值和伟大贡献。作为我国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主流媒体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中央主要媒体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7]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人们的思想才能高度地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这面旗帜之下。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自媒体提出要求,一方面,自媒体的运营必须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展开,另一方面,网络自媒体要更加积极地学习、借鉴主流媒体的相关精神,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从而保证自身发展的大方向不偏离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事业的正轨。此外,自媒体自身的運作理念也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自媒体的成长不能偏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这条主线。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自媒体中指导地位的增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在自媒体中的生存空间也必将进一步萎缩。
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中得以生存、泛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各阶段历史教育中的某些不足导致的。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中,小学阶段并没有专门的历史课,涉及历史方面的知识往往被分解融入到其他科目(主要是语文)的教学中,这种设计,自有其合理性,但也会造成相关知识不成体系,知识点支离破碎的现实。此外,由于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点有不少来源于文学作品,如相关的授课教师没有受过相关的史料甄别培训,或难以对史料的来源进行专业细致的区分,则可能会产生将一些文学作品中杜撰的人物或故事当作正史进行宣讲的现象,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和认识。而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是考试,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们受教学大纲、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精力有限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在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方面下足功夫。脱离了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引导,即便学生记得了很多历史知识点,也很难在思想领域的海洋中朝着正确的航向扬帆远航。鉴于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重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将难以改变的现实,笔者认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亟待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宣传,以帮助广大在校大学生“至少不会对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8]各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像对待各专业学科一样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投入和建设,并相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引领学生,让高等教育阶段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抗击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基地。
(二)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夯实研究主体地位
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有一个普遍特点,那就是不尊重史实。因此,在研究中只要能够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引,做到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回归历史原貌,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就不值一驳了。所谓尊重历史事实,就是要尊重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就是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要尊重最广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各类社会舆论、媒体新媒体、各种影视作品以及各种历史出版物,只要本着尊重历史的事实来说明历史真相,就是击中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软肋,就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反击。因此,要回归并坚守中国研究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发达国家因其自身的具体历史条件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一种阶段性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其它各国都应选择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正如庞卓恒等学者指出的那样,“就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言,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从事物质生活的生产,就必然出现不同的历史进程”。[9]因此,各种社会形态在历史研究和舆论等领域也必然会存在与其社会制度匹配的思想认识和一系列评判准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当代世界文明的道路不止一条,将西方文明模式视为人类文明唯一“正确模式”的思维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西方中心论”有其狭隘性和局限性,而且,近代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经过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危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宣告“西方中心论”喧嚣尘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政治上的多极化和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规律,西方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也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每个国家都可以有自己走向现代的道路”。[2]257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所做出的符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体利益的正确选择。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在近年来正日益彰显,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事实上对所谓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予以了否定。新时代出现的新局面要求我们既要用客观、审慎的态度看待西方文明,又要善于利用西方文明中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成果并将其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如王家范所提出的那样,“要抛弃一切狭隘的偏见,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尊重出于学术良知的一切歧见,合理地评价一切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把学术的发展看作是在百年探索不已、交相激荡中积累起来的共同财富”。[2]“自序”3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中国学者既要善于学习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为我所用,更要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指引下,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用中国智慧创新中国理论,不断弘扬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属性,要能够公正、自信地评价中国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不断夯实研究基础,在理论、制度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增强学科建设,从而确立并巩固中国在相关领域研究中的主体性,随着中国学者们在相关领域中主体地位的加强和确立,历史虚无主义在这些领域中的“生存空间”必将更加狭小。
(三)强化网络综合治理,提升网络治理技术手段
网络是公共空间,微博也是公共媒介,但凡在公共场合发言,就应该在法律层面上受到适当的监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自媒体平台中某些重点人群的舆情管理,使其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广而言之,如何更科学、更人性化、更有效地履行网络舆情引导职能,消除自媒体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课题、新压力、新要求和新挑战。
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受空间限制,时域性强,互动性强,成本较低,形式多样,参与度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对互联网的管理和规范不是某单一职能部门就能完成的,因此,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紧密配合以实现对互联网进行良性监管,“必须随时关注网络舆情变化,构建社会热点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在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内发出权威声音,有效阻遏谣言和负面情绪蔓延”。[10]各自媒体在进行平台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并接受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发现问题后须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并改正。各类网络贴吧的管理员应进行严格筛选并实名登记,以期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此外,还应完善网络管理员职责制度,督促其对所管辖的各类网络空间(如微博、贴吧)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删除一些不良信息,在第一时间将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垃圾信息”清除,以期快速有效地净化网络空间,将可能随意散播的有害信息消灭在萌芽阶段。对于一些蓄意进行歪曲事实的政治宣传的别有用心的行为、机构或个人,网络管理员还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互联网中不良信息得以传播的另一问题是新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等信息新型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运用不断深化,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近期,“网课入侵”现象在多地发生,一些人在网课进行过程中肆意干扰教学活动,意图煽动负面情绪,从而对网课进行“爆破”。[11]“网课爆破”现象的出现表明,如果不能从技术层面充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平台就存在被恶意攻击的可能性,并造成负面影响或不良后果。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需要从新技术的层面加以解决,而且,“核心技术的把控,是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关键一环”。[12]由于目前我国网民数量日渐增加,已有数亿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接触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途径也较多,给日常网络管理带来了许多具体的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规范对自媒体的管理,并在必要时及时诉诸法律手段,才更加有助于压缩不良思想通过网络传播的空间。
(四)加强舆论引导,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贺信中指出:“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13]相关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和单位应认真学习、研究、领悟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并切实做到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中华文化。相关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一方面应在思想的层面武装和充实自身,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则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消除自媒体中有害思想、言论的不良影响。
再者,相关職能部门还应积极引导广大网络媒体弘扬积极向上、能够维护中国革命传统和传统中华文化精髓的相关思想,要大力宣扬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以促进“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14]此外,还应引导、鼓励自媒体大力宣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人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让国人意识到“作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民族复合体,中华民族早就在走自己的道路”。[15]中国在近代之所以没有像某些国家一样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强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执法、宣传部门及先进个人和事迹进行表彰和奖励,最大程度地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和个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精髓思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关职能部门还须对相关网络媒体加以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强化网络媒体主办人和管理人员负责制,并组织各大网络媒体相关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讨论,帮助他们在理论和法律的层面不断提升并及时了解相关动态。对网络中传播的思想和言论进行引导是一项极需责任心、耐心和智慧的工作,相关机构和个人应尽最大努力甄别、筛除和杜绝低质量的文章、评论和视频在网络空间中的发布与蔓延,切实提高传播水平。
四、结论
网络自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不仅意味着信息传播方式在技术层面的巨大变革,也意味着传播范围的飞速扩展。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诸多技术优势,自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正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从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自媒体伺机传播的情况来看,历史虚无主义者搭乘网络平台的顺风车传播不良思想的情况此起彼伏。由于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不断加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借助自媒体传播的方式也日渐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并给网络自媒体的管控带来新的挑战,加强网络自媒体治理的形势更为紧迫。因此,一方面应根据网络自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流媒体管理、宣传的需要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用法律法规的武器为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监管和引领作用,监督、引导自媒体相关责任主体不断强化网络责任意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促进网络自媒体顺应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精神和要求,加强对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传播方式、呈现样态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自觉抵制、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让自媒体成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沿征地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王佩铮,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2.
[2] 王家范.史家与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7.
[3] 姚茜.习近平推崇的英雄精神[EB/OL].(2018-05-25)[2022-12-25].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0525/c385474-30012753.html.
[4] 张海鹏.点中历史虚无主义死穴[EB/OL].(2014-12-22)[2022-12-25].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4-12-22/29365.html.
[5] 张晓红,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C]//思想理论教育.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46.
[6] 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428.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1.
[8] 钱穆.国史大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9] 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8.
[10] 余一凡,赵冶.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三层指向[J].理论探索,2016(5):59.
[11] 韦香惠.警方已介入女教师网课事件,“网课入侵”为何频频发生?[EB/OL].(2022-11-04)[2022-12-20] .http://www.chinanews.com.cn.
[12] 蔡鹏程.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出路[J].广东通信技术,2022(9):7.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9.
[14] 任爽.军网专访文艺评论家陈先义:向“去英雄化”亮剑[EB/OL].(2018-03-16)[2022-11-20].http://www.81.cn/jkhc/2018-03/16/content_7974849.htm.
[15] 朱维铮.重读近史[M].上海:中西书局,2010:7.
[责任编辑:魏净]
The Presenting Modalities of Cyber Historical Nihilism in the Era of
We-medi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 Huiyuan, ZHANG Jun, LI Yunque
(School of Marxism,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500, Sichuan;
Business School,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 )
Abstract: Owing to the unceasing intens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governance in recent years, resistance toward ill-natured ideology including historical nihilism was fortified constantly, resulting in the contraction of its “living spac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historical nihilism turned their focus on We-media in cyberspace, making an attempt of disseminating in vain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characteristics in We-media such as liberalization, generalization,fragmentation and autonomization.Consequently, articles, videos and opinions advocating historical nihilism commence their dissemination online.These historical nihilistic ideas either negate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modern revolution in disguise and advoc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western system, or promote negative thoughts, dilu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an attempt to spread in the newly-emerged We-media platforms such as micro blogs, online forums, Wechat and QQ.On one h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yber historical nihilism has mad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cology and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network ecological governance.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had an impact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yberspace.Therefore, onl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governance measures such as respecting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patriotic ideolog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network legislation,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ence in propagation can we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nihilism in the We-media platform.
Keywords: the era of We-media; cyber historical nihilism; Marxism;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riotic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23-03-20
基金項目:2022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自媒体视域下四川省高校思政教育抵制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袭的长效机制研究”(SC22B152);2022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新时代四川高校掌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研究”(SC22B153);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度一般项目“区块链技术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WLWH21-5)。
作者简介:李辉源(1976—),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国近现代史;张俊(1967—),男,四川西充人,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中共党史;李云雀(1975—),女,白族,云南大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