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数字乡村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2023-11-30赵守飞云涛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文献计量分析乡村治理

赵守飞 云涛

[摘要]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梳理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并预测其演变趋势,对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样本数据来源,运用图谱量化工具CiteSpcae绘制出2018—2022年数字乡村研究领域发文情况、科研合作情况、关键词和突现词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学术界有关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文献增加趋势明显;该领域出现了沈费伟、夏显力、张鸿等代表人物和以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机构;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等是现阶段该领域中的热点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媒介赋权、农业、数字传播、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和城乡融合等是这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未来值得关注。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本;乡村治理;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63(2023)04-0094-08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3.04.012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农业农村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为更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党中央和国务院格外看重数字乡村建设,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数字乡村战略”作为一个国家级重大战略,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提及,后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均对其做出了明确安排。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表明要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农情,把数字乡村纳入数字中国建设中,以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1]。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对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发表了一些综述类文章。例如王文隆、夏显力等对两刊第五届“三农”论坛会议中有关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本、农村金融与数字农业的议题进行综述[2]。陈哲、汪宗顺等在对“数字乡村与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会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数字乡村建设在为乡村带来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能,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3]。

我们的研究发现,既有综述数量不多且基本都是定性总结,少有系统梳理数字乡村领域研究成果的综述。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库里要想全面分析梳理某一领域的资料难度较大,外加研究者固有的主观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难以做到客观和科学[4],但是CiteSpace软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文运用这一软件对2018—2022年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展望,力争明晰该领域研究的总体情况,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一、我国数字乡村领域研究的整体情况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所用文献选自于CNKI中国知网,为保证样本文献的高水准,特在高级检索功能区内将期刊类型选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主题设置为“数字乡村”。由于“数字乡村战略”是2018年首次明确提出的,故将文献出版年度调整为“2018—2022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检索,初步得到218篇文献,在反复仔细比对下去除了无作者、书评、期刊重点选题、人物介绍、新闻报道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最终保留205篇。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基于CNKI和CiteSpace,将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相结合,对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处理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是当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文献计量分析工具,由陈超美教授研制开发,该软件在梳理学科领域发展脉络、捕捉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上具有明显优势[5]。本研究使用的版本是CiteSpace5.8.R2,借此对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进行呈现和解析,并预判未来发展趋势。

(二)文献数量分析

对某一领域研究情况进行历时性分析,有助于掌握该领域的整体情况和具体信息。通过对有效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逐年递增。具体来说,2018年发文量为5篇,原因可能是这一年数字乡村首次被国家明确提出,学界研究也处于刚起步阶段。2019年是14篇,2020年是35篇,这两年中国知网核心文献数量均在稳步增加。2021年达到111篇,相较于前两年,这一年数量增长明显,突破百篇。原因可能是2021年是乡村振兴元年,经过前期的探索,目前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截止到检索日期2022年4月10日,该年份当前发文量是40篇,由于检索日期原因该年发文量未能全部展现,不过由知网预测功能可知,2022年相关文献数量仍将持续增多。

(三)核心作者分析

在某一学科领域中,作者合作共現可以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6]。运用CiteSpace中的作者聚类功能,得到数字乡村研究领域作者的合作情况并绘制成图表(见图1)。

由图1可知,N=124,表明数字乡村研究领域已初具规模。D=0.0055,说明该领域作者间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合作较为突出的有钟华颖、张雷、王铠,夏显力、陈哲、张慧利、赵敏娟,张琦、董凤丽、马发旺、陈珂,金铭、李帆、方堃,仁增卓玛、师曾志、李堃等5组合作网络。其余作者间连线较少甚至没有,既有合作团队规模也尚小。因此,该领域作者要在合作程度、规模和质量上下工夫。

(四)发文机构分析

对机构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借助CiteSpace对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机构知识图谱(见图2)。

在CiteSpace机构知识图谱中,节点代表机构,字体大小代表机构发文数量,二者呈正相关,节点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图2中共有节点109个,连线43条,网络密度为0.0073。由此我们发现:第一,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较多,这些研究力量主要来自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二,高产机构主要有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高频发文机构中位于北京、浙江和江苏地区的相对居多。第三,机构之间既有同省合作的也有跨省份合作的,虽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形成明显合作网络的不多,大部分机构不是合作数量少就是处于孤立状态,总的来说这一领域集中度不高,合作不太密切。因此,需打破学科壁垒和地域限制,加强机构之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我国数字乡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

(一)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下某一研究领域里的作者集中讨论的话题,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学科研究方向和未来走势。而关键词之所以能作为研究热点最直接的体现元素,原因在于其是对一篇论文主要内容的提取。其中关键词词频和关键词中介中心性等数值能衡量关键词热度,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等知识图谱有助于凸显关键词的核心地位,综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1.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处理,将收集到的有效样本数据导入软件中,时间范围设置为2018—2022年,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同时勾选寻径网络、修剪切片网和修建合并网三种网络裁剪方法,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图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关键词频次越高,反之亦然,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关键词紧密度越好。从共现结果来看,共有183个节点,22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33,所得图谱有效。关键词词频和中介中心性在共现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出现次数越多,表明受关注度越高,中介中心性大于0.1,表明地位越重要。对词频和中介中心性在前20的进行排序,得知国内数字乡村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有: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数字经济和数字普惠金融等,从关键词频次来看数值间差额较小,表明当前圈内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点较多。高中心性关键词有:数字乡村、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和新媒介赋权等,不过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均低于0.1,表明中介作用不显著。而既位于高频关键词前列又在高中心性关键词中排名靠前的有:数字乡村、乡村治理、数字治理等。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关键词提取形成聚类标签,获得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为优化图谱,使聚类效果清晰,图中只显示了前9位聚类结果较好的模块(见图3)。结果显示,Q=0.8651,S=0.9547,通常判定Q≥0.3表示聚类结构较好,S≥0.5表示聚类可信度较高,S≥0.7时聚类令人满意。因此,该关键词聚类图谱合理有效。

为更全面的解读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特对聚类具体信息进行统计,由结果可知:第一,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前9位类团依次是民族地区、协同治理、数字农业、农村信息、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中国乡村建设。第二,表中节点数量表示类团内部成员数,前9位类团成员数量均是十位数,且除#0外其余聚类紧密程度值均大于0.9,表明类团具有一定规模,聚类效果较好。第三,大部分类团诞生于2020年。

3.综合分析

综合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等是现阶段数字乡村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1)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之所以同时位于高频关键词和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榜首,一方面可能与检索的主题是“数字乡村”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度高。具体来说,有些学者着重于从宏观层面对数字乡村战略进行分析。例如,刑振江从国家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7]。彭超对数字乡村战略推进逻辑的解析[8]。有些学者侧重于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数字乡村实践中寻找有益经验。例如,梅燕、鹿雨慧等对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4个发达国家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总结,进而探索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模式[9]。高峰和王劍在对国际粮农组织2019年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技术发展相关报告解读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方面的主要模式和先进做法,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建议[10]。

(2)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热度从未减退,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学术领域相关研究成果更是不胜枚举。在数字乡村研究领域,学者主要是从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来论述,主要研究成果有:何雷华、王凤等认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推动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方面,且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乡村发展[11]。沈费伟和叶温馨认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我国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12]。肖若晨认为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型工具,是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重要途经[13]。

(3)乡村治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乡村治理当中。这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例如丁波认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治理有利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14]。李晓夏、赵秀凤等从实践基础、关键问题与优化策略对数字乡村治理进行阐述[15]。刘曦绯和高笑歌从“公民即用户”的视角出发,分析在乡村数字治理过程中如何避免落入“表面数字化”陷阱[16]。

(二)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数字乡村领域研究热点的发展历程,通过运行CitsSpace得出关键词聚类Timeline知识图谱(见图4)。根据图4可发现,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等热点词在2018年出现,数字经济、智慧农业等在2019年出现,乡村治理、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等在2020年出现,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等出现在2021年,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富裕、“三农”工作等出现在2022年。

(三)未来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出现频次突然增加或者被使用频率明显上升的关键词,对突现词进行分析,有助于预测前沿热点和新兴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8—2022年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突现词进行探测,按照突现时间的长短选取前七位突現词,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5)。图中Strength代表突现强度,Begin代表首次突现的年份,End代表突现结束的年份,红色条块代表突现持续时长。从图中可以看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现强度是0.73,开始突现的时间是2018年,结束年份是2022年,表明在2018—2022年这一时间段内乡村振兴战略是研究热点。“新媒介赋权、农业、数字传播、互联网+”四个突现词的突现时段为2019—2022年,其中数字传播的突现强度最大,为1.79。“数字化转型”的突现时段为2020—2022年,“城乡融合”的突现时段为2021—2022年。因此,可以得知乡村振兴战略、新媒介赋权、农业、数字传播、数字化转型和城乡融合等是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基于CNKI和CiteSpace对2018—2022年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205篇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梳理研究脉络、发掘研究热点、预测未来趋势后,得出如下结论:一、在发文数量上,数字乡村研究领域发文量持续增长。二、在核心作者和机构上,该领域已出现以沈费伟、夏显力、张鸿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以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核心机构,作者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不过总体来说不理想,机构也是如此。三、在研究热点上,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等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四、在未来发展趋势上,乡村振兴战略、新媒介赋权、农业、数字传播、“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和城乡融合等将是该领域的前沿热点,值得挖掘。

(二)展望

数字乡村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已取得丰硕成果,不过仍存在着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建议:第一,作者间要加强合作,机构间合作要突破地域间限制,形成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的核心团队,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二,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实践发展,当前正处于乡村振兴时期,要为之做出些实质性贡献。第三,当前数字乡村领域研究多以定性为主,缺少定量方法的使用,应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其中,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好促进该领域发展。

为更好促进数字乡村研究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后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如何使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为农业腾飞装上科技的翅膀,走智慧农业发展路子,以有效解决当前“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会种地、00后不问种地”的局面。在保障国家“粮袋子”安全的同时充实农民的“钱袋子”,这将是今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基层治理何以有效,如何缓解基层压力?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简政放权、减少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还需要技术赋能,使5G、大数据、智能APP等信息技术作用于基层治理,通过打造智能治理平台,一来可使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家乡的治理与发展,二来可使基层干部摆脱“表哥”“表姐”的称号,从大量重复性的行政任务中脱离出来,从而走向田间地头。走入老百姓家门口、心坎里,再者也可使老百姓只跑一次就能办理好业务。可以预见,技术治理无疑是数字乡村领域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第三,国外数字乡村有益经验如何中国化,即如何与我国数字乡村实践相适用。我们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做法。由于各国之间国情农情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而不是适得其反。在这一方面,也需要引起研究者的格外注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5):25-30.

[2] 王文隆,夏显力,张寒.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政策与实践——两刊第五届“三农”论坛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22(2):137-144.

[3] 陈哲,汪宗顺,李晗,等.2021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数字乡村与现代农业发展”分论坛在我校召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2+161.

[4] 张晓晗,刘瑞峰,马恒运.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7):40-50.

[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 孙玉阳,宋有涛,李皓芯,等.中国环境规制领域研究热点及进展分析——基于Citespace和Spss图谱量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11):135-142.

[7] 邢振江.数字乡村建设的国家逻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58-68.

[8] 彭超.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J].人民论坛,2019(33):72-73.

[9] 梅燕,鹿雨慧,毛丹灵.典型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总结与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3):58-68.

[10] 高峰,王剑.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3):1-8.

[11] 何雷华,王凤,王长明.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乡村振兴?[J].经济问题探索,2022(4):1-18.

[12] 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41-53.

[13] 肖若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J].中州学刊,2019(12):48-53.

[14] 丁波.數字治理:数字乡村下村庄治理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9-15.

[15] 李晓夏,赵秀凤,张天然.数字乡村治理:实践基础、关键问题与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22(2):42-44.

[16] 刘曦绯,高笑歌.乡村数字治理如何跨越“表面数字化”陷阱——基于“公民即用户”视角的分析[J].领导科学,2021(4):28-30.

[责任编辑:付丽萍]

Research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Digital Villages in Chi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CNKI and CiteSpace

ZHAO Shoufei,YUN Tao

(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00, Anhui)

Abstract:Digital villages are not only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Digital China.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garding the research domains of digital villages and predicting its evolution trend are of reference value for subsequ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Taking CNKI database as the source of literature samples, this paper uses the map quantification tool Citespcae to draw the knowledge map of documents issued,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keywords and burst terms in the sector of digital village research between 2018 and 2022.On this basis, it conducts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hotspot research frontier.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increase in academic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domain of digital village; Representatives including ShenFeiwei, Xia Xianli, Zhang Hong and iconic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the China Agri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chool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Peking University have emerged in this province; Digital villag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governance turn out to be hot words in this field at this stag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new media empowerment, agriculture, digital communication, Internet plu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re the pioneering trend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is field, which deserve atten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digital village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human capital; rural governance; bibliometric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2-11-20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协商有效运作的路径创新研究”(AHSKF20187D01)。

作者简介:赵守飞(1975—),男,安徽蚌埠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治理问题;云涛(1996—),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治理;赵思伟(1997—),男,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治理。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文献计量分析乡村治理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