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2023-11-30殷亚天

党政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世界市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

殷亚天

[摘 要]新时代中国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强国之路。比较西方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动力环境,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则更多体现在执政动力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统一,在经济动力上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与资本公益性的统一,在社会动力上推动公共资源均衡性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性的统一,在创新动力上推进人文环境协同性与思想开放包容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世界市场;执政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①中国式现代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现代化,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也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核心就在于实现“现代化强国”。因为西方社会虽然实现了现代化,但这一过程不仅充斥着对本国人民的压榨与盘剥,更充满了对他国的剥削与压迫,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以牺牲人类共同价值为代价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西方社会现代化的问题

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崛起与强大,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工业化的兴盛和城市化的蓬勃发展。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西方社会现代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城市技术工人激活了现代化的创新力但缺乏公正性

回顾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过程,有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动力来自于城市拥有高级技术的手工业者和机械制造者。随着西方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和成熟,城市技术性工人和现代技术型知识分子越来越成为新的科技动力源。现代资本主义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进程,不仅依賴高速运转的物流配给与运输系统,而且非常倚重高度成熟的科创科研系统。这一过程不仅集聚了研发力量,加大了科创研发力度,而且推进了科技的现实转换力和实际应用力,促进了国家到社会、再到国际市场之间的知识传递、价值传导和优势产业循环。当然西方工业化的首创功臣几乎清一色以城市工人为主、资本家为辅,但最终这些掌握独特技术和专利的工人,大多又成了资本主义的新贵。伴随国家现代化的深入,这些技术创新者又成了资本主义新的统治者和剥削者,继续造就着社会的不公和现代资本主义新的压抑与压迫。

(二)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强化了现代化的均衡力但缺乏公平性

城市化和边缘区域的卫星化,再次促进了社会流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城乡之间的资源整合力和生态容纳力等也有了更多的改善,避免了国家资源的不当浪费和社会性、公共性资源供给的低效。但在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始终无法改变城乡贫富悬殊和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问题,更无法改变城乡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性、非公平性,甚至歧视性的不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乡村仍然承担着城市超负荷的重负,包括物质资源的过度索求与消耗,土地资源的提前消费与反复的浪费,特别是生态危机的转移和转嫁等。而城市对于各类社会资源例如生活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等,仍在制造着城乡之间待遇和享受的各类设施的不公平。

(三)资本市场国际化助推了现代化的协调力但缺乏公共性

西方现代化国家已不再单纯依靠暴力殖民方式获得社会财富的增值和公共资源的增加。它们不仅着力推动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交叉运用,而且更多依靠核心科技垄断力和文化软实力等,形成世界市场的优先地位、规则标准和地缘势力优势。一方面在国内促成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形成“随着人民日益富有,民主造成的浪费的可怕性将按比例减少” ③的态势,以此淡化阶级意识和身份,缓和阶级对抗与斗争,促成更多的执政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在国外继续扩张势力范围,结成地区性联盟,利用绝对经济实力和核心科技力控扼敢于反抗的他国力量,以此推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更趋合理化、更具迷惑性欺骗性地输入输出,借此在世界范围内铸造所谓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但这些行为从未秉承过“大道之行也,大公无私”的世界理念和公共服务精神,相反却以意识形态的谎言遮蔽对公众的剥削,以新型资本的输入掩饰对他国公共利益的盘剥、以极端自私的代理战争掩盖对外侵略的残酷,以地缘政治挑衅遮盖对于世界公共利益的巧取豪 夺。

(四)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现代化的整合力但缺乏公益性

现代科技以类似资本的魔力,加速度地形成了现代化的整合力,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种族,不同肤色和文明等似乎巧妙地黏合在一起。这种高效而又高频的整合力,一是将社会财富更快地回流到公共生活,造成强国富民的镜像,促进了国民对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深入。二是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更加稳固的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高地。这一过程在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就是“现代科技的意识形态化”。确切地讲,西方社会的现代科技已经不仅渗透到了政党政治和国家安全,而且渗透到了公共生活和私人领域。“资本主义的劳动导致工人的异化” ④从未改变。西方现代化既是社会的仆从化和附庸化,更是个人空间的国家化和意识形态的政党化。这种排斥公益性、公知性、公正性的科技性手段,也将成为西方技术性官僚私心和野心膨胀,借以谋夺公众利益,压制公共诉求而博取升官发财的廉价工具。

不难看出,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无法避免资本主义剥削性、殖民性和侵略性的“原罪”。而相比西方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神话,而且更具世界性、人文性和共同价值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相对贫穷落后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重大课题的转变之一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⑤这一理念更加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创造出更加优越于资本主义形态下的新型现代化强国道路。

(一)执政动力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既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心,更是统领社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在经济上高速发展、社会上高度稳定的价值中枢。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拥有坚定的政治灵魂和核心动力,才能实现新时代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组织力和群众号召力。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更大领域、更具实效、更加深入的民主监督和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党的全面領导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之源。“坚持人民至上” ⑥,一方面需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执政本领。另一方面,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权力和日常生活的现实监督力,将更加有利于强化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⑦。这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了党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革命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二)经济动力上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与资本公益性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大魅力所在,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不仅要继续对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且需要持续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再平衡,更需要新时代社会资本回归公共性与公益性的社会主义属性。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更加明确了在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社会制度中,资本的作用并不相同。西方社会的资本路径,基本遵循了从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资本向社会资本的短暂过渡,最终流向仍是从社会资本退化为资产阶级的私人资本、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严重弱化了社会资本的公共性和公益性,造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路径遵循了从国家引导和控制资本向民间资本的过渡,再从民间资本向社会资本和国家掌控资本的转化,最终流向是形成回馈人民、支持国家的社会资本,真正展现了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的公共属性和公益价值。“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⑧。只有始终贯彻“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才能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三)社会动力上推动公共资源均衡性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性的统一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的价值精髓就在于加快释放社会主义潜在生产力,培育并整合更加多元的社会动力,加速激活社会干劲和创业激情,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涵容性和兼容性,推动城乡二元制结构的一体化转型以及城乡分割状态的彻底转变。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就是实现国家信息网、资源网、物流网、行政网、安全网等交互配合,在保护国家安全性信息的同时共享非国家安全性的市场资讯和社会信息。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增强国家战略资源安排的科学性和纵深性,提升国家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相对自主性,防止对外关系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快速反馈和响应机制,跨地区资源配给与衔接机制,世界物流配置与转接机制,国家海外投资审核与后续保障机制等,以此实现国家资源、社会资源与世界市场良性循环的互补性、保护性和联动性。

(四)创新动力上推进人文环境协同性与思想开放包容性的统一

现代化不仅得益于核心科技的创新,而且也得益于社会思想的解放和人文环境的改善,包括公共参与氛围和人文关怀的持续优化。现代化强国从其本质上而言,就是一场深刻的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的绽放,也是人文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共振。一定程度上,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既是产业革命,也是人文革命。现代化的创新动力,在于人力资源的优化,在于科技人才的创新,在于人文环境的协同。比较西方社会,可从这些方面加以调节。一是提供更加宽松的人文环境和容错机制。二是坚持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世界市场的主动融入。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与强执政、强国家、强人民之间的相互统一。只有强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强国即坚持共同富裕,强民即坚持人民群众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才能“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⑨,让中国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注释:

①⑥⑦⑧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3-124、53、258、63、23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87页。

③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47页。

④ [美]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页。

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8页。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世界市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重构与发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新实践
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的提出与理论内涵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