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图”四壁
2023-11-29程竞暄
程竞暄
一扇大大的落地窗,窗里是整齐排列的中式实木的桌子,时不时透出几声翻书声。窗外是两处草丛和一个小池塘,三三两两的学生揣着书往里走。窗里窗外,一动一静,这中心图书馆二楼的风景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最深刻重复。
在图书馆“窗里”的我,是彻彻底底“静”的。翻书时,要将书页边缘用两指轻轻拈起,足够慢和小心地并入左手边已经看完的一沓。挪动椅子时要将椅背和座椅边缘轻轻抬起,就能避免平移椅子时刺耳的吱呀作响声。但背书时要以视觉记忆代替多感官协同记忆,于是,这个行为被不愿意挪窝到楼下放声朗读的我自动戒掉。
我的大学生活动静皆宜,不过在动和静之间没有丝毫过渡地带,动辄狂欢,大有玩了今天没明天的架势。静则如一潭死水,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我把这份天平两头似乎势不两立的动和静归结于“人”,无论动还是静,身边都有一堆人,大学生活是彻头彻尾的群居。
“首席听众”
图书馆内忘记给手机调成静音堪称“社死”,急促的响铃让手机成了烫手山芋,我只能四处张望视线内的所有门,也顾不得门后是杂物,还是楼道间,随手就推开走廊尽头的门。
一道门推进去,是个四五平方米大的空间,一旁还有一个小门,通往黑黢黢的未知。我连忙接通电话,和负责的学生工作老师沟通着最新的活动策划,压低声音,尽可能不打扰门外自习的同学。“好的!老师,那我们把方案再改一改.......”我正说着,撞见门外有几个自习的同学抬起头来望着我的目光。
看来还是不隔音,果真连一个安静讲话,又不打扰别人的地方都找不到。我来不及细想,连忙背过身去推那道通往黑黢黢未知的门。
门有些重,“咯吱”一声唤醒了久不营业的声控灯,我赶紧关上门继续通话,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和我这头的回音交织,细细端详着这一方无人问津的楼梯通道。上下楼梯都被锁死,边缘有一个透气窗户,余下的仅是四面墙壁,足够封闭,却因为层高足够不显得幽闭。
这个误打误撞闯入的小隔间就这样成了我的“秘密基地”,它打破了我对大学生活毫无个人空间的偏见,见证了我在大学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突破。第一次代表学院参加演讲比赛时,我尴尬于在走廊或者露台激情澎湃地讲演排练,在小隔间里毫不顾忌、声情并茂地彩排成了我的首选,从早晨的抑扬顿挫,到中午疲惫的回声渐渐低微,再到下午和晚上继续训练,整个隔间的声控灯都开始陪我加班。大二头一次参加科研项目,研究项目中的变量逻辑关系捋不清,抱着电脑在小隔间里整理了思路后,我的舌头打结症状才算缓解。期末复习临时抱佛脚,坐在图书馆座位上安静看书却总忍不住犯困,洗把冷水脸后去小隔间放声读书是我的“制困秘诀”,大学的头两年,我的“秘密基地”悄然成了我的“首席听众”。
“我好歹也能勉强称得上以图书馆为家,怎么这么晚才发现这块好地方?”我和我的“首席听众”时常相见恨晚,当然,是我单方面这么认为。
“秘密活动”
举着手机,跟随声控灯的闪烁频率跺脚,对着前置摄像头微笑、扯着嗓门用方言回话,是我现在每天完成学习任务后,在“秘密基地”进行的秘密活动。
这一幕的上演频率早该以“每天”来计算,但之前的我却以大声打视频电话不方便、见面的机会多的是、學业太过繁忙为借口一天天往后拖,直到大三下学期,奶奶癌症晚期的化验单摆到了我面前,鉴定结果栏的几个小字分明是端庄的宋体,却像一张深不见底的血盆大口,把奶奶的生命拖拽进倒计时的黑洞里。在无尽的难以置信和悲痛中我明白了,我以为的“来日方长”和“见一面少一面”不过咫尺,陪伴亲人身侧是一份多么平淡却珍贵的奢侈品,拖延着通往家的电话是一件多么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还好,有“秘密基地”在,这块由四面墙壁构成的密闭小空间,构筑了我的避风港。
“喂——”视频电话接通后,爸爸会马上走到奶奶跟前,边给奶奶递手机边说“来——你孙女儿找你了”。
奶奶找不到摄像头在哪儿,屏幕上留给我的总是她的额头,但她一看见屏幕那头的我,声音中总会带着笑:“奶奶好想你哦——”
我从高中开始住校,回家的频次越来越低,每次回家踏入奶奶的房间时,她都会抱着我说“哎呀,我好想你哦”,尾音还微微发颤。在一个充满教条又羞于表达感情的传统家庭中长大,面对奶奶感情丰沛的“表白”,我总是尴尬得无所适从,只会轻轻拍着她的背,让她静静抱一会儿。
“我也好想你哦——”曾经本可以在她听力没有衰退的时候温声细语地倾吐,如今,我必须大声地回应她,以当一剂后悔药。说是回应,更像是山歌的呐喊,语音要高亢欢快,好让她听得见,好让她读懂我面对她的欣喜。她耳背得愈发严重了,我问她,今天吃的是什么?她回,你要注意保暖,身体好,学习才能好。她说完就冲着手机微笑,我也看着她微笑,让她看着我的笑脸。声控灯是个不懂读空气的孩子,总会在我俩互相安静看着对方时不合时宜地闪烁,我踩着节拍跺脚,当作是对它煞风景的控诉。
每天的视频电话,奶奶都会在视频接通后告诉我她想我了,都会问我多久回家,我都会大声告诉她,我也想她了,惭愧地说我有空就回家,我会回问她,今天吃了什么?吃好了吗?她兀自说着天冷了,要注意身体,学习和身体都要好,复而又问我,你多久回家?
昨天问,今天问,我多希望每一个明天,她都能这样唠唠叨叨问下去。在“秘密基地”数次重复视频电话后,我才知道,“反复”是一种多么浪漫的修辞啊,它的绝妙在于说者心底的无意识泄洪,即使记忆的插管已经快要断裂,即使大脑的生机已如熄灭的篝火,也要流露千千万万次真心说与你听,把平淡字句中的浓烈剥给你看。虽然奶奶从不会认为我们每天的对话是重复,她的身形向着小孩儿靠拢,她的记忆也越来越像一只小小鱼,只记得一两分甚至几秒钟之前的事。
在这小小窄窄的避风港里,我没羞没臊地宣扬着那份姗姗来迟的“想你了”。好像只有在我的“秘密基地”说出这样的话,才不觉羞臊,只觉家常。只有在这个逼仄的四壁里,我的声音才会足够亮堂,足够让她听出只言片语。
现在是晚上20:46分,行文至此,一天的任务暂画句号。我拿起了手机,准备快步走到二楼走廊尽头,推开一扇门,再一扇门,这条抵达“秘密基地”的路,我熟稔如条件反射。
确切地说,这是抵达避风港的路。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