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毕,下个舞台见
2023-11-29杨昭然
杨昭然
2023年8月,我有幸参与了北大团委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以北大剧社学生导演的身份,在北京人艺导演唐烨、朱少鹏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赵氏孤儿》剧本朗读的排练与演出工作。
撰写人物小传
对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早已不陌生。来京上学后,我便是北京人艺的常客。无论是《李白》《茶馆》的经典再现,还是《正红旗下》《海鸥》的全新作品,我都如数家珍。本次与人艺老师的合作表演机会实属难得。于是,我自告奋勇承担了学生导演与演员的角色。
活动启动初期正值同学们的暑假,我们先采取了“线上会议”的排练模式。在人艺老师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人物小传的撰写,我的角色是赵氏孤儿的爷爷——晋国丞相赵盾。为了贴近角色,找准人物形象,在查阅春秋时期相关历史的同时,我阅读了《赵氏孤儿》文学作品的不同改编版本。赵盾其人是史中的豪杰,也是剧中的绿叶。虽然在历史上是废立晋灵公的重臣,在剧本中却被时代玩弄于股掌,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引颈就戮。全书读罢,我挥笔写作两首小词,一首记正史,一首记此剧,分别如下:
三代修篁竹,一朝堕鸿谷,振翅凌空未狼顾,且向长空诉;十载圣贤奴,百年功名蠹,秋雨涤天啸吟曲,原是枭雄故!
老骥悲宏图,举步犹梁柱,盘桓四向却踯躅,进退皆失度;浊气未蔽目,困顿仍识途,回首但邀执辔者,共赴黄泉路!
千余字的人物小传一下子就让我从历史与戏剧的两端接近了角色,而线上的角色形象分享会则让我们将这种底层构筑内化于心,外化于“言”。
不同于剧中的主要角色,剧中的某些配角难以在正史中找到原型,例如故事中顾侯是屠岸贾的家仆,在剧中作为“纯粹仇恨的化身”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以仇恨推动这场冤冤相报的故事,但这个人物在正史之中却了无踪影。那么他的人物小传该怎么写呢?
在朱少鹏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开始自行补全角色背景,以第一人称讲述“帷幕拉开之前”的故事,补全人物的行为逻辑与行动线索。比如他是如何成为屠岸贾的家仆的?他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执着于为主人的亡妻复仇?或许是一段尘封的罗曼史,或许是一场励志的升职记,又或许只是源于一个童年的心理缺失。程婴家的丫鬟在历史中没有留下名字,但却在剧中戏份不少,为程婴分忧解难,一句“我就跟着您”俏皮可爱,为何她对程婴信任有加,忠心耿耿?为何她不跟随大势,择木而飞?
提出問题,做出假设,勾勒角色,以身入戏。对于角色的背景,同学们畅所欲言。“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朱少鹏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急报军情的斥候,还是忠心不二的宫女,在舞台之外的历史角落都应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洞见剧本故事的背面,才能更好地理解聚光灯下的一字一句。
练声训练
9月返校后,同学们期盼已久的线下排练终于来了,人艺老师与我们有了实地交流,切身教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本功的训练急不得,为了让同学们熟悉人艺的表演风格,能在舞台上放开声音,融入角色,无论我们每天安排了什么样的排练内容,老师都要求我们一定要进行练声训练,当然直角方步的上台规矩也少不了。
剧本朗读是对一个演员基础的最好考验,一首《数枣》的绕口令,几句明快的《四声歌》,我们不知疲倦地耕耘在九一剧场小小的舞台上。或奔或走,或行或坐,时而吐息,时而静默,时而朗声高呼,时而涕泪俱落。
开演前几天,持续紧张的整体彩排开始了。《赵氏孤儿》是一部节奏紧凑的历史戏,角色之间的情感如浪涌般此起彼伏,这要求演员必须迅速进入情绪,持续爆发。长时间的排练也对我们的体能提出了挑战,即使仅仅是配合简单动作的读本表演,在字字泣血地朗读后,主角们也常常大汗淋漓。短短两小时的演出比三个半小时的大戏更加难熬。唐烨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他提示“不要刻意寻找声音的共鸣,要尽量保持靠前的自然发声”。于是,我们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发声,在减少体力消耗的同时,也做到了事半功倍。
2023年9月22日,北大剧社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作的剧本朗读《赵氏孤儿》在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活动中心顺利演出。
台上的两个小时是短暂的,走位、动作、台词、音效、灯光……无数精心设计的要素彼此交织,再添加一些青春的激情与对戏剧的热爱,让我有理由相信我们为观众呈现的,定是一道凝聚心血的大餐。
落幕,灯灭,灯又亮。
听,舞台上的钟声又响起来了,让我们下个舞台上见!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