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段差异的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2023-11-29汤芸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英语学习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标学段词汇

汤芸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周晓芬 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作业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组,2022)。为提高作业质量,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分类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运用能力逐渐提高;逐步掌握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形成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其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越来越明显(朱智贤、林崇德,2002)。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青少年接触的知识逐渐从常识性知识转变为反映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更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的知识。他们学习方法的自觉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越来越明显(朱智贤、林崇德,2002)。高中英语课程也体现出进阶性的结构特点,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对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不同要求。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等方面都随着年龄增长、学段变化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高中英语作业也应体现学段差异的特点。但笔者在日常教学观察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设计与实施作业的过程中忽视学段差异,导致不同学段作业同质化问题突出。为充分满足学生阶段性发展需求,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基于学段差异进行高中英语作业设计。

理论依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

高中英语作业作为高中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应严格遵循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课标》提出了高中英语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所对应的课程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2020)。学业质量标准把课程内容及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程晓堂,2018)。根据《课标》对课程内容六要素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学生在各学段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及其程度各有不同(教育部,2020),这为确定各学段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难度和作业数量等提供了依据。教师必须发挥专业智慧,充分研读《课标》,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具体教学情境,设计单元作业目标或课时作业目标(李学书、黄复生,2014)。

2.作业设计质量标准与原则

高质量的作业应该体现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体现差异八大特征(见图1)。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应坚持基于课程标准,实现科学性;关注作业目标,明确解释性;统筹单元内容,突出整体性;关注功能类型,体现合理性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组,2022)。

图1.作业设计质量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组,2022)

该框架所提供的作业质量维度可评价基于学段差异设计的作业。例如,作业目标是否指向本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作业类型是否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差异,不同学段的作业难度是否有所差异,作业结构是否与本学段所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相吻合等。

基于学段差异的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评价设计是作业设计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为详细呈现基于学段差异的作业设计策略,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一册Unit 6和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 5的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为例进行探讨。这两个板块的教材语篇均为说明文,前者介绍了广西龙脊梯田,后者介绍了几座著名的仿生建筑。两个语篇的主题意义有共通性,能够较好地体现基于学段差异的作业设计策略。

1.立足《课标》、教材与学情,厘清差异,设置层次化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主要反映作业最终要达成的育人功能,是作业设计的基本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组,2022)。因此,基于学段差异的作业设计首先应关注不同学段不同的作业目标设置。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设置能够体现学段差异的分层作业目标(见图2)。

图2.体现学段差异的作业目标制订

第一步,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要求。《课标》对各学段的课程内容要求及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均进行了描述,教师应当据此准确把握学段的进阶性特点。

第二步,研读教材,明确教材能够促成的学段目标。教材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对照《课标》学段要求,分析教材在主题、语篇和活动设计上所能够促成的学段目标。

第三步,分析学情,制订本单元与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虽然《课标》已经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各个学段的发展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同一学段上的发展水平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订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

第四步,评估通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梳理需要通过作业进一步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等,明确作业目标。

下面以修改前后的作业目标为例,简要呈现如何通过设置分层作业目标以体现目标制订环节的学段差异(见表1)。

表1.作业目标设计对比

由表1可见,两个课时的作业目标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个学段教材相关学习内容的不同,但修改前的作业目标对目标词汇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掌握侧重点和掌握程度描述过于笼统,也未体现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需求差异。

以两个学段修改前作业目标1为例,这两个目标均与词汇学习有关。《课标》对必修阶段的词汇知识内容要求为学生能够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在语境中根据不同的主题运用词汇等;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要求为学生能够根据不同主题,梳理词语,并用于理解和表达相关的信息,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运用恰当词汇进行描述等(教育部,2020)。可见《课标》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词汇知识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学习策略等各方面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而修改前的作业目标仅对词汇所属的主题范畴做了相应描述,未能体现其他方面的差异。

优化后的两个学段作业目标1对词汇知识的范畴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思维水平和学习策略都进行了描述,并体现出一定层次性。其中,必修阶段涉及的词汇知识较少,语境较简单,因此作业设计时对学生的词汇掌握要求相对较低,在学习策略方面主要引导学生使用查词典的方法学习词汇。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词汇范围更广,运用语境更复杂,作业目标加入了自主建构词汇语义网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由此可见,修改后的作业目标更能体现学段要求。

2.紧扣作业目标,抓好“三度”,设计各学段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是作业的核心,承载着教师的作业观、教学观,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旨在巩固知识与提升能力的“问题”。作业内容是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也是学生最能切实感知到的“作业”(刘辉、李德显,2022),是学段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从作业文本难度、作业内容广度和作业任务形式开放度这“三度”入手,提升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之间的一致性。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精选作业文本,确保作业文本难度与作业目标要求相吻合

作业文本通常包括书面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不同模态的语篇。不同学段作业文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难度方面,作业文本难度通常随学段递增。在确定作业文本时,教师应首先确定主题语境。《课标》指出,选择性必修课程会在必修的基础上,体现出更高层次的语言和思维水平、更广的主题语境和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教育部,2020),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情境的复杂程度也逐渐上升。同时,文本难度也与语篇模态、类型、话题熟悉度、文本长度、文本结构、语言难度等多个因素相关,音视频文本还应考虑语音与语速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评估文本难度,选择恰当文本,确保其难度与作业目标要求相吻合,为设置恰当任务奠定基础。

(2)精设具体任务,确保作业内容广度与作业目标要求相对应

作业内容往往直观体现为具体的作业任务。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避免超出学习要求、与作业目标不匹配等问题。下面以表1中必修阶段作业目标1对应的部分作业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Please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in the proper form.

① Before we arrived, all the vegetables had been wrapped (wrap), waiting to be mailed.

② Polluted water from this factory has been harming(harm) the local farms continuously since 10 years ago.

根据必修阶段作业目标1,该作业任务的目标为“用部分词汇的恰当形式补全句子”。以上作业题目均考查目标词汇的时态、语态变化,但涉及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知识,超出了必修学段的学习要求,未能与作业目标对应,缺乏学段特征,需要作相应调整。

(3)把准作业形式,确保作业任务形式开放度与作业目标相匹配

作业形式开放度与作业目标要求密切相关。开放度高的任务往往倾向于关注知识的本质,需要学习者具备更高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来深入思考、大胆探究,也更能促进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孙海燕,2022)。一般来说,作业目标要求越高,作业任务形式往往也更灵活、开放。教师应基于作业目标与学情设计匹配学生当前能力与发展需求的作业形式。

表2为根据表1作业目标2设计的两个学段的作业形式。其中,为实现必修学段作业目标中的“理解语篇大意和作者的观点”,考虑到学生发展水平,该学段以勾画、判断正误和摘抄等开放度较小的作业形式为主,难度相对较低,与学生学情较为吻合。选择性必修学段的作业目标除了要求学生理解文本本身外,还要求其对文化现象进行评论。因此,该学段的作业形式也更为开放,增加了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的简答(或简述)和写作的作业形式。两个学段的任务形式都符合了本学段学情和阶段性发展需求,有助于达成学段的发展目标。

3.基于作业目标和学情,差异化设计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蒋京丽,2022),是检验作业实施效果、促进作业发挥实效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不同学段作业评价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的侧重、教师的参与程度和评价方式的开放度三个方面。在必修阶段,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参与评价的程度相对更高,评价方式开放度较小。在选择性必修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到更高水平,除了评价内容上的侧重点与必修阶段有所不同以外,教师参与评价的程度也有所降低,评价方式的开放度也相应增加,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更多地参与到评价之中,教师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定评价标准,展开自评和互评。下面以表3所设计的作业评价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由表3可知,选择性必修阶段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与必修阶段有着较大不同,教师在选择性必修阶段对评价的参与减少,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比例明显增加,评价方式的开放度也更高。这些差异既符合两个学段具体作业实施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阶段性发展的需求。唯有采用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作业评价方式,才能确保学生通过作业及评价实现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

结语

基于学段差异设计作业,不仅是为了满足本学段学生阶段性发展的需求,也能与其他学段建立关联,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式发展。本文基于对高中必修及选择性必修学段作业同质化等问题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作业设计策略,以帮助教师在设计不同学段的作业时,能客观、全面分析学段差异,统筹规划,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高中不同学段的学习中逐步达成课程目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标学段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