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2023-11-29徐文洁蒋悦帆韩培荣

银行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全行损失风险管理

徐文洁 蒋悦帆 韩培荣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存在经营风险,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管理挑战。操作风险是银行的三大风险之一,贯穿商业银行每一个业务环节,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交织存在。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屡见不鲜,给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巨大,负面的社会影响也日趋严重,操作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成为商业银行在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稳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抓手。扭住操作风险,可以牵住金融风险的“牛鼻子”。探索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途径,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模式,丰富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以及事后管理手段,对于推进商业银行筑牢风险防控底线、稳健发展、保障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操作风险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把握细节、克服难点,从而有效提升事前预警、事中监测的风险管理能力。

操作风险管理的难点

轻事前防范,重事后管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收集的时效性较低。当发生与信用风险相关的操作风险事件时,信贷相关责任认定和损失确认周期长,待事件确定为操作风险事件时已处于事件处理的尾声,风险事件收集的时效性欠佳,多为事件回顾、经验总结。多数商业银行采取“亡羊补牢”式管控,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采取措施对相关人员问责和追责,这种事后惩罚的效果并不足以提升员工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在事前发现风险的诱因,事中采取一定的流程控制措施,在风险因子萌芽时予以纠偏,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为商业银行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缺乏数字化管理手段。商业银行大部分关键风险指标方面的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手工方式汇总,可直接通过业务系统自动获取的结果性指标较少。致使指标统计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存在人工统计或录入错误的风险。操作风险事件大部分以事后线下收集的方式开展,存在填报少、错漏多、事件发现迟缓、报送质量不高等问题,损失数据的管理往往停留在形式上。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不能充分从其他系统中获取损失数据的线索和来源,事件收集因此会有遗漏的情况。

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目前,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了相关职责,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操作风险管理职能大部分由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来承担,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未有效地从高级管理层传导到基层,操作风险管理没有引起全行的足够重视和广泛认同,操作风险管理所能达到的预期水平有限。商业银行虽然指定部门负责全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但是存在专职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管理工作疏于精细化。分支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则多为兼职人员,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认知,对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传导很难及时到位。

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建立评估机制,提升操作风险评估效果。一是建立操作风险自我评估的动态评估机制,持续更新业务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在新业务大类和新系统上线、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受到监管处罚、行内外通报或风险提示、业务流程或者信息科技系统发生重大变更等事项时开展触发式评估,及时对风险点和控制措施进行重新评估,对存在风险隐患的环节制定或调整控制措施。二是建立关键风险指标重检机制,持续迭代升级指标监测体系。定期对指标的名称、定义及阈值进行重检,重新定义报送过程中发现描述有歧义的指标,评估长期未产生预警的指标,对于因阈值设置不准确导致敏感性不足的指标及时调优。采用部门以访谈和调研的方式了解业务种类、开展情况及业务相关系统,结合同业实践,增加相应指标扩大监测的覆盖面。

增加信息来源,前移操作风险管理关口。一是打通内部信息获取渠道,增加操作风险线索的来源。在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中接入合规、消保、财务等系统的相关数据线索,多方位获取操作风险相关信息。挖掘事件发生数量较为集中的业务类型,提炼形成关键风险指标,不断完善指标内容和范围;通过系统将抓取的操作风险事件的线索派发给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对线索开展核查并反馈核查结果,及时发现操作风险事件。二是增加自动化监测指标,提高事前、事中的监测能力和效率。通过与业务系统对接,自动获取监测数据,降低手工填报的人工成本和差错。开发非现场监测模型,通过建立模型自动获取触发预警的数据,提升关键风险指标监测的时效性。

持续提高数字化水平,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一是建立线索参数管理机制,提升数智化管理能力。归纳出风险线索中与操作风险事件和关键风险指标关联性强的关键字,形成关键字的字典库。利用关键字搜索功能实现自动化筛查疑似损失数据,提高线索核查的效率;获取与关键风险指标相关的线索,核对指标填报的准确性,不断提高操作风险自动化管理能力。二是推行操作风险资本计算过程线上化,提高计量准确性。基于计量方法,通过对接财务系统及业务系统直接获取计量所需的财务及相关业务数据。建立与损失数据的关联关系,根据损失金额和损失类别自动判断是否纳入计量,根据记账日期、金额自动计算每一年的操作风险损失和内部损失乘数。根据映射关系和计算逻辑加工通过系统对接所获取的数据,实现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测算结果“一键生成”。

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采用业务规模指标(BIC)衡量风险暴露。“新标准法”引入内部损失乘数(ILM)对业务规模进行调整,将操作风险损失一并考虑,进而有效提高风险计量的敏感性。在业务规模一定时,单个商业银行历史损失增加,ILM会非线性增加。这一调整将推动银行机构加强操作风险的主动管理。

以上海农商银行为例,在配合监管机构开展法人口径的2021年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测算工作中,结果显示,该行使用自行计算的内部损失乘数计算资本要求,比使用给定的内部损失乘数(ILM=1)计算的资本要求减少近40%。资本要求的节约可以激励商业银行自上而下重视操作风险管理与数据治理,通过完善事件识别、评估、监测、预警、报告、处理、案例警示等控制机制,减少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提高经营绩效。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传导

操作风险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密不可分,商业银行应注重内部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全行上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风险尚未发生时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执行制度;在风险产生时,不乱阵脚,按照规矩去治理。商业银行不能在产生损失之后才意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向全体员工传导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让员工时刻铭记防控操作风险的“规矩”,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一理念。

对标监管要求,持续开展业内良好做法的内化工作。上海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从2016年起持续对标上海银保监局下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操作风险重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中的业内良好做法,开展差距分析工作。相关责任部室在对标过程中认真剖析、充分调研、互相协作、稳步推进各项提升工作,经过多年的持续对标,业内良好做法在该行的实现比例从52.1%提升至90%以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标成果随即被转化为《上海农商银行操作风险良好做法汇编》,行内防控措施与同业的良好做法形成对照关系,为业务条线防控操作风险提供更清晰的参考依据。

寓教于行,开展操作风险学习闯关活动。例如,上海农商行将各业务领域操作风险常见风险点及对应的制度要求形成题库,通过文件学习和闯关答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行员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深化全行操作风险识别能力和管控实力。

关注操作风险隐患,及时发出风险提示。针对已发生的重大的或严重的操作风险事件,在风险提示中揭示业务存在的风险点,提示相关责任单位做好事件成因分析、归纳总结、问题整改、业务培训等方面工作,强调操作风险管理要求,持续提高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

提炼操作风险事件,建立典型案例库。筛选损失数据收集中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还原事件经过、剖析操作风险成因、归纳风险防控措施,形成事件案例。通过建立案例库加强各级机构对操作风险事件的总结能力,引导全行引以为戒。

编写操作风险管理简报,沉淀管理经验。汇总分析行内近期发生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关键指标监测情况、管理评价结果等,并结合监管动态、同业良好做法、行内外案例等操作风险管理相关资料,定期编写操作风险管理简报,向全行传导操作风险的管理理念。

建立操作风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定期对营销类部室及分支行开展操作风险管理评价,考核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及三大工具(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的运用情况,并根据管理需要,优化修改评价项内容,将操作风险管理渗透到全行的业务管理中,不断强化全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意识。

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议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是包含理念、制度、行为和结果的一套完整体系。将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员工的职业行为、内嵌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工具中,可以引领全行树立“风险为本”的意识,夯实驾驭风险的能力,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运用创新形式传导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操作风险工具的运用情况进行挖掘、整理、总结和提炼,通过宣贯、培训等多样的形式不断向全行传导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可以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良好做法,吸收他行的先进经验,将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理念传导、渗透至全体员工。

随着业务和科技的发展,操作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推陈出新,商业银行应当适时调整和优化文化建设的形式,创新文化理念,使操作风险管理保持先进性。

自上而下传导操作风险管理理念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统一思想,让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贯彻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作为全行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从源头上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一是将宣贯操作风险管理文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传导操作风险管理理念。高级管理层带头做好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领路者”,在全行营造“操作风险防范从高层做起,经中层抓紧,到基层落地”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并将该理念渗透至全体员工。

二是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查找在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收集对操作风险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使操作风险管理更贴近实际,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三是针对考核评价结果反映出来的不足,对相关分支机构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其辖内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指导其规范操作,将总行的管理理念传导至分支机构,实现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运用管理工具持续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操作风险管理的三大工具之间存在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作为相互评估及设置的参考依据。损失数据收集(LDC)和关键风险指标(KRI)都为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中的风险点识别和评估提供参考,作为触发RCSA重新评估的依据;KRI可以依据RCSA的业务大类及重要风险环节进行设置;KRI和LDC可以相互佐证,确保指标报送的准确性和事件收集的完整性。通过三大工具联动,可以充分发现业务中的风险点,形成操作风险的闭环管理,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三大工具运用的有效性。

推动操作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一是整合多源头数据,建立操作风险问题库。整合合规内控部、审计部等部门的检查问题库,建立操作风险问题库的归集与统筹管理机制,指导业务部门借助问题库提高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在专家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结合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更准确地反映业务大类的风险情况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二是持续提升资本计量自动化水平。根据“新标准法”要求进一步提升、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资本计量模块,加强对基础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数字化信息动态收集与管理水平,从而满足“新标准法”的精细化计算和信息披露要求。

三是整合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及资本计量等各项数据,深度挖掘下钻,开发操作风险机构画像功能,形象化展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情况。

猜你喜欢

全行损失风险管理
经验萃取全行各级机构网点竞争力提升实践纪实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全行性创新项目管理办法
王羲之《十七帖》临习要点解读(四)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三台农商银行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