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及破局途径

2023-11-29董艳玲苏仕喆

银行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政府企业

董艳玲 苏仕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变化

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已突破5000万户,在我国企业总量中占比高达92.4%,这充分说明了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1.25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51%,对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营业收入总额39.83万亿元,增长3.94%;资产总额46.31万亿元,增长11.21%,该数据突显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就业人数总量高达1097.21万,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5%,表明其在吸纳劳动力和促进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见表1)。

表1 2017—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经营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五六七八九”是对民营经济贡献的生动描述,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然而,自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需求不振、投资意愿不强、出口需求趋弱三大困境也同时并存。在受到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民营经济主体也面临着多重困难。民营企业500强的有效专利数量较上年减少3.86%,销售净利率为4.13%,较上年减少0.38个百分点,资产净利率较上年出现小幅下降。当前,我国仍存在着不少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尤其在市场壁垒、要素获取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已经奠定优势的大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能够形成盈利正向循环,资源和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则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极大制约。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与配套举措。2023年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8个方面31条举措,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力加强对民营经济运行的支持和保障。2023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提出17项具体措施,着力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旨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效缓解微观企业主体预期转弱的压力,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视角出发,根据事前启动准备、事中营运周转与事后监督保障三个阶段,本文将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归纳为市场准入壁垒、企业运营困难和政策环境不够完善三大方面。对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而言,市场准入壁垒是大型企业在竞争中巩固占优地位的手段与结果,企业运营困难是其在后发追赶中遭遇的资源获取门槛与供应流通障碍,政策环境不稳定则是扰乱企业战略规划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上述三大问题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困扰。

市场准入壁垒有待突破

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准入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市场准入资质限制偏严、核心要素难以获取。

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市场准入过程中,手续繁琐的行政审批给民营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当行政审批环节过多时,审批流程和内容要求可能存在不清晰或不一致,导致企业遭遇意料之外的限制和约束,这种耗费在等待批准上的时间成本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使企业错过重要商机。不透明和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官僚主义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和效率。

市场准入资质限制偏严。市场准入资质限制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但是有些资质限制过于严格,有些不必要的资质限制条款剥夺了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对于没有足够资源获取市场准入资质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而言,它们无法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内开展业务,因此无法与大型企业公平竞争,这种决定性的准入壁垒将使其更加难以获取资源,进而陷入发展动力不足的恶性循环。为了取得市场准入资质,民营企业的资源将流向用以满足资质要求的部门,而非用于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和改进,这种由体制机制导致的资源配置,限制了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除此以外,有些地方政府设置额外资质要求的情况,对外地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核心要素难以获取。与占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大型企业相比,尚未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必要的融资,因此缺乏投资于核心要素(研发、厂房设备及市场推广等)的可持续资金流,也缺乏用以确保高质量供应链的议价能力,这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进而影响与客户的合同关系和信誉,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除去物的要素以外,民营企业在人的要素方面也存在着获取困难,因其无法提供与大企业等同的薪酬福利,难以聘请和保留高素质专业人才,最终往往陷入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企业运营面临较多困难

民营企业的运营困难主要包括区域配套产业链不完善、融资担保门槛高、难以支撑研发周期三个方面。

区域配套产业链不完善。不完善的区域配套产业链,在原材料和专业人才两大要素获取方面均对民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掣肘。区域内缺少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意味着企业需要进行远距离采购,从而增加物流运输成本。而依附于特定产业链的特定人才也倾向于流往产业链发达的区域,产业链不完善区域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机构和教育资源,造成具备特定技能或知识的人才稀缺,企业需要从头开始进行内部人力资源培训,这也为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运营资本负担。

融资担保门槛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会预置一系列贷款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本就缺少资金的民营企业而言难以达成,因此形成了“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魔咒。金融机构缺乏充分信息,难以准确评估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通常会设置高担保门槛作为风险缓解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抵押资产,这往往会引发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问题,影响资产的有效和灵活利用,而担保协议中多种限制性条款也会极大地限制企业的运营自由度。当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时,民营企业可能寻求如民间借贷等其他融资途径,但这些途径通常伴随着更高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

难以支撑研发周期。由于研发活动对初始投资需求高,资金回报周期长,民营企业一方面要承担风险,另一方面也承担较大的现金流周转压力。研发成果由于要面对市场接受度的较高不确定性,在达到商业化的标准前需要经过多次优化和试错,在此过程中,任何一环出现资金链断裂,都会影响整个研发周期的进度。企业在研发结束后的知识产权申请及维护,需要额外的费用成本和专业的法务部门,这同样需要资金的及时支持。与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合作和支持网络,在寻求外部合作及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也十分有限,上述情况导致资金成为民营企业在研发周期中最为棘手的难题。

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我国相关部门的政策变动较多,使得民营企业应接不暇,难以稳定市场预期。民营企业政策环境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政策变动较多、政府诚信意识不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政策变动较多。变化的政策环境(不稳定的税收政策、关税或补贴等)会导致成本结构不断变化,在影响企业预算制定和资源配置的同时,也迫使企业不断调整业务模型和运营策略,这不仅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时间延误,还可能影响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合同履行,从而引发供应链风险。因此,企业在制定长期战略时面临较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不愿做出长期投资或扩张计划,也会减少在研发和创新上的投资,从而影响长期竞争力。而在政策变动较多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则出于避险目的会变得更加保守,会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地方政府诚信意识不足。如果政府在合同和承诺方面诚信不足,企业可能会面临较高的法律和合同风险。为此,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应对不稳定的规章制度,不仅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运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主体的预期和未来政策的有效性。受疫情冲击,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从而出现了拖欠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的问题,使得民营企业对地方政府的诚信产生怀疑,不敢轻易涉足政府主导的某些建设项目。

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不健全的法律体系下,企业交易合同的执行和企业产权的保护会变得不稳定,无法确保一个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在运营中被迫面对合规风险,这样的不稳定性会影响企业的长期规划和投资,从而影响民营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当监督力度不足时,缺乏透明度和一致性的执法还会成为贿赂和腐败的温床,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健全监管与保障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准确把握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真正需求和潜在动力,激发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

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打通市场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市场要素流动,首先要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货币资本是“每个单个资本登上舞台,作为资本开始它的过程的形式。因此,它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3.。政府应推广和鼓励多种融资渠道,优化对中小企业的友好型信贷政策,特别是要善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此基础上,政府要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壁垒,使企业更容易进入市场。政府招标项目要废除不必要的过于严格的准入资质限制,不能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就通过设立诸如“世界500强企业”之类的门槛把拥有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此外,还要设立明确、透明的市场退出机制,以确保企业能够在亏损时顺利退出市场,从而提高整体资源的重新配置效率。

除有形资本要素的流动以外,无形资本要素的流动同样重要。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流动,一方面应大力推动企业和政府部门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化,鼓励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商业化,另一方面则应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鼓励企业与当地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技术创新交流平台和研发设施资源共享平台,同时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机构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培训,促进人力资本流动。

提升政府服务民营经济的综合能力。在政府服务方面,传统线下窗口应当合并或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升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简化行政审批,压缩审批时间,使企业能够一次完成多个行政审批过程。除了传统的窗口服务,政府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电话、网络和移动应用等多渠道服务,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分析企业需求和行为。

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应加强交通、电力、网络等硬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园区的产业分布和上下游产业链分布,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营配套条件。同时,政府也要加强软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让企业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服务优化的过程中,并设立专门的问题反馈渠道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企业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

继续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政府应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为企业注入积极进取的动力与活力,同时也要建立高效、透明和公平的监管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特别是合同执行和知识产权,加强对反竞争行为(如垄断、价格操纵等)的打击,确保各类所有制的企业能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对于初创企业、小型企业以及从事研发、环保、高新技术、社会福利等关键领域的民营企业,政府可以考虑给予税收减免和补贴,还可以通过政府或公私合营方式,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用于帮助处于困境的优质民营企业。在给予民营经济实体帮助的同时,还要注意在社会舆论层面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经济主体在市场上的创新活力,一方面鼓励敢于冒险的实践探索,另一方面也包容探索中可能出现的失败,向社会传递拼搏进取和奉献社会的精神,促进民营经济整体蓬勃发展。

加快完善民营经济扶持政策

减少企业融资约束。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机制,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无抵押或低抵押的贷款和利率优惠,推广供应链金融和应收账款融资,以便企业能更有效地将其业务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并通过信贷政策的灵活运用,如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以适应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政府可以针对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机制,还可以鼓励私募资本和风险投资参与民营企业融资,优化民营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条件和流程,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引导企业合理投资。在企业整体投资意愿不强的环境下,政府可以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机构,用以发布行业报告、市场趋势、投资机会等信息,建立健全投资风险评估和保障机制,减少企业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推广和规范投资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客观、准确的投资建议。政府还可以支持专门针对某些重点行业或领域的投资基金,对于投资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指导企业完善治理。为了更好地规范民营企业治理,政府应出台和完善有关企业治理的法律法规,通过具体和操作性强的评估标准,为企业提供明确和可行的治理目标,并大力推广独立董事制度,鼓励企业引入独立董事,以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质量。政府还可以举行专门的企业治理培训,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企业治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提升治理能力,并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定期评估,以形成社会监督机制。

利用人工智能健全监管与保障体系

2023年随着ChatGPT火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到新的阶段。政府部门应加快将人工智能(AI)运用到产权保护、标准建设和信息披露等领域,健全监管与保障体系,让民营企业在良好的法治、标准和信息环境中实现创新发展。

完善产权保护体系。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政府需要更明确和详尽地规定关于产权保护的各种条款,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实物产权和土地使用权,还可利用技术与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全面的可访问产权信息数据库,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产权登记、查询、维权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强化产权保护相关部门的权威性,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提高侵犯产权的法律成本,建立快速、高效的仲裁和调解机制,以减少法律诉讼的时间和成本,还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法律援助服务,以便他们能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产权。

加强规范标准建设。要加强规范标准建设,必须在基于满足行业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全面而严格的标准,使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兼容,推动本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以便于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流通。同时,规范标准建设也要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进行及时地调整和更新。各级政府应将规范标准纳入法律体系,确保其具有法律效力,并明确相关部门在标准实施和监管方面的责任和权力,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

信息披露要公开透明。政府应提高政策、法规和数据的透明度,所有与企业有关的政策、法规、费用和审批进度等信息都应通过政府网站和其他平台公开,定期举行政策解读会或发布解读材料,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理解和应用相关政策。政府还应推动公共采购透明化,加强对公共资源配置、招标、项目审批等信息的公开,以防止腐败和不公平竞争。

除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以外,企业也需要全面、准确地披露重要的经营和财务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政府应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格式和标准,以便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容易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或指定专门负责信息披露监管的机构,以审查和评估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