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甘孜州藏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的变迁特征与启示*
2023-11-29傅卫东
傅卫东 尹 璨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孜州藏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的变迁特征与启示*
傅卫东1尹 璨2
(1.四川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2.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甘孜州6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对“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前后藏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村容村貌的整治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召唤更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有益于传统项目的开展;(2)地方中小学更加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3)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各个特色村寨的“软文化”被重视。提出:在“全国脱贫”“乡村振兴”政策下,甘孜州各县(区)以“乡村旅游”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链接学校、社会组织,形成助力于藏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有效机制。
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
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更近了,人们对更高品质的精神文明、物质需求更高。新时期,随着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对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的推动变得更加扎实,乡村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亟需被开发出来,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返乡,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劳动力保障。地处川西高原的甘孜州各村寨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治和提高,在“此生必驾”的口号下,自驾318国道成为全国无数游客的梦想,游客的到来使得甘孜州迎来了拉动GDP的黄金时机,在政府扶持的各个乡村振兴项目中,乡村居民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希望,在乡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乡村的整治建设中,为村容村貌的提升和乡村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甘孜州藏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变迁的特征
1.1 政府传承职能由县级向村镇级深入变迁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难度一直以来都是很大的,具体原因是由于我国农村体育的体育行政组织最末端只达到了县级,农村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村一级的具体指导,村一级体育活动的开展始终还停留在“依附”县级单位的层面上,这就造成了村级单位开展体育活动自发性极低、参与者极少、人才开发和技术传承效率极低的现状,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前,甘孜州各县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以“独立”的方式来经营的,各县著名风景区的打造虽能吸引全国各地不少游客,能够在一定层面上给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扶持,但游客走出景区想要去村寨旅游时会发现村寨道路破旧不堪,卫生差,作为甘孜州特有传统特色文化的藏族少数民族传统项目也没有得到展示,这会导致乡村的整体建设与“圣洁甘孜”旅游圣地脱节。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甘孜州各县的乡村建设在浙江省对口扶贫单位的援建帮扶之下,村容村貌的整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增强自我经济的造血功能,建立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渠道,结合各县乡村特色、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准确抓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重点打造了“藏羌村寨”“康养村寨”“传统文化村寨”“康养旅游线路”等一系列体育旅游项目。为彰显各体育旅游项目的特色,吸引游客,甘孜州各县政府纷纷建立村级“文教站”,将各村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与传统体育项目继承人联合起来,共同向村民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活动和组织训练活动,乡镇单位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各个特色村的开展情况,建立常规教学周,并在组织教学结束后建立台账,向村、镇、县三级单位依次建档。2018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停止开展),各县在各自村寨建立的“村文教站”开展传统体育教学、比赛给乡村里的村民普及了藏族传统体育,各“特色村寨”从基层中延续了县级政府体育文化深入的管理功能,在营造特色村寨文化吸引游客的同时,起到了使甘孜州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良性传承的作用。
1.2 学校传承职能由“附属型”向“专门型”变迁
学校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门之一,学生的聚集性活动更能集中地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甘孜州各县的中小学除了承担对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职责,还要担当起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使命。长期以来,甘孜州各县的中小学都同时兼顾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的教学,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既要开展现代体育队伍的训练,又要保持传统体育的训练,由于不同年份对不同项目的重视程度不一,加之不同地方领导对不同项目的重视程度不一,学校在开展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训练时,经常转变训练重心,导致两个方向的项目长期处在县级政府的附属下,缺乏长期稳定的“专门型”训练,对于地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没有很好的延续,学校传承职能未凸显。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下,打造地方特色、建设特色乡村旅游村寨一时间成了各县的工作重心。自2017-2020年的4年时间里,各县基本完成对乡村风貌改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村寨在每年暑期的旅游旺季凸显出别样的风采,全国各地到甘孜州的游客逐年递增,游客量最高时期比往年平均水平高了近30%。游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甘孜州各县对乡村风貌的改建,更重要的一点是乡村中展现出来的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为加强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宣传,并持续为地方传统体育文化输出优秀人才,各县地方中小学开始着手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做新的改变。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在开展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活动,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借助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政策东风,甘孜州各县有了对传统体育文化推广的政策支持,各县的中小学将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之中。例如,已被四川省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孜踢踏”在甘孜县的各个中小学课堂里现已有专门的课程,大课间的内容也由先前每周“2次甘孜踢踏,3次广播体操”,改为“每天前10min做广播体操,后20min跳甘孜踢踏”,学校对教师每天放学后的延时服务内容同样做了新规定,要求教师每天对甘孜踢踏的教学时间不少于20min,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不断创作新的元素融入到踢踏舞的改编当中,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也增加了踢踏舞的比赛项目,以比赛促进平日练习,让学生们学习甘孜踢踏更有动力和激情。学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转变了过往“传统、现代”体育项目“两手抓,两手都不硬”的局面,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对地方传统特色体育项目的延续当中,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3 社会传承职能由“散漫型”向“自发主动型”变迁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旅游经济不仅要在乡村基础建设上体现“藏式特色”,还要在文化上彰显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从感官和精神两个层面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吸引游客并留下游客。在过去,政府号召村寨积极开展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活动,但由于村民们都各自忙于放牧、种地,农闲时间又匆忙奔赴各地务工,这就造成了数量有限的人口大量流失的情况,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开展频率低,且大多数以年长的退休老人为主,社会传承显得消极无力,缺乏蓬勃朝气。自2017年以来,在甘孜州各县政府的带领下,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深入,各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前往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不仅让当地村民感受到了经济收入增长的直接实惠,更让他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大批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并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之外,还积极主动参与到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各类活动中,各类活动开展的频次高了,藏民穿上华丽的藏族服饰,在藏歌下翩翩起舞,给地方村寨营造了一个古风古韵的传统文化氛围。
地方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独立承担的,还需要社会人群的积极参与。从2016年至2022年的7年间,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和不断深入,吸引游客的指标有着新的变化。如表1和图1所示,甘孜州各县自2017年“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后,乡村风貌从2018年开始得到明显改善,并在2020年基本完成对村寨的整治,在同年游客满意度达到最大,且在过后的2年中未出现下滑的迹象。根据笔者对游客的访谈中得知,不少游客在前往甘孜州各县村寨旅游时通过抖音、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大量发布了有关村寨风貌的图片,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自然风光”和“地方特产”这两项指标在“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前后未出现急剧下降的态势,表明自始自终游客对甘孜州的自然风景和地方特产一直都很喜欢。“地方文化”这一指标从2017年开始,在往后的5年中持续上涨,表明甘孜州各县对当地地方文化加大了重视力度,根据对游客的访谈中得知,大多数游客在2017年以前来旅游时,偶尔会看到村寨中举行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动,但在2018年及其以后来旅游时,基本上都会看到少数民族举行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最常见的就是锅庄舞,并且各村寨在举行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时会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宣传,现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慢慢熟悉藏族锅庄舞、赛马等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结合甘孜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并通过各县村民自发性的加强对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力度和宣传力度,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提高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对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甘孜州各县社会层面群众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产生了由“散漫型”向“自发主动型”变迁的特征。
表1 2016-2022年甘孜州游客对乡村风貌满意度调查表
图1 2016-2022年甘孜州游客对乡村风貌满意度折线图
2 甘孜州传统体育传承方式变迁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启示
2.1 加强特色村寨建设力度,以国内旅游内需带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内需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开启,全面小康社会已基本建成,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生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国内旅游人口迅速增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月,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比去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8%,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5.14元,增长16.2%。在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甘孜州旅游业也紧跟其后。据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全年游客量超33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49%和62.76%。
近年来,甘孜州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原因除了对自然旅游资源的维护和开发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宣传。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深入,大量离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陆续返乡,开始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将各自原来的村庄打造成独具一格的特色村寨,一座座具有藏族特色的民宿拨地而起,吸引着来往游客的目光。根据对丹巴县甲居镇村民刘芳的访谈中得知,在2017年“乡村振兴”政策还未落地以前,绝大多数的自驾的游客都是在镇上吃一顿饭,再拍几张照片就驾车远去,很少有游客再去村寨里住宿游玩。但是,在2017年“乡村振兴”政策出来以后,政府加大了对乡村风貌的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也被重新包装打造,村寨里村民开展藏族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增多了,传统文化氛围更浓了,前来观赏的游客迅速增加了起来,村寨中的民宿在旅游旺季时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村寨中村民展示藏族特色地方文化的干劲更足了。以往不受年轻人青睐的传统体育项目长期面临着继承人断层、青黄不接的困难,随着大量游客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青睐程度的增加,幼儿、青年群体纷纷主动加入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在无形中使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继承。
鉴于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稳定继承应当与地方经济建设挂钩,在开发地方旅游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对乡村风貌的建设,最大程度的还原地方特色乡土文明,形成特色村寨,在打造乡村传统特色亮点的同时,不断吸引游客,形成良性的乡村旅游氛围。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壮年返乡,各村寨的特色旅游行成竞争时,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就会主动的被年轻一代提到热门的地步,拉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内需。
2.2 深入优化乡镇体育管理,建立“政府—学校—民间”传统体育传承机制
近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很大困难,这与我国乡镇体育工作开展阻力大有着紧密的关系。乡镇体育工作开展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离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数量庞大,组织体育活动时参与人数较少;(2)校园学生对现代体育的热度逐渐偏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热度逐渐偏低;(3)政府对乡镇体育文化资源利用率低,忽视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上三点原因造成了政府、学校、民间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割裂、独立发展的不利境地,不利于乡镇体育的管理,同时,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造成了阻碍。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全面落地,大量返乡青壮年开始积极主动投入到各自乡村风貌的建设之中,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在带动乡村经济的同时也给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提供了向外界展示的舞台。从乡镇政府的角度出发,要统筹学校和民间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传承等活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减少举办活动的流程,缩短审批活动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要联动学校和民间社团组织全镇集体活动。在各村寨要建立学习小队,以老带新,重点对青年、幼年群体加强学习力度,积极组建村代表队,利用空闲时间加强队伍的训练。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生要将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常态化,积极组建学校代表队,加强对所有学生都普及,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融入到大课间、体育课、现代体育项目、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来。学生将学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识带回家,在家中与村里其他居民一起练习,建立“在校学,在家练”的关系纽带,让地方特色体育文化“地地有身影,处处有声音”。从民间的角度出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组建民间协会组织团体,规划好集中训练的时间、场地,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加强民间协会组织团体内部之间的训练和比赛,建立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四类群体梯队,积极参加乡镇组织的比赛,并重点突出学生群体积极参赛的特点,将青少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梯队排在第一位。这样,将政府、学校、民间三者融为一体,协同发展,建立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共赢局面,壮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人口数量,稳固传承根基。
2.3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接轨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乡村旅游已成为现在国内旅游业较为热门的休闲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向各乡村进驻,地方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迎来了广泛发扬的机会。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其“走出去”,甘孜州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对外的宣传工作,除了在抖音、微信、快手、小红书等自媒体APP上发表短视频、图片以外,还要组织一、二线城市的藏族同胞在人群集中的各大型广场进行表演,例如在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广场上大家穿上华丽的藏装,围成一圈跳锅庄舞等等,将别具藏族特色的锅庄舞向世人展示,走出藏区,向大城市进军。除了“走出去”以外,还要将更多的户外体育运动比赛“引进来”,加大举办户外体育比赛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以参加比赛的方式进入甘孜藏区,为更广泛的宣传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营造机会。例如,在“天空之城”理塘县开展的越野车拉力赛、徒步登山节等活动中,政府要利用好宣传的时间,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两个环节积极向参赛者和游客表演;当游客在乡村游玩时,要积极组织好各村的村民展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使得游客更深刻的感知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提高宣传质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是青少年群体。随着现代体育比赛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反之许多藏族特色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举办频次越来越少,导致甘孜州藏族青少年慢慢开始将兴趣转移至现代体育项目中,例如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颇受藏族青少年喜爱。鉴于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体育项目的影响下不能一味的强制安排在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日常课程中,又不能一刀切的杜绝现代体育项目,那就只能融合发展。例如,在开展现代体育项目比赛时,利用开幕式、中场暂停、闭幕式等时间表演锅庄舞、踢踏舞等舞种。在校园里开展体育课程时要合理规划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项目的教学时间,加大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并向青少年群体普及传统体育的历史,不仅教会其如何跳,还要让其知道怎么来。
3 结论
甘孜州藏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以往都是社会群体在主导,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随着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和现代体育项目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深而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在“乡村振兴”政策出台以后,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快了对乡村风貌的整治,并加大了对特色村寨的打造,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的红利使得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为打造更具特色的亮点,以藏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着手点,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同时,唤醒了青少年主动学习继承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从而建立“政府主导—学校配合—社会组织协同”的三者联合传承机制,为甘孜州藏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向云平.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3(2):62-67.
[2]崔乐泉,刘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1):8-15.
[3]宫祥辉,孙明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新华出版社,2014:206.
[4]陈秋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271.
[5]贺礼.陕西省传统体育文化媒体传播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22.
[6]徐晓东.北京天桥传统体育文化挖掘整理与传承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2.
[7]潘嘉峪.“文化边疆”视角下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22.
Changes and Enlightenment of Tibetan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in Ganzi Pref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U Weidong, etal.
(Sichuan Minzu College, Kangding, Sichuan Province, China)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自办科研项目:“旅游扶贫”视角下甘孜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YZB2027SB)。
傅卫东(199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