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C范式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2023-11-29焦新颖李若云

科技风 2023年31期
关键词:应用型维度考核

梁 琛 付 微 焦新颖 李若云

1.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31;2.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076

一、概述

教育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好的高等教育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2003年起,我国的高等教育大面积扩招,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迄今为止,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还远远落后于数量的增加,其直接表现为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远无法达到行业需求。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1]。

地方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相比起传统教育的“精、尖、深”,应用型本科教育更注重由实践和活动构成技术应用体系[2]。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组织形式及培养过程应高度关注与社会的融合,如何建立起符合大众化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考核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现有考核模式分析

(一)现阶段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1.考核目的不明确

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已然和中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别,知识型教育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考核目的仍以知识点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背诵,因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对于多门专业课程之间无法建立起知识体系和构架,更谈不上思考和创新。

2.考核形式固化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高等教育扩招引起了教育人员与学生数量的配比失衡,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下,统一时间点、统一考试内容的考核方式是可以达到快速、高效的评判目的,因此大多数高等院校采用的仍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知识纵深关联的检验,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无从体现。

3.考核与职业技能要求连通性差

由于闭卷考试形式更多针对的是课本已有知识体系框架的考核,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弱化对职业技能的训练。这一现象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操能力评价较低。针对一项本科生的社会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太偏理论[3]。

4.过程性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的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评价等大多流于表面。目前大多高校进行的过程性考核集中于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而就平时成绩的评判来说,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教师仅以到课率为考核指标,或根据人为判别,给出平时成绩,这样既无法保证成绩的公平性,也无法发挥过程性考核真正的目的。

5.考核主体单一

本科生课程考核的评判规则几乎是由教师一人制定的,学生只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缺乏参与度。这种情况无疑会挫伤优秀学生的积极性,使中下游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也使得平时成绩代表的过程性考核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二)本科课程考核改革实践

1967年,Scriven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也随即被欧美众多教育学者认可,20世纪70年代,以课程终结考核的时代逐步结束,而转为与课程同步进行的过程考核[4]。到90年代,美国又兴起了表现性评价,即注重评价学生的理解、转化和应用[5]。

基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国内外多所高校近年来也在积极寻找改革途径,其改革方式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化考核目的

美国考核方式闭卷占比较少,大多以更能体现学生理解、应用能力的论文、课程设计为主,同时融合了现场讲解、表演等方式,在知识性考核的同时注重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6]。

2.合理化期末占比

加拿大、美国等高校均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不超过40%[7-8]。

3.规范化考核体系

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和有效,许多学者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稳定的评价体系。徐芳等以苏州大学为例,根据课程性质设置了多个考核维度[9]。

4.智慧化考核工具

基于智慧平台的考核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考核的效率,使多元化考核方式成为可能,解除考核仅在教室的限制。

三、基于SC范式的考核模式构建

(一)SC范式的概念与历史

SC本科教学改革运动又称学生为中心运动(Student Centeredness,SC),始于20世纪80年代,几乎席卷了美国所有高校。这场运动目前仍在继续,并扩展到了全球范围。SC范式的核心理论即新三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10]。相比传统教育中的老三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SC范式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课程设计专家芬克(Dee Fenk)基于SC理念提出了课程目标的六个维度[11]:知识基础(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知识应用(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整合(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人文(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和对他人形成新的认识)、关心(关心该领域的新进展)、学会学习(发展出今后能自主学习该学科的能力)。基于此,在构建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也应尽可能多地包含上述维度的考核内容。

(二)考核模式构建

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自身特色,结合SC范式“新三中心”的核心理念与教学考核六大维度的概念,综合整理以下考核模式:

1.考核主体

考核主体采用“3+1”的模式,“3”即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的评测主体,包括教师评测、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1”即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种考核主体组合模式,既可以丰富考核的多元化评判标准、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同时可以对教学的双方主体均进行有效的反馈。

2.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并用的形式,参考SC模式的六个维度,将考核分为“知识型考核+综合能力测评”。

知识型考核主要包括期末闭卷考试与随堂测验,注重考核知识基础、知识应用以及知识整合维度的教学成果。随堂测验以客观题为主,旨在考核阶段性知识点学习效果,客观题的方式又可以提高评测效率,在增加过程考核的同时降低教师的工作增加量;期末闭卷考试则采取多种题型的方式,有意识增加主观题比例,同时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的掌握、理解程度。

综合能力测评则主要以表现型评价为主,包括“小组汇报展示+答辩”,该考核将六个维度均包含在内。小组针对选定主题进行收集资料、材料整合、方案制订、文本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最终成果以答辩的形式展示,教师可在答辩过程中进行提问。

3.考核标准

为了解决终结性考核占比较大的问题,本次构建的考核体系中,知识型考核与综合能力测评各占比50%,其中期末闭卷成绩占比30%,随堂测验占比20%。

小组作品展示及答辩的分数由多方共同裁定,任课教师和各组代表组成答辩委员会,对每个小组的作品展示打出分数,答辩平均分将作为小组作业的基础分数。这种打分方式可以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公平性。除小组的基础分数外,结合小组内成员的互评分数以及学生的自评分数,最终确定学生的综合能力测评分数。学生互评与自评是“人文”维度教学成果的最佳体现。

4.过程性考核体现

随堂测验每8课时进行一次,这一频率既可确保反馈的及时性,让学生可以阶段性地查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又可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及方法。组内互评也采取阶段性评价模式,4周为一个周期,学生对本组其他成员给出“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分,并给出改进意见。这种多次互评的模式,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且通过整合一学期的小组互评,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变化情况。

学生对教师的评分也采取与互评周期相同的阶段性模式,让教师及时了解到自己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做出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5.考核与职业技能的联通

地方应用型院校要在教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因此在考核中小组汇报的主题选用企业、公司等单位的实际项目中,考核标准也以行业实际标准为主。这一考核设计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到社会对于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并模拟从业后的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融合,提高其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学生打乱随机分组,即模拟初入职场会遇到的状态,锻炼学生如何在不熟悉的团体内快速找到合适的位置、擅长的工作内容,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项目。组内互评的方式,也可帮助学生了解到在群体工作中自身的缺陷并及时加以改正。这种形式的锻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以及快速适应的能力。

四、实践成果

上述建立的考核模式已经在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中加以运用,效果显著。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结课,授课对象为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学生,共70人。

(一)考核方式

总分数100分,期末考试占比30%,随堂测验占比20%;小组汇报得分占比30%,小组互评与学生自评分数占比20%。

随堂测验每4周进行一次,共进行4次,每次15分钟,包括10道选择题和5道判断题;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小组汇报展示主题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随机分组,并随机指定组长和答辩汇报人。小组自行选择城市,并进行15分钟汇报展示。由教师和组长组成共计8人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汇报进行提问并打分,平均分数作为小组得分。

小组互评以及学生教师互评每4周进行一次,共进行4次,以等级分数为主,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学期末每位组员综合学期整体表现为其他成员打出最终互评分数,同时给出自评分数。

(二)考核成果

课程结束后对70名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考核模式下,学生对于本课程投入的总时间超过其他专业课程55%。相比起其他课程投入时间集中于考试前1~2周,本课程投入时间分布较为分散,绝大多数学生在16周的总时长内几乎都有课外投入,有效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的目的,避免了考前突击复习的功利性学习习惯。

大多数学生表示这种考核模式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对于课程的兴趣与重视。72%的学生对模拟职场的小组形式表示非常支持,半数的学生反馈初期的小组沟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最终的收获让他们受益匪浅,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社会生存技能。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高校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高校考核制度改革的实践措施,基于美国SC范式“以学生为中心”六个维度教学目标的理念,构建起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考核模式。该模型包括知识层面和综合能力层面,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达到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该考核模式已应用在专业核心课程“城市道路与交通”中,效果显著。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进行修正和完善,例如:

(1)该考核模式更适用于小班教学,人数众多的课程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小班教学也可方便教师在过程考核中较好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改善动态。

(2)该考核在考核方式上还可以继续丰富,例如读书笔记、面试等多种形式,可让考核体系更加丰富。

该考核模式仅针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其具体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应用型维度考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内部考核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