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的度量走向主观的宣扬
——论舒伯特《第六交响曲》中的古典和浪漫元素

2023-11-28罗婷婷

大众文艺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舒伯特音乐风格

罗婷婷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舒伯特作为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时期过渡的杰出作曲家,创作了为我们所熟知艺术歌曲、钢琴曲以及室内乐等音乐体裁,交响曲的地位虽然位居其次,但也属于舒伯特创作生涯的璀璨篇章。从舒伯特所属时期来看,交响曲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致与对称、同时还绽放了独具魅力的浪漫主义抒情与幻想。《第六交响曲》展现了作曲家对大自然风景秀丽的赞美与欣赏,将情感寄托于自然,呈现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本文以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从旋律特点、作品调性变化等方面探讨作品中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元素的交融。

一、概念界定

(一)古典主义音乐风格

“古典”一词时常与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往往给人以美好、赞扬之意。而今天“古典音乐”一般似乎被定义为是与“流行音乐”相对,“古典音乐”也开始指各个时代活跃在舞台上经久不衰的名作,因此“古典音乐”已逐渐为“艺术音乐”代言。[1]例如,生活中约车服务中的豪华车搭配都是古典音乐作品(并非局限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而本文的“古典音乐”并非不是如上所说的相对于“流行音乐”的概念,古典主义是指西方音乐艺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中的词条解释什么是“古典的”(classical),指的是“大约1750~1830年(即巴洛克之后和浪漫派之前)之间创作的音乐,交响曲与协奏曲体裁在这一阶段也得到了蓬勃发展。”[2]音乐上以主调风格为主;追求对称明晰与和谐均衡的结构形式;简明、精炼的音乐语言;优美动人的旋律。启蒙主义者倡导科学、民主,崇尚理性,注重情感的适度表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伟大音乐家成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鼎盛发展的一个标杆。

(二)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浪漫”一词源于“罗曼语”。“浪漫主义”通常与传奇故事有关,展现的是新颖、独特,梦幻、富有个性特征。1830年,各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而得到促进,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浪漫主义最典型的特征是强调情感主义,突出同情、悲剧、忧郁的感情,拜伦、歌德等诗人的诗作便是音乐家的题材来源,比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表现了爱情欲望的极度悲剧。在音乐上浪漫主义注重情感及个性的表达;音乐语言有了新的发展;强调和声色彩效果。对于跨越两个音乐时期的舒伯特,在前几部交响曲的创作中继承古典的同时,也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不应把浪漫主义看成是古典主义的反面,它并不是古典主义的反动,而是某些因素的一种逻辑发展和演变,对曾经存在于古典主义中的积极元素的继承与变化发展,并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的。[3]因此浪漫主义音乐是以古典主义音乐的传承为基础,而开启的另一番创新。

二、舒伯特交响曲创作背景

(一)舒伯特交响曲创作简介

拥有“艺术歌曲之王”头衔的舒伯特,是一位以抒情见长的多产作曲家。舒伯特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艺术歌曲及音乐瞬间,而古典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双重特征在交响乐创作方面得到展现。舒伯特的交响曲创作开始于1813年,一生创作了多部交响曲,通常我们聆听较多的是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其他的交响曲相对较少提及。本文的C大调《第六交响曲》便属于此列,被称为小C大调,可谓之是《第九交响曲》(大C大调)的序幕。每一部交响曲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舒伯特心路历程的变化,既有惊喜愉悦,也有孤寂落寞。例如《第三交响曲》表达朋友之间的友谊所带来的愉悦心情,《第五交响曲》则透露着忧郁与压抑的情绪,《第六交响曲》却展开了一幅自然风光无限好的画卷。

(二)历史成因

在启蒙思潮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第三等级人民开始觉醒,历史进入新的篇章,音乐家也投身于历史的变革中,尤其在思想上开始冲破禁锢与阻挠,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音乐活动也不再局限于教堂,而是流向社会,18世纪下半叶,音乐会生活快速发展,经常举行专业人员的管弦乐音乐会,成了重要的社会活动。生于维也纳的舒伯特,当时身处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离不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深厚影响,更是贝多芬的崇拜者。19世纪初,拿破仑失败后,反动统治极其残暴,期望破灭后对现实的不满,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局限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艺术家也开始寻求个性的宣扬和个人情感抒发。“歌剧、宗教剧和歌曲(例如德语艺术歌曲)最初都是半文学形式的,作曲家和剧作家几乎穷极浪漫主义作家的所有作品来进行二次创作。”[4]舒伯特大量的艺术歌曲是根据浪漫主义诗人的同名诗而创作,深受其影响的还有舒伯特的交响乐创作,同样蕴含着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元素。1818年对于离开教师职业的舒伯特而言,生活可谓是穷困潦倒,但是似乎并没有磨灭他的创作激情,而是进入了创作的成熟与定型期。舒伯特交响曲创作的分期;舒伯特只活到了31岁,似乎这九部都属于早期,而从创作风格来看,第一至四是交响曲创作初期,而第五、六属于成熟期,第八、九创作完美期,《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岁,初出茅庐的小伙,但仍有严肃的体现,乐队编制较小,没有鼓和小号,相当于稍微扩大的室内乐团,第一、二乐章有莫扎特的风格,第三、四乐章更像海顿的风格,而其独特的魅力也在于此。除了《第八交响曲》以外,其他都是四乐章的结构,歌唱性与诗情画意以及古典曲式的严谨融为一体。

三、舒伯特《第六交响曲》中的古典与浪漫元素

音乐风格是不同音乐时期标志性的呈现,其风格的演变并非跳跃式的,而是在古典韵味的作品中可寻找到浪漫主义的气息,或者同样也可以在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回味古典优雅之风。舒伯特《第六交响曲》有着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双重特征,本文从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元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见图1),主要探究其主题发展、旋律特色以及调性变化。

图1

(一)古典主义元素

1.主副部主题的对比

奏鸣交响套曲的结构形式与奏鸣曲式的原则由海顿确立,第一乐章为富有对比性音乐的奏鸣曲式。舒伯特《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副部主题使用新的音乐材料,从第80小节开始由长笛和单簧管演奏副部主题的旋律,在G大调上,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以跨小节的形式组合,延长了时值的同时,将节奏重音打破。单簧管虽与长笛演奏着相同的8小节旋律,但是以低八度的形式进行,形成了和谐明晰的对称结构,以高低八度的演奏共同呈现饱满的音响效果。

2.清新明快的旋律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的以匀称、典雅的句法结构为特点,以此来呈现旋律清新、明快的风格特征。在第四乐章的主部主题中,由第一小提琴演奏连贯柔和的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跳音形式,突出表现旋律的起伏与流动,第二小提琴则连续弱力度演奏八分音符的跳音,与第一小提琴形成伴奏式的呼应(见谱例1)。在两者的配合下,逐渐引出长笛的与之呼应的旋律,同样结合了相同的节奏型,通过调换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节奏组合的先后顺序,表现出灵动、活跃的气氛,描绘出一幅浑然天成、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美妙图景。

谱例1:第四乐章第1-6小节

(二)浪漫主义元素

有关音乐风格的重要性和音乐作品的研究是西方音乐学界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如诺顿出版社出版的第二个系列“诺顿音乐断代史从书”(The Norton Introduction to Music History),关注其浪漫主义风格在音乐史上的演变。[5]19世纪初,作为西方音乐历史进程中“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衔接期,作曲家的创作呈现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关联性,正如孙国忠在的观点所言:在西方文化发展史的大视野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并没有尖锐的矛盾,它们之间的连贯性发展与联系显然要大于二者的区别性。[6]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虽是表现生命的顽强意志和“自我”的艺术理想,堪称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呈现,但也是一部隐藏着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影子的作品,同时还深受德国古典哲学与文学的影响。同样,作为贝多芬的忠实崇拜者——舒伯特,也不例外,前七部交响曲虽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典范,但本文列举的《第六交响曲》仍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

1.歌唱性的旋律

浪漫主义文学诗词配以如歌的旋律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将其运用到了交响曲的创作中,《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从第1-8小节开始第一小提琴以行板速度演奏八分附点节奏,并八分音符的跳音相结合,辅以四分音符的连奏形式(见谱例2),虽然整体上的旋律进行并没有大幅度跳进,但仍然富有歌唱性风格,之后从第9小节开始由长笛与单簧管在高八度的音区进行歌唱性旋律的呼应,如此处理更加强调了主题旋律的抒情性。浪漫主义风格的抒情歌唱式旋律还表现在第三乐章中部的第一乐段,由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以附点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要旋律材料,长笛和双簧管演奏抒情如歌的旋律,相隔高低八度,极富装饰性与点缀色彩,使音乐充满了幻想与自由,如同歌者抒情性地唱出了起伏不定的内心思绪。

谱例2:第二乐章第1-6小节

2.二度调性结合的色彩变化

舒伯特《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谱面标记为“Scherzo”,速度极快,全曲的主体调性为C大调。在首部呈示段中,第一提琴演奏四分音符跳音进行的旋律素材(见谱例3),第二乐句长笛吹奏的双音旋律,其中长笛的高声区旋律音则是第一小提琴旋律的高八度模进(见谱例4),在调性变化上,以C-d-e-C-d-C的发展进行,二度调性频繁转换以及大小调的更替均展现了音乐色彩的变化。在遵循古典主义风格规范化的基础上,此处突出了作曲家通过频繁的调性变化来呈现内心情绪的起伏以及主观情感的张力,同时也孕育着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元素。

谱例3:第三乐章第1-7小节

谱例4:第三乐章第8-16小节

综上所述,《第六交响曲》蕴含了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色,不仅整体上具有古典主义音乐的清晰明快与均衡典雅气质,同时还彰显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特质。该作品呈现音乐特征既有乐队演奏和谐、对称结构的旋律句法,又有不同乐器对歌唱般抒情旋律的强化,将相同的旋律素材以不同音色的器乐呈现出来。除此之外,通过频繁转换的调性色彩变化来实现和声调性的复杂化发展,从而加强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表现力,

四、结语

舒伯特的交响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曲家历经人生起伏和情感变化的内心写照,成熟期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不仅饱含了对古典主义传统的继承、流露着对贝多芬的深深崇敬,并在此基础上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继续延伸,使两个不同时期风格表现在作品中实现紧密融合。舒伯特将古典乐派的对称明晰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把艺术歌曲中富有诗意的精致运用于交响曲的创作之中,增添了整个音乐的流动感,调性和声的色彩变化,赋予了交响曲感人至深的诗意境界。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舒伯特音乐风格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向古典主义致敬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