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初中生物学知识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

2023-11-28高莉桦李静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
关键词:活动课生物学素养

高莉桦,李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依据学生自身的经历、喜好和知识背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关系来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因此,其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到生物学课程里,既能解决学生生物课堂教学实践问题,又能解决综合实践课程课时较少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地位。其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课程中学习到“系统知识”,获得“生活体验”。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是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和“经验”的课程[1]。然而,不管哪种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学习者主体本身。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课程内容上要优化内容组织形式,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开设各种主题的学习活动,推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综合化[2]。初中生物学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学生达到此要求需要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生命规律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和终身发展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其整合需体现以下原则。

(一)设计具有科学性

教师将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并保证整合后的主题设计、活动内容是科学的、规范的。初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活必备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教师在生物学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中,活动开展、主题内容的选择等不能脱离其要求[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操作能力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任务,进行整合后的教学活动必须具有科学性、现实意义以及教育价值。

(二)主题选择自主性

主题的选择和确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可由学生自由选择、确定。生物学涵盖很多有趣、奇妙的生物学知识。这些可以作为学生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选择,既可以是书本知识的继续探究,也可以是生活中出现的生物学相关问题的探究。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非替代学生活动,可以指导学生从特定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制定目标、做出活动计划等,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和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现象等,提出问题,自主组织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培养生物学科素养,在这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三)活动开展实践性

课程标准规定,生物学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群体、多样性到统一性等设置培养目标。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涉及很多生物概念、现象等,都需要反复试验、实验才能得出来。因此,教师将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设计时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实验”“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创造”等过程中拓展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生命观念,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素养和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四)评价形式多样性

教师将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的评价方式,既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又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两者都强调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跨学科的整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其中要重点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师要将传统的纸笔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即档案袋评价、真实性评价等,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是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应用提升技能,形成创造性思维,获得全面发展。例如,调查探究类“校园中的动植物”“探究鼠妇的生存环境”等,这类活动的评价指标为学生能否根据所学知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及活动探究过程中的总体表现等。

二、初中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物学知识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初中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物学知识内容丰富。其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范围,丰富生物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概念性知识

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概念对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关键。概念性的生物学知识是指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例如,生物、种子、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在实际教学中,相对抽象的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受思维的局限只会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因此,生物知识主题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散。

(二)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生物知识是指在生物学中客观存在的科学原理和生物学史事件。例如,关于植物的绿叶在光照下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教材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天竺葵,给出的实验方法、步骤简明扼要,却孕育着重要的科学原理。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生物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重做这些实验,体验探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三)综合性知识

综合性的生物知识是指生物学在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中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复杂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即人与自然、他人或社会关系等。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学以致用。比如,在初中生物课“人体的营养”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知道食物中营养物质有哪些,如何进行消化和吸收,如何进行营养搭配和控制食品安全等。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为家人设计营养膳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STSE 类

STSE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是STS教育思想的延伸。随着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热点问题。环境(Environment)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环境紧密联系,涉及人们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初中生物“科学·技术·社会”栏目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很好选择范围,如利用教材中“生物圈2号”制作“迷你生物圈”,制作植物标本,参观自然保护区、公园、科技馆等。

三、将初中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的途径

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相对较为简单灵活,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生物学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利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现象和掌握规律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设计主题活动的课程。由于利用初中生物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受一定的学科限制,教师可以将初中生物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拓展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过程主要有:活动主题确立、主题形式确立、活动方案确立、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和活动评价等。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继续探究。

(一)将生物学概念进行整合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观念的落实关键在于概念的形成,但并非让学生简单掌握生物学事实和概念定义,而是通过对事实进行抽象概括,自主建构生物学概念。以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为例,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各生物的主要特征和结构上,没有强化其概念的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开展校园植物分类等探究活动,强化重要概念,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七年级上册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以及种子植物”这部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生活环境等理解不了。大部分课堂教学都只能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而无法让学生进行“怎么做”的延伸。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设计主题并实施活动,走出教室,来到山林间、公园里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考证。

(二)将生物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整合

教师将生物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整合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课本基础知识,主题内容选择遵循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运用学科知识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科知识在整合教学中得到延伸和重组。初中生物学中的探究实验与活动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操作能力。但由于各个地方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大多数学校实验课开课次数很少,并且实验条件相对落后,无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通过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而且可让学生探究生物学中的实验问题、实验步骤。例如,七年级上册中“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科学实验。其可作为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后面实验的学习影响较大。但很多时候,教师只是通过多媒体演示该实验,并没有让学生实地进行探究,这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中蕴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整合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体现了生物与生活、社会的重要关联。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大自然进行合理保护、热爱自我、热爱身边的动植物,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认知和生活能力。生物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操作性强、活动性强。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就成了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之一。例如,学生可通过学习蕨类植物知识知道煤炭资源,通过学习苔藓和藻类植物知识尝试解释水华现象等。教师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理念。要以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对生物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整合,教师就要立足于生物学学科,有意识地将学生亲身经历的、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常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挖掘其中的知识点和活动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小结

将初中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涉及到生物学科、其他学科和社会实践活动,即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各地区的条件不同,实验教学开展参差不齐,这制约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通过生物学知识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该困境。

笔者对生物学知识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上。

2.创建多样化的生物学教学方式。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只依靠传统的生物学教学设计模式。传统课堂只注重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生物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多元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创设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新途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要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探究实践能力等得以发展。

4.整合教学始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将生物学知识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相整合,是就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让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的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生活中的变化提出疑问,从而进行学习和探究。

猜你喜欢

活动课生物学素养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活动课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