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鉴赏教学在凸显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分析

2023-11-28曾万明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
关键词:弘扬诗人诗歌

曾万明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 213161)

诗歌是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大多采用凝练简洁的字词,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借助赋、比、兴等表达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身丰富的情绪情感与价值观念,集中反映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背景[1]。诗歌中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精髓,诗歌鉴赏教学对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思想意识尚未成形,过分强调自我,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强调诗歌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诗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与教学模式的优化,借助诗人积极的入世精神、强烈的道德色彩、浓郁的家国情怀以及中庸思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简析高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及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符合终身教育与核心素质教育理念。诗歌鉴赏教学是高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初步理解诗歌中的字词,并进一步品味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手法,通过知人论世的学习,透过字词表面,深入挖掘诗人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与价值观念,从浅表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民俗与道德传统恒久不变、历久弥新,并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由无数贤人志士、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继承和发扬起来的民俗、信仰、精神与文明等内容,这不只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更是特色民俗、民族精神等人类文明进程的象征与代表,深深地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

二、诗歌鉴赏教学在凸显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一)是高效阅读文化典籍的重要基础

诗歌简洁高效的文字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态度价值,传递着人文信息,透露着人生哲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诗歌鉴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式,既要通过简洁高效的文字,掌握正确的句读与拆分方法,明确诗人的写作手法与结构设计目的,又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深入地掌握诗歌内涵,把握其中蕴含的哲理,即理解和鉴赏诗歌。文化典籍大多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与白话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鉴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基础知识,使其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快速掌握文化典籍的阅读方式,明确诗人在用词用句、行文布局上的考究,精准把握文章的文化内涵以及诗人的情绪情感。

(二)有助于学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下,经由一代代劳动人民的继承与弘扬,才最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新时代,高职院校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注重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与古文典籍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诗歌鉴赏最基本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有情感、反复地朗读诗歌,明确字词的关联与意蕴,并根据自身对字词的理解而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畅游在诗歌的海洋中,明确诗人在遣词造句中融入的心血,透过文字表象掌握诗歌深层次的意蕴。诗歌鉴赏教学让学生对优美的字词与情境产生兴趣,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其主动鉴赏诗歌,并拓宽课外阅读范围,深入研究传统文化。

(三)能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诗言志”概括了诗歌具有抒情的特点。情感是潜藏在诗歌语句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也是诗歌的主要特点与表达形式。传统文化内涵深厚,融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元素。在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诗歌鉴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诗词朗读能力,而且要具备文义理解能力,即要透过表面的字、词、句看到其深厚的意蕴[3]。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拓宽眼界,发散思维,而且能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掌握诗人表达出的美好愿望、人文精神与意境美。尤其是爱国情、思乡情、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怀在诗歌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受到正向的情感教育,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三、诗歌鉴赏教学凸显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深挖诗歌中的传统节日

诗歌鉴赏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古代先贤的重要途径,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又能使其初步感受传统的文化、历史与民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洗礼和熏陶。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学生尚未形成辩证的认知观念,易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不理解传统民俗和节日的意义,追捧外国文化,贬低传统文化,无法增强文化自信,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当前,教师要正确认识诗歌鉴赏教学在凸显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并在诗歌鉴赏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深挖诗歌中的传统节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深厚的意蕴,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要帮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的风俗。如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常见的文娱项目,明确“放天灯”又称“祈福灯”“平安灯”,劳动人民可以在即将放飞的天灯上,真诚地写下内心的愿望,以祈求上天带给人们美好的生活。在拓展讲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刻地感受到劳动人民最美好的生活愿景。再如,屈原的《离骚》,通过诗歌鉴赏教学,学生能了解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家风家训,明确端午节的由来。这样能够高质量地渗透思想价值和德育文化,使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

(二)拓展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诗歌大多具有语句简洁、手法多元、情感丰富、意蕴深厚的特点,但语言的简练精妙以及内涵的意蕴悠长也是诗歌鉴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职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增强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而且要突破单一教材资源的限制,通过拓展讲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将情感代入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事件经历,更好地理解诗人情感,做到知人论世,同时让传统文化渗透诗歌鉴赏教学。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为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用的字词,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海量的优势,做好《春望》创造背景的收集准备工作,如收集安禄山为安抚起兵造反的众将士,放任士兵进城烧杀掳掠以及朝廷投降献城,百姓流离失所的图片或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明确《春望》是在唐玄宗逃亡四川,唐肃宗即位,杜甫将家人安置在都州后只身前往投靠唐肃宗的背景下,有感而发完成的诗歌创作。在《春望》的鉴赏教学中,通过知人论世的讲解手法,在教师讲解与多媒体视频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倾听与观看而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时代战争的场景,既能加深学生对诗人当下心境的感悟,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又能直观深入地了解唐朝的历史,与历史学科知识相结合,完成跨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互通与完善[4]。

(三)丰富情感教育体系,加深学生文化情感体验

高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主题涉及从自然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宝贵精神的展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而且是丰富完善高职情感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整首词运用上下阕对比的表达手法,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英雄气概。为加深学生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深入理解,教师开展诗歌鉴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烘托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沉浸在视频片段中,拉近学生与诗人所处时代的距离界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体验与理解感悟,进而丰富学生情感。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满江红》视频片段,利用充满磁性的声音以及战火纷飞的背景,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能够让学生从饱含情绪的朗读声中感受到诗人的一腔热血、刚强意志以及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上阕中通过理想与现实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对比所表达出的惆怅、悲愤与失望情绪,尤其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句,表现出岳飞痛感错失破敌之良机的悲愤,而下阕却展望了诗人对民族统一的殷切希望,表现出诗人的崇高理想与壮怀激烈。全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充满了红色这一中国传统色彩。以岳飞为代表的忠贞爱国志士及其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教师在《满江红》的鉴赏教学中,既能利用爱国志士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又能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应用学训结合形式,提高学生文化感知能力

乡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乡愁文化的讲解能够唤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在高职诗歌鉴赏教学中,宋之问的《渡汉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等,都是诗人抒发自身对故乡亲人、山水的依恋与怀念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大都采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在特定的环境下,真切细腻、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自身对故乡的思恋。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用学训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在外求学的高职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5]。

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为例,整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柳树、玉笛等元素表现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颇能显现李白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性。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折柳相赠蕴含着“惜别还远”之意,多为怀念之作,便能通过朗读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而感悟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怀念之情。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离家求学父母亲人送别时的语言行为、面部表情以及情绪状态,并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整首诗,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是借助玉笛的声音,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表达手法,感情真挚地抒发出了客居洛阳时对故乡的思念。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将自己对家乡、亲人、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通过书面表达出来,综合应用学训结合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与弘扬能力。

四、总结

诗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既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深挖诗歌中的传统节日,尤其是要注重对诗歌中蕴含的美好愿景、家国情怀、意志品质等内涵进行解读,以丰富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体系,加深高职学生的文化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引导高职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要发挥互联网资源海量的优势,帮助学生拓展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又要发挥多媒体可以动态展示诗歌情境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并应用学训结合的形式,从听、说、读、写等多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弘扬诗人诗歌
弘扬爱国精神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诗人与花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