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2023-11-28景瑞丰
景瑞丰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一、乡土资源的含义
乡土资源包括乡村地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并不直接等同。这些资源大致可分为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1]。每个幼儿园所在的城市都有相应的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专家学者多次引用课程资源的重要资源。例如,黄浩森将当地资源概括为自然、社会经济、科技、人文三个方面,具体指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及学校所在特定行政区域的人文内容。地方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态和社区生态资源,包括乡村地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朱木菊主编的《与新课程实施者的对话》中的有关观点是最受认可的。综上所述,本文中的乡土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区域,包括天然材料(动物、植物、沙、木、石等)、物质生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地貌、历史建筑、民间艺术(如剪纸、风筝、年画等)、民俗风情(鞭炮、春联)等自然资源和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文化资源。
二、乡宁县主要的乡土资源
(一)动物棋
动物象棋是产生并流行于山西省乡宁县一带,以石头或木头制成的各种动物模型为棋子,以手绘或方形或多角形图案为棋盘,利用人们对动物的认识,结合生产、生活的经验,将中国象棋、围棋等棋种的规则和技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传统象棋游戏,是一种以传统象棋为主要内容的棋类游戏。动物象棋的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这是根据《动物象棋全书》的记载,也是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乡宁动物棋经过一百多年的民间总结、加工、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动物象棋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花食
花卉食品面塑中的一种——花食,顾名思义就是手工制作的面粉。乡宁面食文化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因风俗习惯的积淀而形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富有地方特色。乡宁花食是一种具有重要艺术文化研究价值的综合性民间美术工艺,既可食用,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还能寄托人们美好的祝福。
(三)云丘山“中和节”
“中和节”是云丘山一带的传统节俗,始于唐朝,历时千年,传承不衰。据专家学者考证挖掘,云丘山“中和节”以中为心,以中为用,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具体的民俗活动有以下几项:
1.互相送上祝福。中和节期间,当地民众以青囊盛五谷瓜果种子互相馈赠,俗称“献子”,以提醒农事起步,祈求五谷丰登,还可以互赠当地特有的煎面食——花馍,寓意“造化”的枣花,以及绣有“五毒”“石榴”等图案的刺绣公仔、各式绣品,把创造生命、化育儿女的美好祝福送给未育亲友。
2.物资交换。由于处在农业生产的节点上,加之众多普通民众自觉参与,节日的另一主要内容就是生产资料的交换。中年人在节日期间为孩子购置枕头,准备嫁妆;老人买虎头帽、猪头鞋送给孙儿、孙女;而周围的村民,则选择在这个时候把农具、春耕种子等都买下来。
(四)乡宁紫砂壶
经专家考证,仰韶文化时期乡宁能出陶器,汉代时已广为生产,6 500年前的窑址曾在当地张马村八条寨一带被发现,还发现了周、汉、隋、唐、宋、明、清、民国以来各时期的窑址,其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乡宁所制器物,明清时更被列为贡品。“两岸百里山水,处处炉火连天”的繁华景象,在清末民国时期,乡宁曾一度呈现。乡宁陶器素有“南宜兴,北乡宁”之美誉,有近7000年的制陶史。目前,乡宁正着手打造集紫砂文创、加工营销并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以振兴乡宁紫砂产业、文旅产业优质转型发展。
(五)戎子酒庄葡萄酒
戎子酒庄是临汾市乡宁县的特产,属于山区葡萄酒。戎子酒庄的酒品主要以干红、干白、桃红三种颜色为主,分为两大系列:戎子和小戎子。戎子酒庄葡萄酒被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戎子酒庄位于北纬35°~36°之间,海拔950~1 300米,光照充足,相对干旱,昼夜温差超过15℃。该地黄土高原的沙质、小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都十分适合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被大多数专家誉为“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
三、乡宁县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对乡宁县的深入了解,在县民俗文化资源方面,笔者认为,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蕴含着德育和美育的教育价值,这两方面的教育价值相互影响,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一)立德树人的价值
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的应用,有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乡宁县民俗文化,培养他们对人、事、物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尊重和欣赏以及对家乡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对乡宁县民俗文化的认知和喜爱,促进乡宁县民俗文化的发展。在主动玩耍的过程中,幼儿大胆尝试玩耍,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探索新事物的能力,可以促进自己对乡宁县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智育价值
乡宁县乡村文化资源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大环境中,幼儿在接触这些文化的过程中,自己的求知欲望被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用脑和双手解决问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出击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他们学习模仿、编造民歌,这对其发展大有好处。在积极探索周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三)体育价值
幼儿期是儿童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2]。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与当地文化资源中的民间游戏内容不谋而合。幼儿的发展就是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受欢迎的游戏活动。他们在玩星星、陀螺等流行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锻炼双手的力量,协调整个身体和四肢,不仅锻炼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敏锐度,而且促进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在剪纸的过程中,平衡感的培养非常有利于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而精细动作的发展则能使他们更好地用手中的剪刀进行剪纸。
(四)美育价值
幼儿享受、体验、发现、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欣赏民俗文化资源中的曲艺资源,这是体现教育价值中美育的主要方面。优美动听的民间歌谣和民乐,能使幼儿在辨识音色、强弱节奏上得到锻炼,使幼儿的音乐美感体验得到丰富。欣赏民间美术中的蒸花馍等手工艺品,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劳育价值
保教结合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原则[3]。护教合一的“护”,是对孩子健康的保护。但是保育工作,不只是外在的预防、保护,还是主动地培养、锻炼、学习,这中间就包含着劳动。幼儿通过参加民俗活动劳动,能进一步协调、促进肢体运动,增强器官功能和整体体质,使身体各器官都得到锻炼,从而拥有健康的身体。幼儿参与民俗劳动活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基础作用和重要作用,如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精细动作等几个方面。
四、乡宁县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利用率低
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能使幼儿对其成长环境更加熟悉,从而更想对本地区民俗文化进行关心、发掘和了解,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我们通过观察和采访发现,曲艺只在传统节日或幼儿园演出时才有应用,其他时间都被闲置在一旁;民间游戏资源的应用现状稍好于前者,但也仅集中于民间传统游戏的少数几类。民俗文化资源如此闲置,对改革发展幼儿园课程是不利的。
(二)乡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忽略了各区域间的联系
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忽视了环境的整体性,未能做到幼儿园环境的一体化。具体表现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上,教师在活动区进行了环境创设,如在美工区投放了有关剪纸的民俗资料,在阅读区投放了民间文学类的绘本读物等,这些都有利于幼儿更方便地应用民俗文化资源,培养学习兴趣。班级的墙壁设置和吊饰都体现出了非常浓厚的民俗氛围,但在环境创设的选材上比较单一,主要以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制作的作品为主,在材料的选择上缺乏多样性。幼儿园的园厅、走廊、楼梯等空间以及园内大门口等均未发现幼儿园民俗文化的整体环境营造。
(三)教师乡土资源整合能力薄弱
不了解当地资源的内涵和意义,对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不足,是教师在进行当地资源整合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多数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本土资源的开发意识不足,忽视了本土资源文化对孩子的作用,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利。教师整合乡土资源的形式单一,大部分在于环境创设方面。有的教师直接按照辅导用书上的内容,生搬硬套地开展教学活动,不顾实际需要。也有一些老师对环境创设中的本土资源缺乏挖掘能力,对当地资源的利用多局限于自然材料、民艺习俗元素等方面,很少涉及本地区的生产、生活用具和物品类别,也很少涉及自然风光、古迹建筑等方面的内容。
(四)乡土资源主题活动重技能轻感受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幼儿动手能力和自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幼儿认同本土文化情感的培养。除此之外,大多数幼儿家长更多的是教育孩子能够有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一定的成就,能够顺利地走向社会。大多数幼儿家长片面地以为主题活动是要让孩子学本领,重在参与,而忽视了主题活动对孩子心灵世界的重要价值。参加乡土资源主题活动,能很好地使幼儿产生自豪感,帮助他们从自我意识中摆脱出来,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五、乡宁县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教育建议
(一)加强教师对于乡宁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认识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对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的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方式搜集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加强对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的了解,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整合资源,运用到幼儿园教学里去。
(二)以乡宁县民俗文化资源为素材进行环境创设
园内环境主要包括室外场地、室内活动室、各种设施设备及幼儿园的各种要素,还包括活动物资等。具体环境创设有两种方式:一是从整体上创设幼儿园环境,如乡土文化资源的环境创设,可在幼儿园空间结构布置、园堂、楼道、楼梯等处进行;二是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如传统民俗活动的一些塑像可以摆放在校门口,一些传统的物件可以布置在堂屋里,班级的墙上等。让低龄儿童参与环境创设,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欣赏欲望。
(三)提升教师运用乡宁县乡土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乡土文化资源应用的价值,但对乡宁县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乡宁县乡土文化资源的学习。教师要对乡宁县乡土文化资源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习课程资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意识逐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相关理论知识,使教师在整合本地资源过程中提高本领。
(四)重视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比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参加活动。孩子在活动中不断体验给别人带来便利的喜悦,提升自己的责任心和文化认同感,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终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