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为例

2023-11-28姚广林

科学咨询 2023年18期
关键词:化学思政中职

姚广林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2200)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开展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项目。该项目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效果显著。该项目招生对象是未成年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职业认知、职业素养尚未形成。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结合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在学生进入职业教育的初始阶段即中职阶段就着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顺利融入职业教育,确保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一开始就步入正确的轨道,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本文以贯通培养项目为例,阐述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深入调研,掌握基本情况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是以服务首都民生为发展方向的高职院校。学校认真学习研讨产城教融合教育理念,调研首都北京民生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特别是民生行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了近7年来学校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培养状况,做到掌握基本情况,课程思政工作有的放矢,努力追求课程思政的校本化和实效性。

(一)专业设置情况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彻落实产城教融合政策文件要求,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立足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重点建设人力社保、康养康育、城市安全运营三大专业群,致力于服务首都民生。贯通培养项目开设了六大专业,包括安全技术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二)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分析了近7届贯通培养项目的2 000余名学生,概括出学生的基本情况:

1.入学成绩居于北京市中考成绩的中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

2.综合素养较好,知书达理,阳光大方,适应能力强,有进取意识;

3.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偏弱,多数学生入学时还停留在中学老师细心指导、悉心呵护状态;

4.心智尚不完善,以自我为中心,不适应集体生活;

5.尚未形成本专业方向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

6.思想尚不成熟,易盲从,可塑性强,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三)中职化学的地位作用

中职化学课程是我校贯通培养项目安全技术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等四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该学科是在微观粒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我校城市安全专业群中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我校康养康育专业群中护理学和养老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中职化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合实际,确定中职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中职化学是贯通培养项目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校总体育人工程要求落实课程思政教育。

(一)建设依据

1.政策文件依据: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纲领性指导文件。

2.课程标准依据: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确定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3.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同时兼顾贯通培养项目的特殊性,即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匹配度和贡献力,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4.教育对象特点依据:依据职业院校未成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体系,力求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建设方向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针对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未成年的特点,落实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要求。

2.结合中职化学课程的学科特色,挖掘思政元素,进行系统规划,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落实劳动教育、劳模精神教育。

3.结合未成年认知规律,科学设置载体,引领学生认同职业教育,落实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

(三)建设内容

1.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有效载体,重点挖掘中职化学课程中蕴含的适合职业院校未成年学生的思政元素,系统规划课程思政实施体系,突出思政寓于课程、教学融合思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同频共振。

2.引领未成年学生适应职业教育,包括培养学习能力和愿望、增强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

3.结合学校立足首都“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和服务首都民生办学特色,确定下列课程思政建设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劳动与劳模精神教育;(3)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

三、探索完善“一主线二载体三结合”课程思政模式

学校积极探索打造“一主线二载体三结合”课程思政模式,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和模块化教学”为主要载体,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实施方式的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模式。

(一)一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贯穿中职化学课程思政的主线,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1.加强个人修养:教师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

2.挖掘思政资源: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结合学生专业方向,挖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资源。[1]

学校立足“内生”,发掘思政元素,梳理中职化学知识的历史沿革,分析知识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审视知识应用的伦理与法律规范,发掘思政元素;同时与时俱进,如结合个人卫生防护与病情检测、治疗中的化学知识,落实课程思政目标。

3.教学设计体现:教学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设定为思想目标,同时也是情感目标。

4.教学过程落实:在课堂讲解、演示实验、项目实践中,涉及思政元素内容时,既有润物无声的渗透,也有旗帜鲜明的宣讲。

5.考核评价中渗透: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部署中,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知识问题、社会生产应用问题进行思考,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二)两个载体——以“项目式学习和模块化教学”为主要载体

1.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思政内容更具针对性

学校打破传统中职化学教材体例,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组织开展模块化教学;按照专业群(专业大类)划分模块,突出专业特色,针对各专业方向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内容更有针对性;通过模块化教学,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同向同行,具体模块如下:

(1)基础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内容包括按照中职化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方法以及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进行中职化学的通识性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教育。[3]

(2)职业模块: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相应的模块教学,落实劳动教育、劳模精神教育、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模块1:医药卫生类模块,面向康养康育类学生。内容包括电解质溶液、烃及其衍生物、油脂、糖类、蛋白质、杂环化合物等。

职业模块2:加工制造类模块,面向城市安全类学生。内容包括电化学基础部分、化学与材料部分、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等。

职业模块3:管理类模块,面向人力社保类学生。内容包括溶液、营养物质、化学药品、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等内容。

2.创新模式,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落实课程思政

在中职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结合人力社保、康养康育、城市安全三个专业群(专业大类)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实际工作场景中提炼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在实践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团队项目。学生团队自主设计、亲身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落实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课程思政要求。

(1)康养康育类学生,团队项目包括“一花一世界(植物标本处理)”“美好生活(口红、香水设计制作)”“营养配餐(糖类、油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等。

(2)城市安全类学生,团队项目包括“原电池设计制作”“金属防护”“工件镀层处理”等。

(3)人力社保类学生,团队项目包括“家庭药箱设计制作”“营养配餐”“洁净你我他(洗涤剂、香皂设计制作)”等。

这些项目式学习,特别是团队项目实践,将落实如下课程思政目标:(1)在团队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工作态度;(2)在制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职业素养;(3)在项目原理讲述中,有意识介绍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引领学生对祖国的富强、民主、公正、法治感到自豪,促进学生爱国情感萌发和升华;(4)在研发设计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工匠精神;(5)对项目式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向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与劳模精神教育,学生的工作态度明显转变,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蔚然成风。

(三)实施“三结合”课程思政模式

针对疫情防控的形势,结合化学学科和实验学科的属性,课程思政的实施采取“三结合”模式。

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将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巩固等环节安排在线上,有利于提高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容量。内容丰富的思政元素、资源调用的直观与便捷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思政变得立体丰满。将理论传授和项目式实践安排在线下,面对面的交流和实际工作情景便于把控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疫情期间,中职化学课程以“劳职在线”等数字学习平台为核心,通过将“新华思政”“思政资源库”等网络平台当中的思政资源转载到“劳职在线”平台的资料模块,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我提升的空间。

2.隐性与显性相结合

课程思政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有旗帜鲜明的思想教育,又有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思政既有课堂上基础理论的循序渐进、娓娓道来、扎实积累,又有项目式学习的亲身感悟和具体实践。学生自主设计、亲身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实践教学中能力水平在提升、思想认识在升华,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变得具体而真实。

四、结论及意义

中职阶段的课程思政,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搭建合适的载体,让课程思政言之有物、落地有声,并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达到春雨化泥、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