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正定溯源与启示

2023-11-27杨亚蒙王舵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全面深化改革

杨亚蒙 王舵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对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改革的创造性见解,并将这些见解凝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与他在正定时期的改革实践既有一脉相承的历史轨迹,又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也对现今如何推动县域一级的改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意蕴;正定溯源;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11-001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石家庄市西柏坡精神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正定溯源与启示”(SJZXBPKT—2023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亚蒙(1990—),女,河北肃宁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舵(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公务员能力建设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4月21日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其中蕴含的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期思想厚积薄发的产物。

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改革的生动实践

(一)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

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体现在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矛盾,革除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定的行政部门仍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机构臃肿、分工过细、人浮于事、政企不分,领导干部普遍缺少改革意识。为了调动领导干部改革的积极性,习近平同志在工作中反复强调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求正定的干部提高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提出“改革是一场革命”[2]89。为了更好推动改革,在正定县委领导的主持下,正定县按照精简、合理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划分部门职责范围和权限,进行全县机构体制改革,撤销重叠机构,整合业务相近的部门。机构体制改革后,正定县的机构设置更科学、权责更协同、职能更优化、运行更高效,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革故鼎新的精神气质

革故鼎新就是革除陈旧落后的东西,在改造旧世界中建立新世界,冲破陈旧僵化的思想观念对人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初,正定作为农业大县,村民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为了改变“高产穷县”的面貌,习近平同志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组织干部到小岗村学习经验,指导拟定试点方案,最终选定正定里双店公社为试点。经过一年的试点试验,里双店公社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农民年人均收入由210元增加到400多元。看到了里双店公社的变化,正定县的领导干部迅速统一了思想,于1983年1月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198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谈到改革的目的时曾说:“我理解,改革不仅仅是改变。解放社会生产力,解除旧有观念对人的桎梏,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2]242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既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過程。

(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于在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的态度一步一步摸索。1984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改革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稳妥、慎重”“改革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起”[2]170。习近平同志在改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和评估工作,以尽可能减少改革的风险和代价。习近平同志在充分调研与征求经济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发挥正定毗邻石家庄市区的区位优势,提出正定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思路,使正定走上了既为城市服务,又“掏城市腰包”,在服务中发展自己的快车道。

(四)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

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彰显无惧风浪、一往无前的气概,体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态度。习近平在工作期间积极推动改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难免出问题,不应对改革者太苛刻。因此,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提出“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2]170。1985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对积极改革的同志要坚决保护,出现的失误和偏差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追究个人责任”[2]187。“为官避事平生耻”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写照,为了抓住改革开放的时机,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习近平同志鼓励领导干部在改革实践中敢闯敢试,积极作为。

(五)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在改革实践中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与人民一起奋斗创造美好生活。1985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上指出:“改革戏必须大家唱,依靠群众是搞好改革的基本方法。”[2]188习近平同志要求改革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坚持改革是群众的事业,开展充分的基层调研,在调研中了解群众对改革的意见与态度,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了解民意,习近平同志带头向群众发放《民意调查表》,请群众给县委、县政府提意见和要求。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更是给县里四大班子写信,要求班子成员带头到基层搞调查研究,这一时期,正定形成的许多政策文件都和这些基层调研工作有关。

二、習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正定溯源

(一)改革意义:从“改革是一场革命”到“两个关键一招”

从“改革是一场革命”到“两个关键一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重大意义认识的一致性。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反复强调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重要作用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观点。正是因为认识到改革对正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同志带领正定人民坚定不移地探索出一条改革之路,也为党的十八大之后继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揭示了改革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重大意义。从“改革是一场革命”到“两个关键一招”,虽然表述不同,但对改革意义的认识具有一致性。

(二)改革目的:从“改革就是要解放社会生产力”到“三个进一步解放”

从“改革就是要解放社会生产力”到“三个进一步解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目的认识的丰富发展。从正定改革起步,习近平同志一系列的改革成果不断深化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革目的这一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对改革目的的认识,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4]为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社会活力,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而且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目的认识的时代连续性。

(三)改革策略:从“积极主动、稳妥慎重”到“蹄疾而步稳”

从“积极主动、稳妥慎重”到“蹄疾而步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策略的一贯坚持。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精准聚焦,在广泛开展调研与建立试点的基础上,稳妥又主动地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要“蹄疾而步稳”,保持积极而又稳健的步伐,尤其是当前群众诉求更加多元化、阶层利益羁绊相互交织,寄希望于“管中窥豹”很难保证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审慎稳妥、稳扎稳打的改革策略,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朝着既定目标扎实有效前进,这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期以稳中求进推动改革的策略具有相同的特征。

(四)改革原则:从“允许改革有失误”到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从“允许改革有失误”到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原则性问题的一贯把握。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始终对改革工作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宽容的态度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指出:“在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过程中,既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5]近年来,多地尝试建立新时期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探索“什么样的错可以容、如何甄别认定错误、营造良好的容错氛围”[6]等问题。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正定改革实践到全面深化改革一贯坚持的态度,激励着广大干部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五)改革立场:从“改革戏必须大家唱”到“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从“改革戏必须大家唱”到“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中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正定改革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就认识到改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中也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习近平同志在1985年接受《中国青年》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从不言必称改革,只是想扎扎实实做几件于国有益、于民有利的事情。改革是中华民族的意愿,是中国社会的‘大趋势,个人不必故作惊人之举。”[2]242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改革智慧和社会活力的不竭源泉。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7]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习近平同志从正定工作期间就坚持的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功经验。

三、正定改革实践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一)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坚决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搞改革,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放射出新的光辉,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2]184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是调整社会主义发展中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经济基础的完善,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做好“改”与“不改”的辩证分析。“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8]。反观苏联,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改革更改了社会主义方向,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导致了国家思想、政治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不断恶化。我们要以史为鉴,决不能犯方向路线错误。

(二)改革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战略思维。在正定的改革工作中,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战术措施,更要有战略思维,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战略家。习近平同志从长远着眼,离开正定之前,带领正定干部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县经济发展“三步走”的目标,确立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依托城市、开发智力、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发展方针。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9]234。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做好统筹兼顾。

(三)改革必須坚持以民为本

改革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本理念的彰显。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时期的改革真正做到了回应人民的呼声。如今,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改革依靠人民,体现在改革方案的制定、改革情况的征集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要发动广大人民充分行使监督权。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9]233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在长期发展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难题,就是因为忠实地遵循了这一要求,在未来的改革中仍然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实干精神,团结带领正定的干部群众脱贫致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形成于新发展阶段,也是他在长期基层实践中对改革的深邃思考和艰辛探索的经验积累与理论积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4-22(1).

[2]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84.

[6]苗启新,管庆云,柳亚玲,等.容错机制怎么构建[J].理论导报,2016(7):56.

[7]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全面深化改革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继承与超越: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给新时期带来的现实启示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