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洒尽青春热汗 换满园桃李芬芳
2023-11-26尔冬青
尔冬青
扎根山乡二十余年,用爱心浇灌教育,像一位精致的匠人,把每一堂课、每一件事,每一个孩子都当作一件工艺品来对待。始终努力做一名为党添光彩的人,无论在哪,所教班级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总能成为全镇第一,名列全县前茅。作为校长,他把一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变为养成教育的典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用爱心浇灌教育
陈继清出生在澄江县龙街镇毛家营,父母都是农民,由于条件艰苦,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到玉溪师范学院念书。毕业后,陈继清选择到澄江县九村镇的山村教书,原因只有一个:要让更多的山村孩子走出大山。
1994年8月25日,是陈继清初为人师到学校报到的日子。那天,天还没亮,他就收拾好了行李,租了辆马车上路了。山路崎岖,折尺形的山路一眼望不到边,加之酷暑难当,人饿马乏,赶车人好几次都不愿往前走了。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天黑时他终于赶到了澄江市九村镇七江小学。第二天一早,校长牵来了骡子,把他送到了七飞铺村小。才到村口,16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孩早已站在路边迎接老师。学校就在村口,破旧不堪,屋顶抬头可以看见天,窗子掉了玻璃,用几个烂口袋挡着风……看着可爱的孩子,他哽咽着,说不出的心酸。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此后,他除了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一有时间他就用热水给班上的孩子洗头、理发,教他们洗衣服,督促他们洗澡。半个月后,孩子们头上的虱子不见了,个个干干净净。村里的大人总是天亮就干活去了,白天基本都没时间照顾孩子。陈继清把中午家长不在家的孩子们留下来跟他一起吃午饭,饭后给他们辅导功课。家长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村里几个本来没上学的孩子也被陆续送到了陈继清这里,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1997年9月,他接手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并担任该班的语文老师。工作没几天,他就发现全班基础特别差:大部分孩子连小学一年级的拼音都难认全,第一课生字听写,能对一半的同学寥寥无几!为了弄清班级情况,每天放学后,他就挨个去家访。家访后他才知道:大部分家长基本不识字,村里沒有一个上过大学的,甚至连高中生都很少。家长们大多觉得读书无用,在他们看来,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吃的穿的就行了,读书能读多少是多少。这怎么能行呢?为了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他每天一有空就往学生家里跑,山路崎岖,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时回来就快半夜了,身上不是一身灰就是一身泥。
那时陈继清班里有一个瘦小的男生小伟,经常缺课,成绩也一直不好。通过走访,陈继清了解到小伟家庭困难,还有一个弟弟正上四年级。父母不太重视他们的学习,总想着让他们回家放牛,帮家里干活。为了让小哥俩每天都到学校读书,陈继清一有空就去帮他家干活——挖地、栽烤烟,什么都干。他每天坚持给小哥俩补课,平常还会给他们买一些学习用品。陈老师的付出让小伟的家长很过意不去,终于同意让两个孩子到学校读书了。六年级毕业后,小哥俩顺利考入了县重点中学。
为了让两个孩子坚持完成学业,陈继清一直坚持给小哥俩写信,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节假日时不时抽空去探望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7年的关注与鼓励,哥俩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个小山村终于有了大学生。当有人问及哥俩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时,他们说:“因为我们的人生导师就是老师!陈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我们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这几句话诠释了陈继清29年躬耕教坛、深情于教的所有行为。
用心缔造教育传奇
1994年8月,陈继清来到澄江县九村镇七江村委会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七飞铺村教学点任教。他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朋友,授之以法,导之以行。一年后,他所任教的一年级在统测中各科成绩均名列全镇前三。
1995年,陈继清被调到七江小学任教。知道他“本事”不小,校长把全校公认的最难教的班级安排给了他。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他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挨个到学生家里家访和学生“打成一片”。陈继清和学生没有师生距离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一些老师们的质疑,有老师好意提醒他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像你这样和学生没大没小的,怎么能教好学生?!”面对质疑,陈继清冷静思考后,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做法。他对学生至理、至诚、至情,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原来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获得了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全校教师无不称赞。
在这之后的两年中,他兢兢业业,不断学习,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他的带动下,学校各项工作有了较大提高,县里还在七江小学召开了教育现场会。他所教六年级一班重点中学升学率达54.2%,名列全县前茅。学校的老教师们都说,是他为学校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
陈继清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赶在别人前面,在别人看来难以完成的事情,他总能够很“神奇”地完成。一个学习成绩常年垫底、班级秩序混乱的班,交到他手里后,总能脱胎换骨;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在他的教育下,也会慢慢变得乐学善学……
23岁校长成就“养成教育”典范
有一段故事,是陈继清生命里最精彩的一部分。1997年9月,陈继清迎接了一个新的挑战,他被任命为澄江县九村镇龙潭小学校长。那年,他才23岁。很多教师私下里议论,龙潭小学可是“藏龙卧虎”之地,各项工作一塌糊涂,23岁的年轻人能管好学校吗?
之后的几年,陈继清用行动回应了所有质疑。“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是他的工作方法。在学校里,他既是学校管理的能手,也是教学上的好手。他知人善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担任校长一年后,龙潭小学就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跃成为九村镇综合实力第一的学校。
能支撑别人,带动别人的人,自己一定要有更强大的支撑。对陈继清来说,最大的支撑就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他首创了“两章一星”养成教育,即养成教育奖章、雏鹰奖章、十星级文明户星章。他把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积极性。他把养成教育分为纪律、礼仪、卫生、安全、诚信、节俭、环保等十一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良好习惯辐射到家庭甚至社会,再以家庭带动整个村容村貌的改观和文明习惯的养成。经过学校养成教育的影响,村民讲卫生了,家里更干净了,原来村里随处可见的牛粪、垃圾等都不见了,村庄变得更漂亮了。学校的争章台受到了省、市专家的好评。在陈继清的带领下,龙潭小学由一所山区薄弱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山区示范小学,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系统,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成了玉溪市山区养成教育的一面旗帜!澄江市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龙潭小学召开后,各级各类学校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陈继清也成了人民耳熟能详的人物。
之后,他所到的每一所学校,他都努力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口,不断创新,实践新教育,探索新教育,走在改变教师教研方式,改变学生和家庭未来栖息地的路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陈继清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29年来,他兢兢业业,不敢丝毫懈怠,以满腔的热诚灌溉着他深爱的教育热土。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团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