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思考
2023-11-26陈李芬段焕菊
陈李芬 段焕菊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的重要使命。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前,人类社会迎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小学劳动教育,是一项革新,也是一种挑战。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劳动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于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现在,各种智能产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把它们同小学劳动教育相融合,能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新的智能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
近年来,教育机器人非常火热,像“天猫精灵”“小度助手”这样的智能机器人,具有学科智能问答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广泛迅速地了解各领域知识,深受小学生喜爱。还有一些工业使用的机器人,例如3D打印机,也可以引入课堂,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如,在开展玫瑰花烹饪课前,可以让学生在家利用学伴机器人语音搜索,了解云南吃花的历史,可食用鲜花的种类,玫瑰花饼制作的材料、方法、步骤。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初步认识制作鲜花饼的材料,并且记下各种材料的用量;通过观看视频学习鲜花饼的制作程序,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储备知识经验;还可以通过智能问答,解决心中诸多疑惑,让学习变得更深入,更快捷……上课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使用3D食品打印机打印玫瑰巧克力,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劳动知识,启发他们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课堂无疑会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宽劳动教育平台
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提高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城市的小学生来说,学校场地有限,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实践不多,生产性劳动也很少。针对这样的现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置虚拟劳动场景,开展智能化劳动实践,拓宽劳动教育平台。
如,城市的小学生对农具、农作物不太了解,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软件平台,让学生体验智能机械操作,参与仿真劳动实践;利用VR技术,还原农户生活耕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业文化发展脉络,身临其境地感受农耕文明;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库,如无土栽培学习资源、Ai绘画学习资源等,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通过平台上提供的微课,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仿佛让学生拥有了虚拟的人工智能老师,教学、辅导更有针对性了。
另外,学校劳动教育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延伸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搭建劳动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劳动环境。社区为学生提供一些志愿服务岗位,比如垃圾分类监督员、环保小卫士等,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参与到社区生活的多个方面,增加锻炼实践的机会。还可以整合社区优质资源,邀请优秀的劳动者,为学校提供线上劳动课程,传授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方面的知识技能,扩充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广度。
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劳动教育评价
评价具有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能有效推动劳动教育实施,促进劳动教育成效的提升。目前,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往往被忽视,普遍存在评价片面单一、不及时,甚至不评价的情況,严重影响劳动教育效果。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既包括隐性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内容,也包括显性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教育内容。
针对现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的教师,不利于评价多元的问题,我们主张学生、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评价的整个过程。利用人工智能开发适合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系统,让学生在该系统中将劳动过程中的文字、图片、视频上传到系统平台,可以增加像微信“朋友圈”一样的功能,学生发布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可共享给好友、班内学生或全校学生,点燃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的热情。同时,学校教师、分管部门以及学生家长,也可以在这个系统上对孩子们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指导。
基于人工智能创设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保证每个学生在参与劳动后都能获得切实评价,凸显劳动教育的个性化。学生通过上传成长过程中的资料,全程记录劳动学习、劳动成果及劳动实践过程,留下劳动成长足迹。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创新了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思考研究下去,让人工智能更有效地赋能小学劳动教育,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