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创新育人模式探讨

2023-11-26招韵雯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乐理育人技能

招韵雯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 524303)

一、构建利于实践创新的教学条件

在进入高校前,大多数学生都是以传统模式学习两门课程,已习惯两门课程开展学习和训练的模式。当进入“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时,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重构改革,原来的两门课程变成了一门课程中的两个板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方面变化也比较明显,因此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较大冲击,如若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适应、乃至厌学的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须有意识地将理论教授环节与技能实践环节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论深化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在课堂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与思维模式。

(一)知识与内容的合理重构

1.融合板块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两门课程,是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体系,因此,在开展“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时,课程组应根据全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涉及的两个板块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构,使两个板块的知识与技能无形地融汇到一起并落实到教学中。针对这一问题,湛科音舞学院做了以下调整:

首先,搭建“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组,通过开展集体教研,一方面在集体教研中重构两个板块的知识,并贯彻到具体教学中;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交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深化教学内容与模式,使知识的融合更符合知识逻辑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与需要。

其次,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知识与内容重构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使课程的教研教改做到“立足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学大纲,贯彻于课堂教学”。

2.重理课程结构

首先,在课程结构上,湛科音舞学院一方面打破教材对章节内容限制,将音乐理论部分内容有序地拆解到视唱练耳教学中,使音乐理论教学与应用和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练产生紧密的逻辑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架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直接领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湛科音舞学院打破单一教材内容的限制,融合多本参考文献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扩大或对比教学,通过这一模式充分打开学生视野、解放学生的思想,锻炼学生严谨细致地开展学习与训练的同时养成发现与创新的研究习惯。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对教学素材进行理论分析与训练要点分析——在训练中反向思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完成训练”这一过程,使学生从行为到思维都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习习惯与学科思维。

3.融入专业方向知识

其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理论知识的示例和讲解,如:用专业课上进行训练的乐曲片段作为理论知识的分析范例。使学生在熟悉的音乐素材基础上开展新理论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理论的效果性、便于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也能使学生对被选取的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赋能于专业技能的学习。

其二,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合理应用专业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如:在视唱训练时强调用声乐的状态完成视唱,提高对声音的控制度,一方面能淡化专业技能与视唱练耳能力间的壁垒、无形地完成能力迁移;另一方面能使“视唱”更具有音乐性,更利于学生在训练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开设应用创新型新课

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序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完成音乐基础能力的综合应用,这无疑是最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做法。

基于这一目的,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与研究结果,湛科音舞学院将重视“能力落地”的“乐理与视唱练耳Ⅳ”课程调整为“多声部视唱”课程,将“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正式转变为系列课程。通过“拟定教学总目标——分解阶段性目标——重构课程内容——融入知识技能应用板块——渗透育人理念——架设合理教学过程——重设课程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环节的调整与设置,使“多声部视唱”课程虽立足于“多声部视唱”,但实质却包括了4 学期的各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以此引导学生完成“音乐基础能力综合应用环节”,在课程中达成“学习——训练——应用”的整个闭环。

(三)重构评价体系

首先,调整“过程性考核”的分量与模式。一方面加大“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以占比50%的平时成绩来引导学生关注“学”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过程性考核”中设置更多的综合性考核模式,如“首调转调视唱”和需要应用上具体技能的多声音乐创编与演绎等,使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起来。

其次,引入“分组作业、小组互评”模式。在“乐理与视唱练耳Ⅲ”到“多声部视唱”课堂中,逐渐深入应用“分组作业、小组互评”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在团体合作基础上应用知识与技能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小组互评,过程中教师只起到指引作用,最后结果与成绩完全由小组间的互评决定。此模式的引入,使学生在注重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亦充分关注团队合作的方式与质量,在提升学生个体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四)弹性应用授课模式

由于疫情反复,线上授课逐渐常态化。最初,“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技能训练部分受线上授课的网速不稳定和音质耗损过大等原因影响较大。但经过“乐理与视唱练耳”授课教师几年的教学调整与研究,线上线下同步授课的可发展性与科学性受到了关注,并逐渐被应用在课堂当中。

其中较常使用的方法有:①线下课程的线上结合。此模式主要通过雨课堂平台完成,教师可以借助雨课堂开展教学。②线上课程与线下同步授课。此模式主要借助“腾讯会议+雨课堂”平台开展。此模式主要为应对疫情出现的线上授课与线上线下同步授课产生的,其目的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能使同学们能参与到常规课堂学习中。③综合应用多个软件支持教学。一般应用较多的软件为“西贝柳斯”或“虚拟键盘”等。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堂中,灵活应用软件进行教学非常利于教学的推进。

(五)搭建教学用的数字音乐伴奏库

为创造更弹性的教学环境,我院教师在校级教研项目的支撑下搭建了“‘乐理与视唱练耳’数字音乐伴奏库”,目前已完成两轮教学实践并已投入教学使用。

在课堂教学上,由于“‘乐理与视唱练耳’数字音乐伴奏库”是针对我院课程教学需求搭建的,应用针对性极强。通过在视唱环节应用数字音乐伴奏库,将教师从钢琴前解放出来,既利于教师把控学生的视唱训练标准度,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在提升视唱训练环节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课堂的知识与内容。

由于数字音乐伴奏库的基础素材为mp3 音频,因此,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只需要具备能播放mp3 音频的工具即能开展视唱训练,这在基本人均一台手机的大学校园中可以说是极易满足的训练条件,构建了打破时间、空间、专业能力界限的训练模式。

二、架设贯穿全程的育人模式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在教学行为中,育人与教书同样重要。因此,湛科音舞学院秉持育人为重的精神,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育人的目标融入到“乐理与视唱练耳”系列课程的教学点滴中。

(一)注重在教学环节中育人

由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授的内容和训练的模式以西方体系为主,因此,在“乐理与视唱练耳Ⅰ-Ⅲ”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提炼能与课程教学与训练模式相融合的、更能影响学生的思维引导和行为渗透模式来达到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三观的目的,如:

1.乐理与视唱练耳Ⅰ-Ⅲ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教学环节,构建了一个强调教学严谨度、但氛围相对轻松,比较公平且自由轻松的课堂。用各种模式、逐步地、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学生客观严谨的学习思维、敢于怀疑和勇于尝试与验证的研究态度、克服环境干扰的专注力与控制力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在课堂外,通过个人与小组的(小组在三个学期过程中会逐渐加大)课后作业模式,培养学生发现与灵活使用辅助工具的能力来提升个体能力、扬长补短的团体合作能力。

2.多声部视唱

到“多声部视唱”课程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负责将中外可进行多声训练的音乐素材融入到课堂中。“多声部视唱”全课程都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开展,课程中的评价由各学生团队以针对性相互评价的模式完成,将课程的部分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上。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与训练,在充分强化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大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弹性应用不同素材、不同模式,综合应用多种元素和技能完成音乐创作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和扬长补短、互敬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注重创新思维的构建

创新是音乐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与技能不断进行创新和应用,是强化学生能力最好的方式。

在“乐理与视唱练耳Ⅰ-Ⅲ”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构建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起敢于突破与怀疑权威、敢于发现与检验问题的思维与学习模式,形成善于借助各种资源对各种知识技能进行创新性应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多声部视唱”课程上,创新成为了教学主旋律,整学期教学都渐进有序地将创新教学要求不着痕迹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中,使学生无形中养成个体与团体的创新习惯,构建起创新思维。

三、总结

育人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了解学生特点、厘清学习与成长规律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做到想学生所想,更要做到想学生所未想,有预见性地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行教学设置,达成育人的目标。在湛江科技学院“乐理与视唱练耳”系列课程上,课程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起利于学生实践创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架设全过程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4 个学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系列课程学习中成为有一定音乐综合应用能力的、具备良好三观的音乐学习者。

猜你喜欢

乐理育人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画唇技能轻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