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新路向

2023-11-26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美育学科素养

李 妮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一、培育核心素养能力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高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音乐本体进行剖析,来挖掘不同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在人文的教学角度去创设新型音乐鉴赏课堂,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文观照产生共通而持久的感悟①。

(一)注重美育渗透,激发审美体验

受升学因素的影响,尽管高中音乐课程的开设率在逐渐提高,但音乐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例子数不胜数,更不用说一些地处农村的学校,可能连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都不具备。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各地区都在努力对教育行业进行帮扶和改革,但当前高中学校的美育工作开展并不顺畅,对高中生是否具备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持着怀疑的态度。为更好地推动美育工作的实施,2015 年9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次年8 月,教育部与八省联合为落实《意见》精神签署美育发展改革备忘录,协同推进学校美育发展,并于2020 年再次颁布修订版《意见》②。尽管国家如此倡导美育工作,但就现状来说,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美育功能还是未完全被激发。

音乐作为高中美育的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③,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对音乐的听觉艺术、表现方式和表现要素产生更深厚的理解和把握。《音乐鉴赏》旨在聆听、感受音乐的美,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与表现形式;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文化特征;理解音乐要素对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作用④。要坚持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寻音乐的趣味,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的实践体验和情感认知。

教师在上课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一体化,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下发散性地发现音乐的综合性特征。例如湘教版《音乐鉴赏》课本中《音乐与诗词》单元的《大江东去》,就是跨学科融合了语文、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又巧妙地展示了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韵味。

《大江东去》选自著名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作曲家在谱曲时也充分考虑了原词的意境。《大江东去》这首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首艺术歌曲,地位不言而喻,音乐声调婉转悠扬巧妙地集合了词本身的文学色彩,也是开辟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教材中的每一首作品在时代的考验下都成了经典,任何一个作品都不会就作品而单独存在,在鉴赏的过程中也要获得美的体验与享受来提升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二)坚守联结原则,促进学科融合

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设计大多都是以作品而论作品,从而缺失了教材和学段的关联性⑤。在联系最紧密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零碎地拼接一个特定的人文主题或教学内容,碎片化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音乐鉴赏课在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都占了很重要的比重,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纵观全局,关注各年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当前各学段存在较为明显的独立性,知识面讲解断层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学段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关注了当下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掌握情况的了解而缺乏了全局意识。

从课标的教学内容上看,把学年分成了多个学段,从而达到层层递进、纵向联结的关系。基于联结鉴赏策略的理念,综合当下高中音乐课程的学生学情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上拓下延——学段衔接式、平行推进——作品完整式、以点带面——单元主题式以及拓展整合——选材综合式等四个方面⑥,这四个维度把音乐学科的学段教学、单元教学都巧妙地进行了融合。

2.4 试验组侧颈区(Ⅱ~Ⅳ区)清扫术后各区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 30例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中,有3例均未见Ⅱ~Ⅳ区淋巴结转移。Ⅲ区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Ⅳ区和Ⅱ区,见表2。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延伸,对于高中音乐的鉴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开篇的第一单元《音响的感知》当中一共有三首作品,在本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若将三首作品呈现在同一课时,那么学生对于三部经典作品的欣赏难度过大,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也只能浅尝辄止。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就曾对女高音演唱版本的《我爱你中国》有过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可将这两个章节巧妙融合,让管弦乐版本和人声版本的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原有的记忆之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得出作曲家的作曲意图。

(三)强化实践导向,探究教学新形式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目标也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来参与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一重要的改革举措并未得到落实,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并不高。因升学的压力导致高中年段课堂控制的难度会有所增大,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考虑因素会增加,长此以往更多老师会选择单一的教学过程,而缺乏了音乐鉴赏课程本身的内涵和乐趣,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则偏离了最初设置音乐鉴赏课程的初心。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学生通过音乐学习的过程,能够乐于参与到音乐表现实践中去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⑦,开辟教师引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共学的新思路。教师应提前建立课堂导学清单,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高中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转换能力,他们欣赏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自主探究学习的部分,教师可以罗列出教学内容中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基本问题,让学生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共学体现在师生合作也体现在生生合作,在合作共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来进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可以按照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音乐学科小组的分配。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发展的新思路

在以培养核心素养能力为前提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回归教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性,以此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一)凸显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⑧音乐学科是一门集审美性和综合性多元一体的学科,特别是在高中学段教材中所涉及的音乐知识专业性较强,教师要把教学重心从专业知识转移到美育教育上来,注重凸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体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韵律美,一首音乐作品通过乐器音色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视听效果,作品或欢快或悲壮又或舒缓的情感基调引出音乐所产生的情绪共鸣。例如在《快乐的女战士》当中,这首作品旋律活泼,节奏动感十足,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通过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转换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旋律不仅把人物形象营造得动感跳跃,也把红军战士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教学中,对于情感表达明显的音乐作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快速地捕捉到作曲家的用意,从不同维度和层次凸显音乐的特征,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二)注重内容衔接,展现学科魅力

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衔接要精心设计,以达到上下联结、前后贯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小课题拓展到大单元再到全学段,使得每一个教学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知识层面的背后深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根植于脑海中的音乐素养核心理念。当前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音乐课程一体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深入开展跨学段教研、跨学科交流、进行教学方法的研讨与实践,更要深入拓展大单元教学理念和“联结”教学策略。当前社会背景下,国家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势必对教育工作者也有了严苛的标准,教师要随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去提高课堂实效。

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从审美感知的角度出发,建立音乐思维,了解音乐本体,去发现美创造美,音乐思维本质就是一种“体验、升华和重塑”,体验是对生命本质心灵上的体验,升华是对情感世界的精神升华,最后达到对必备品格素养的理想境界的重塑⑨,去用音乐思维发现美创造美。在文化理解的层面剖析,要“厚读”教材,由小点拓展到大面,根据具体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主题以及主题相关的拓展点,要“用薄”教材,从初学第一课就开始有意识建立大脑网格体系,为学生养成整合归类意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以艺术表现的维度考量,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高中生年龄段思维的发散,全员参与到音乐教学,学生有了话语权,畅所欲言,无形之中也培养了核心素养能力。

(三)创设鉴赏意境,培塑欣赏能力

广义的音乐鉴赏是幼儿时期听觉感知建立之后,耳畔的童谣哼唱开始的。系统论的角度说,音乐鉴赏可以理解成由音乐创作者、音乐作品、音响以及听者这样四个环节在社会信息生活中的传递过程⑩。要从音乐鉴赏的主体、对象、音响、过程四个方面着手,让教学主体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通过以上四个环节,要求学生围绕音乐本体,置身于音乐情境中,通过音乐实践,完成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学科的美育作用。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聆听固然重要,但仅仅停留在聆听层面,那么会导致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并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弱。可以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入歌唱、即兴舞蹈、即兴创编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演唱的形式来抒发音乐情感,引导学生在发挥想象力通过所学知识来为作品进行即兴的二度创作。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音乐鉴赏学习的乐趣。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应处理的几组关系

(一)立足音乐本体与立足音乐要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界限”到底在哪里?音乐教师到底是把目光集中在音乐要素的讲解上,还是应该把视线聚焦在音乐本体的探究上?这个界限似乎非常难定义,不对作品基本的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又何谈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笔者在对各种音乐课程进行观摩过后发现,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音乐要素来对音乐作品进行拆分讲解,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这类做法所取得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的。要学会转移视线,将焦点转移到分析音乐本质上,加强个体主观意念上的音乐实践和音乐感受。

(二)学科融合与知识大杂烩

《新课标》颁布对促进各学科融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音乐学科的角度深究学科融合,那么音乐课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才能既不失去音乐学科的美育教育特征,又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科融合的目标?在不断打破学科边界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各学科相互融合、渗透,学科融合并不等同于所有学科混合在一起的大杂烩。不能失去原学科的学科特色,与音乐学科交融最紧密的莫过于人文学科,例如介绍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歌词的语言特色等等。音乐教师有学科融合的概念固然是好,但更要利用学科融合的优势突出音乐学科的文化素养和美育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与个人技能

在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音乐欣赏的氛围对吸引学生沉浸式体验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给音乐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促使音乐课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也发现越来越多新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在没有多媒体的课堂上经常不知所措。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存在只是为了方便以多种形式呈现音乐美,而不是让它代替音乐教师的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中学段音乐鉴赏课程的发展方向明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透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个人技能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踏上岗位前就建立起未来对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划,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联结教学的思维。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美育优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修养。

注释:

①浦利华.论高中音乐鉴赏的审美机理[J].中国音乐教育,2020(09):8-12.

②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 号),参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096.htm.

③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④蔡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研究[J].音乐研究,2018(06):100-112.

⑤⑥丁锦玲,印滢斐.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常态课的构建——基于“联结”教学策略[J].中国音乐教育,2022(11):29-35.

⑨林培荣.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思维的音乐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22(06):22-27.

⑩竹波.音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J].中国音乐教育,2013(05):8-9.

猜你喜欢

美育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超学科”来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