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11-26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音乐剧儿童音乐

蒲 婧

(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学生在小学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并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都不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此阶段的儿童听觉能力,视觉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联想能力等都比较好;音乐剧恰到好处地发挥了儿童在此阶段的优势。将音乐剧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一、儿童音乐剧

(一)什么是儿童音乐剧

儿童音乐剧诞生于音乐剧,它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将歌唱、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相融合的艺术。一般是以某一故事作为其创作背景,以某一音乐作为气氛烘托,通过扮演者的歌唱、表情动作或舞蹈、朗诵、对白来表达相关内容。以“童话”的方式来表现儿童音乐剧,是目前音乐剧市场最被认可,也是最有效的表达模式。儿童音乐剧选材一般反映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审美取向、认知水平、思考模式;其语言一般通俗易懂,生活化,口语化;音乐选择上一般更侧重于旋律性强,简单易学的音乐;主题普遍积极向上,歌颂美好品质。

(二)儿童音乐剧的特点

1.综合性

儿童音乐剧是一种将歌唱、诗歌朗诵、对白、舞蹈等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并且在设计儿童音乐剧的时候,需要对儿童的年龄、兴趣、审美、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再者,儿童音乐剧除了包括音乐领域的知识以外,还包括人文、舞蹈、戏曲、历史、服装等方面知识,不仅提高了儿童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2.灵活性

相对于传统的领唱,跟唱的教学方式,儿童音乐剧在应用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其形式更加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可根据本班学生具体的音乐知识水平、文化理解能力、教学硬件设施情况等进行调整;对于伴舞、声乐、一些舞台道具的制定和选择,旁白等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倾向,擅长之处进行安排调整。

3.教育性

相比于一般的商业性的音乐剧,儿童音乐剧更具教育性。旨在提高学生乐理知识,声乐技巧的同时,化学生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对其审美感知,社交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价值。

二、传统小学音乐教学的弊端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上仍然沿用着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选择好教材上的歌曲,教师先示范,学生跟着唱,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些许乐理知识或歌唱技巧,最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学会某一首歌。这种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形式,趣味性较低,往往教学效果一般。其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学生被迫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明明很爱音乐,但却并不爱上音乐课,长此以往,将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三、儿童音乐剧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从普及程度来讲,今天,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舞蹈社、合唱团、京剧社、摄影社在小学校园里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由于我国音乐剧教育开始时间较迟,儿童音乐剧在校园里的普及度并不高,这就为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机会。从学科性质来讲,音乐课程相对于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而言,没有绝对的对错,它更具实践性及审美性,过去的教学方式局限于教材,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想象,领悟所表达的内涵,儿童音乐剧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局面。

四、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前期实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学习音乐的时间不是很久,因此仍然是以掌握基本知识为主,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维度的一些简单概念,如音符、节奏节拍、力度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摩欣赏一些优秀经典的儿童音乐剧作品。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伴随着其生理方面与心理方面的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审美取向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具体阶段选取适合的赏析作品,进行差异化教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自主性较弱,因此在选取音乐剧时,可选择一些动画形式的儿童音乐剧作品。如《马达加斯加》,《Tom and Jerry》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与学习兴趣。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较为丰富,注意力持续时间变长,自觉性变强,理解能力慢慢提高。因此作品的选择可扩大一定的维度。如《绿野仙踪》、《猫》、《音乐之声》等一些符合其现阶段身心发展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讲解,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观看音乐剧。如某部音乐剧中主题曲出现了几次?有哪些你认为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有什么经典台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中期实践

学生在对音乐剧有了简单了解,掌握基本知识以后,教师可选择恰当的作品让儿童进行模仿。由于受上课时间和课堂空间大小的限制,音乐剧一般选择规模偏小,且耗时较短的作品,这样也可以让班上所有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其中。模仿音乐剧时,选角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班上学生的音色差异、外表特征、性格特点、个人意愿安排相应的角色。对于一些自卑,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引导他们勇敢尝试。排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次演习,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排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排练的顺利完成。“实践出真知”,经过反复练习,学生自然会发现一些客观规律,如有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演出经验以后,学生们领悟到:大调总与欢愉,怡悦的形容词相关联,小调总与伤感,哀颓的形容词相联系;可以通过歌曲来反映剧中角色的情绪;可以通过二重唱来反映对话;可以通过合唱形式来反映壮阔的气势和氛围。

(三)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后期实践

在此阶段,我们可以结合某一故事内容进行创编剧本,设计角色,添加台词,选择音乐,并赋予表情,动作甚至舞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我们以儿童音乐剧《东郭先生和狼》原创剧本的第一二幕进行举例说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部演绎生动的儿童音乐剧,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这份努力涵盖了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各个方面。首先角色塑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想要将角色演绎得立体鲜活,需理清故事脉络、人物关系、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由于年龄及生活经历的限制,儿童的理解往往偏简单化,这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儿童观察细节,思考人物。使儿童从质疑角色到理解角色最后成为角色。其次,音乐剧少不了音乐,如果我们能编创音乐,那便再好不过了。在《东郭先生与狼》剧本中,就是在选择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靠近他们音域的旋律的基础之上,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声乐方面的努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儿童在唱歌时容易出现气息不稳、发声位置不对、声音扁平、声音颤抖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示范和纠正,如元音训练、连音跳音训练。其三,台词功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小演员们需要坚持发音与咬字训练。

其四,良好的肢体语言表现力更能使观众“入戏”,例如,在《东郭先生与狼》里面有一个狼中箭逃亡的情景,当狼受伤时,狼不可能精神抖擞,大步流星。狼的表情一定是痛苦的,头是低垂的,脚步是缓慢而沉重的。最后,大家也需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制作美观的道具,设计美轮美奂的舞台,演员们分组分工,多次排练以达到理想效果。当然,我们常常发现,演出过程中有些孩子忘歌词了,有些孩子改台词了,有些孩子的动作奇怪而稚嫩,这又何妨?这些美丽的“小意外”与教育教学并不冲突,孩子们获得了成长、体验,感到了快乐、自由,那儿童音乐剧就是有意义的。

五、结语

目前,“学科综合”,“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儿童音乐剧是将歌唱,朗诵,舞蹈,戏剧等集于一身的艺术形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儿童音乐剧应用于教学无疑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窗口。它的应用使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成了音乐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上课氛围。在儿童音乐剧的实践创编过程中,丰富了音乐课堂形式,开拓了艺术体验渠道,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语言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气息,多元审美的“花朵”奉献了力量。

当然,儿童音乐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统筹能力欠佳,课时安排有限。儿童音乐剧在我国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探索。

儿童音乐剧如同一辆驶向远方的列车,它带领着孩子们去欣赏书本以外别样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情绪,体验不同的经历。时光流转,列车缓缓向前,就像人生美妙的和弦,不曾停歇,孩子们在这辆列车上获得了更多的音乐知识,更多的灵感启发,而这定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耀眼的点缀。

猜你喜欢

音乐剧儿童音乐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圣诞音乐路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