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新型戏剧观演关系的探索
——以沉浸式戏剧为例

2023-11-26周立人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剧场戏剧舞台

周立人

(吉利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95)

戏剧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它是演员、剧本(或作者)、观众和舞台共同构成的,这也是戏剧的四个重要元素。四个因素的发展及其相互联系一直对戏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外戏剧学者们的大量的文学作品都表明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联系。波兰著名电影导演格洛托夫斯基说:“表演中的两大要素是观众和演员,如果没有他们之间的互动,就没有一个戏剧性的表演”。英国戏剧界的理论学者彼得布鲁克说:“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空间都称为‘空白的舞台’。当一个人在人们的目送下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就会成为一出戏。”前者强调观众与演员是戏剧生存的前提,后者强调观众、演员、空间是戏剧最根本的组成要素。中国戏剧理论家李渔曾言:“此曲之设置,乃为舞台而作”。“登场”并非单纯的演出场所,它更像一种“戏剧生活”,它以观众与演员的双重身份来展现“戏剧生活”,突出了“演”与“看”之间的联系。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戏剧性叙述和表演的层次会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却是演员饰演角色和观众的感受的互动变化。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不仅使“演”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且“演”的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地革新着剧场的概念。首先,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戏剧的观感和戏剧的形成会对戏剧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过去,西方的写实剧很重视描写人物和经验,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沟通甚少。随着戏剧理念发生变化,剧本的创造也在考虑观众的回馈后带来舞台表演的改变。21 世纪初期沉浸式戏剧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戏剧观看的界限,使观众和演员一样受到重视,并在一定意义上建立起一种平均主义的演出。有时候,观众们还能自己做主,调换角色与观众的定位。因而,沉浸式戏剧的产生,不仅是对现代剧场的戏剧观看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戏剧的超越。

一、观演关系及沉浸式戏剧的内涵

(一)观演关系的概念和构成

观演关系,指戏剧演出过程中现场观众与演员之间建立的关系,也就是戏剧中的“观剧”与“看戏”的联系:一是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直接互动;二是观众和演员之间的间接互动。所以,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联系,并对戏剧的呈现效果影响深远。作为一种表演行为,戏剧的第一目的是演出,而演出就必须有演员、观众和演出场所,因此,观演关系主要由演员、空间、观众三个元素构成。

一是关于演员。演员是戏剧最本质的要素。“所谓的演员,并不是指专业的从业者,而是指将自己变成剧本的人,或者是创作剧本的媒介。”演员是戏剧创作的主体和表现主体,他们通过戏剧演出使剧中的虚构人物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用一种超越语言的形式来影响观众,引导人们进入到“现实的幻想”之中。在观影的过程中,演员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引导观众走上既定的剧场环境,还要通过演出让观众感受自己的性格,实现观众之间的心灵和感情交流。在不同的演出场景中,演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以不同的方式引导观众。

二是关于观众。观众是“欲从扮演活动中获得欣赏愉悦、满足好奇心的人”。观众是剧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整个演出过程保持为一个整体。观众的出现和剧场的产生有着密切联系,是剧场的重要构成要素。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以前的巫师祭祀仪式变成了现在极具观赏性的表演。到目前为止,由演员扮演角色、讲述故事的戏剧活动已经成为主流。

三是关于空间。空间是戏剧艺术的发生场所,是观演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条件。不管是演员的表演,还是观众的参与,都要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即演奏厅中。我们可以把剧场活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观众的表演,一部分是演员的参与。在这个空间中,观众的空间是真实的,但演出的空间却因为情节的要求而变得不真实和虚幻。观众的空间具有实体性,而演出空间却具有戏剧色彩。

(二)沉浸式戏剧的内涵

沉浸式戏剧,亦称“沉浸戏剧”或“浸没式戏剧”,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戏剧形式。“沉浸型剧场”的诞生打破了演员为主,观众为辅的观念,倡导观众完全融入到剧场气氛中,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经验性,使观众和演员都能站在剧场的中央,共同推进剧情的发展。

例如,情境戏剧表演时,抛弃了传统的固定剧场,将演员放在一个舞台上,而观众不一定要坐在看台上,而是要按照剧本和表演的要求来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沉浸式戏剧使剧场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剧情的要求设置、选择或改建特定场所,力求重现现场情境,使观者置身于剧场空间之中。而情境剧场则将观众带入舞台,一同扮演角色,使其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沉浸式戏剧允许读者自己挑选故事,跟着主角寻找线索,互相促进故事的发展。当前的戏剧创作方式,开始注重构建“沉浸感”,在改变观众对表演的消极态度的基础上,让观众积极地发掘和探究故事。本文通过探索“沉浸式戏剧”的观影方式,从全新视角出发,对新型戏剧观演关系进行新解读,进一步发现这种全新观演关系的意义。

二、当代新型戏剧观演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科技

沉浸式戏剧激发了人们参与艺术创作、接近表演空间的愿望。自从《不眠之夜》于2003 在英国上演后,一群号称是沉浸式戏剧的剧目相继问世,但是在品质方面,它们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体验型的剧场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目前的沉浸式戏剧往往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沉浸性剧场成为一种体验性的消费方式,它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来完成。如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某些幻想化的图像变成了真实的情景,也可以重现远古时代的历史情景。但是,并非所有的舞台特效都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来完成。例如,2012 年演出的《刘青霞》,就对舞台的立体感觉进行了探索。但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最终无法实现预期的观影体验。根本原因在于新媒介的影像技术尚未发展成熟,使沉浸式戏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效用。

(二)过分依赖观众

沉浸式戏剧使观众群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观众们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看台上,他们会完全融入到戏剧中。与传统戏剧相比,观众在剧院中的位置和地域的缩小,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在鼓励观众采取主动行为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例如,《不眠之夜》里的一些人可能会兴奋地扑上去触摸角色,因为他们是第一次如此接近演员,但是这个行为会对剧情发展产生影响。有些人在看的时候,无意中占据了一些人的位置,也会对演员的表现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在某些协作演出中,演员往往会允许站在前面的、看上去很主动的观众参与舞台表演,这些观众经验更加丰富。所以,参与就变成了一种技术,而这种技术要依靠外向观众来完成,而一旦有不情愿的观众,就会降低舞台表现力和互动性。

(三)一味关注体验效果

沉浸式戏剧通过拓展现代戏剧的表演方式,探讨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这为观众和演员的位置关系、演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法。但是,就发展戏剧的价值观念而言,它寻求的是使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但却又不能使观众及时反思思想,最后产生负面的教育作用。不同于布莱希特提倡的“间离效果”,沉浸式戏剧提倡让观者深入到剧情中去,全面地理解故事背景、目睹事件的发生,体会人物心理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观众们有机会进入剧场,深入到这个故事中,但他们并没有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思考它的教育价值,这种表演方式会影响到它的思想意义。沉浸式戏剧为追求利润而一味地满足观众的感受,使自己陷入到“形式多于内涵”的窘境中。

三、对当代新型戏剧观演关系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戏剧发展观念

无论是沉浸式戏剧的发展,还是对沉浸式表演方式的学习,现代的戏剧都需要掌握好尺度。正如商业化不会是戏剧的最终的目的,沉浸式戏剧也不会是戏剧表现的全部。沉浸式戏剧的演出理念,应当在实际中进行探究,确立正确的剧场概念,并寻求合适的“距离”;要充分运用浸入性因素,使戏剧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使观众获得更丰富的体会。并将这种新观念与认识运用在戏剧产业中,拓展其作用与价值。要充分利用浸入性因素,使戏剧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使其题材内涵更加饱满。《再生缘》浸入性手法的运用使戏剧更具现代性,但在不影响戏剧舞台表现形式和戏剧内容的前提下,保证了戏剧的文本的价值。所以,当代戏剧不必完全复制沉浸式戏剧,而是要将其需要传达的核心理念与适当的沉浸要素相融合,使戏剧的审美得到新提升。

(二)提高科技创新应用能力

尽管剧场和观众对沉浸式戏剧期待满满,但现有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很难支持完整地体现沉浸式戏剧。只有通过推动科技发展,实现剧场的数字化、智能化,才能将完全呈现沉浸式剧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例如,可以将3D 投影、VR 技术和LDT 技术融合在一起,呈现沉浸式剧场。例如,英国莎士比亚剧院的《暴风雨》,就是利用了爱丽尔的全息投影(通过摄像头拍摄演员的一举一动,然后通过计算机将其投影到了台上)。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3D 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古人的图像和想象中的人物形象。VR 技术可以将观众引入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并使他们陷入到特殊的场景之中。英国Future Ruins 公司的戏剧《细长电话线上的剧场》,整部电影中都没有任何演员在场,而通过电话的语音来描述一个人物,而这个角色并不是真正存在的,而是由观众自己的想象来进行交互体验。利用该技术,可以创造出接近真实生活的剧场场景,使难懂的剧情场景展现在观众眼前,使观众身临其境。

(三)培养观众正确的观剧礼仪

随着沉浸式戏剧节目日益增多,新的观众也在不断增加。这种互动的观影方式与安静的观影方式区别很大。沉浸式戏剧只有在观众的全力合作下,才能实现完美的表演效果。它对观剧礼仪、文化素养以及对观剧观念要求较高。所以,帮助观众树立正确的观影礼节、推广新的观剧观念,有助于提高沉浸式戏剧的表演质量。在演出时,一些观众并非有意破坏戏剧规则,而是缺乏对某些不文明行为的认识。所以,在表演开始之前,可以在表演信息中明确指出禁止迟到、喧哗、拍照、带婴儿入场等。当观众们抵达剧院时,工作人员会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言而总之,相关从业者要在剧院的引导下指导观众,改正观众的不良习惯,推广新的沉浸式戏剧的互动观念。大部分观众早已习惯了被动观看的观剧方式,却缺乏主动探索的体验式观剧方式。一些观众性格保守,参与意愿较低。因此,沉浸式戏剧剧场的从业者,要充分讲解互动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尊重观众的前提下进行互动交流。

四、结语

目前,沉浸性戏剧这种新的观影方式在理论和实务方面都得到了相关从业者的重视。特别是在剧场层面,沉浸性戏剧特别强调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互性。对此,要加大对沉浸性戏剧中构建新型观演关系的探索力度。也希望通过笔者探索,为沉浸性戏剧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使沉浸性戏剧在舞台上继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剧场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论《日出》的剧场性
开心剧场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