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医药传承和创新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考

2023-11-25尹世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9期
关键词:医药人才资源

胡 燕,尹世金,康 丽

(中南民族大学 a.药学院;b.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幸福与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号召。传统医药是我国医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在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发展“绿色药业”的思想,已成为世界消费潮流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医药行业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在当前国情下,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传统医药,对于繁荣特色药材生产地区经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国传统医药也用事实证明了其在人类健康保护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和开发前景巨大。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层次、高质量的传统医药人才的需求的快速增长,改革和创新高校药学人才培养的策略对促进和推动传统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传统医药传承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医药人才匮乏

传统医药传承和创新面临危机(如图1)。当前,传统医药的发展面临着传承危机和市场淘汰的困境,传统医药知识丢失的风险很高。传统医药工作者老龄化严重,许多宝贵的传统医学药学技法和经验随着老一代医者的相继离世而流失。如果现状未得到及时改善,这些宝贵的文化和知识会随着传统医药文化的断代继承而遭受致命打击。不仅如此,传统医药发展的缓慢和滞后,也使得传统医药相关行业不再受年轻人重视。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青年传承人才严重萎缩,名家越来越少,导致知识与技术传承后继不足。传统医药人才肩负着传统医药发展的重任,是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者、实践者、开拓者和创新者,学术继承的困顿直接导致传统医药人才匮乏和学术水平偏低。因此,发展传统医药的前提是,保证作为传统医药知识传承和创新主力的传统医药人数不再流失。

图1 传统医药传承与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传统医药产业发展落后

与化学药物相比,传统医药开发暴露出诸多问题。人才缺乏、装备落后、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等弊端,导致生产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传统医药与高新技术结合不力,丰富的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优势的经济转化率低。如今,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的主流市场领域主要被西医占据,传统医药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除了政府扶持以及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最根本的战略是,要保证作为传统医药知识传承和创新主体的传统医药急需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医药产业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的新鲜活力和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1]。传统医药企业只有保证在生产、销售企业和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内都有熟悉传统医药的专业人才,使医药研究机构在药物研发、配伍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能够以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高传统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含量,这也是传统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2]。

(三)传统医药文化资源亟待保护

传统医药知识是祖国医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医药领域长期实践和总结的成果。它们常被记载于各类资料中,或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长期以来,除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医药具有完整和系统的文字记载及理论体系外,其他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典籍资料及相关的医药知识常常被零星简要的语言文字记载且流落于民间,少有汇集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尤其是那些无文字的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主要依赖口耳相授,若不及时加以保护整合将面临失传的风险。而传统医药学文献档案典籍等的收集整理常被人们忽略,其发掘、收集、整理、研究和产权保护工作一直不受重视,使得传统医药知识传承不足,且效率低下。因此,对传统医药知识的抢救性挖掘、整理和学术传承研究刻不容缓。一方面,在对其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构建有完整知识体系的传统医药传承体系,还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传统医药资源文献的注释、编纂、校勘和出版工作。另一方面,对传统医药隐性知识、经验积累进行发掘、整理和传承方法学体系的现代重构,加强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与保护,开展对著名传统医者临床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科学阐述以及信息技术的客观评价,将其优秀的医学思想及特色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验证其学术思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抢救性发掘、整理独龙族等尚未发掘的传统医药等。以上基础工作对我国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意义深远,利在千秋[3]。

(四)传统药用资源未合理开发利用

传统医药的发展要靠不断的积累沉淀与历代的传承,但同时也要有充足的传统药用资源作为坚实的根基。没有传统医学,特色传统药材的使用就失去了指导;离开了特色药材,传统医学实践就成了无本之木。我国地域广博,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12 807种中药资源。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额经济利润致使传统药用资源的开发受到毁灭式开发,药材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很多传统药药材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有些甚至濒临灭亡,传统药用资源现状堪忧。由于我国占全国药材资源80%以上的传统药用资源多数分布在新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祖国的西北、西南等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传统药用资源种植和开发的能力十分有限,更加大了传统药用资源短缺的现状。因此,保护传统医药资源的工作迫在眉睫,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该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4]。

传统医药人才是传统医药的未来,他们肩负着传统医药复兴发展的重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一支强有力的传统医药人才队伍,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只能是空谈。而当下传统医药的发展却面临传承人才匮乏,产业发展落后,理论知识丢失,资源滥用和短缺等风险,针对目前传统医药发展现状,最关键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人才培养和传承的问题。有了传统医药人才的不断培养和涌现,传统医药发展的危机即有望解决,传统医药文化资源将会重视和继承,传统药用资源才会被有效保护以及合理持续开发。

二、传统医药传承与创新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主要思路

(一)突出传统医药特色,明确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现有的各大高校医药学专业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传统医药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以传统医药传承创新特色为目标,培养方案必须突出强化学生的传统医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凝练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及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程等,并进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企业是接收毕业生的大“主顾”。从传统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即“订单式”培养模式,凝练或倒推出学生应该接受的课程教育体系。各大高校和传统医药企业应该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同讨论制定培养方案中关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进度的内容。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兼顾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学分的比例,综合考虑传统医药实践教育环节的各个层次,将传统医药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融入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在实验环节既要有验证性的,更要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

(二)加强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多采用以灌输式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想要突显传统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特色,培养模式必须改革,实施多样化培养。改革院校教育,调整优化学科课程设置,促进学校教育与导师制教育相结合,建立早跟师、早实践学习制度。调整传统医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强化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技能。除了增加有关传统医药的理论教学、课堂讲授、习题作业要求等,还要增设传统医药相关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设计等,让学生在传统医药实践的过程中验证真知。到传统医药企业开展各种实习,以及小组讨论、课堂讲座、经验交流、小论文、演讲等都可以纳入传统医药实践教学,这些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传统医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我们的大学生所欠缺的。另外,要着力提升学生基于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习、基于传统医药项目的学习、基于传统医药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传承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三)实施综合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方式新变革

充分利用现代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来助力传统医药的发展;汲取传统医药发展领域的新成果,打破传统的课程和学科界限,实现不同学科基础理论的交叉融合,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对传统医药课程与原有药学理论课程的衔接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加强传统医药相关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传统药学综合一体化实验设计,综合运用传统医药理论、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开展实验过程,全面锻炼学生对传统药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传统医药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作为线下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开展特色药材生产地区医药资源调查,探索发掘并收集和整理传统医学文献典籍档案,培养学生熟悉特色药材的资源分布、品种及其鉴别方法,培养具有近代生物医药知识的新人才,为传统医药的延续与开发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参与传统医药课题实践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并完成与传统医药研究相关的毕业设计环节。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打造特色鲜明的传统医药师资队伍,既是传统医药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实施人才强校的关键。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是以传统医药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传统医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己任,使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紧密结合,学科间相互交融,以推动传统医药事业发展。鼓励教师开展传统医药相关特色研究,开展传统药材药用资源与质量评价、传统医药药效物质基础、传统医药新品种及关键创新技术等研究。秉持“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融合和利用优质传统医药资源,医、教、产、研相结合,为特色药材生产地区培养综合创新型医药人才”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大学生科创项目、传统医药课题实践研究,着力强化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建设方案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涉及教学实践、教师培训、校校合作及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引进培养等各方面内容。具体举措包括:充分利用人才政策,秉承“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用人原则,营造聚才引才环境,进一步培养、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并给予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加强师资队伍传统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规范的教师业务技能培训及专业水平资格认证机制;探索及实施基于教师主体的更适合于传统医药人才培养的校校或校企合作方式,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传统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定向就业;以产学研合作教育解决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减小高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引进人才或师资队伍,加强传统医药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规划学科发展,促进传统医药学术研究,指导学科队伍建设;通过科学的选人、用人、分配、评价、激励与保障等机制,调动全体师资队伍投身传统医药教育和研究的热情和潜能。

结语

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之路还在摸索中,不仅需要各医药学科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的落实,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传统医药领域教育,科研、医疗等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化的传统药研究室、实验室、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传统药信息库、传统药材GAP生产基地,同时结合传统医药研究所、传统医药生产企业及医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优势,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一起携手共同努力,开创传统医药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医药人才资源
人才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传统医药类非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