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正骨联合施罗斯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2023-11-24何水勇张衍辉严张仁张小明

大医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正骨罗斯特发性

熊 群,何水勇,张衍辉,严张仁,张小明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生长发育期间椎体结构矢状、冠状面发生弯曲并伴发椎体旋转的一种三维结构畸形,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晰,特发性脊柱侧弯会严重影响青少年骨骼发育、心理健康及外形美观[1]。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推拿、物理治疗、支具佩戴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Cobb 角)>40°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被认为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疼痛、“掉钉”现象时有发生[2]。施罗斯体操作为治疗Cobb 角在10°~45°之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效果良好,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不同侧弯类型、角度大小、临床表现等设定特定动作进行训练,但作为运动疗法,其对于治疗脊柱结构性紊乱存在一定局限[3]。中医正骨作为理筋、除痹手法,对治疗脊柱“痹证”“骨痹”“腰痛”疾病提倡平衡脊柱气血理论,而手法理筋、正骨具有一定优势,与施罗斯体操联用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互补不足[4]。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中医正骨联合施罗斯体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2 月至2023 年1 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 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1 例,女性19 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2.8±2.5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 例;年龄10~17 岁,平均年龄(12.57±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法定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5]中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①脊柱侧弯出现前,自觉疼痛明显,常先有上背或肩胛区或下腰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全身轻度不适;②Cobb 角[6]20°~40°;③脊柱侧弯水平角度尺测量的角度>5°。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椎体旋转度≤Ⅲ级(Nash-Moe 法)[7];③Risser 骨成熟度<Ⅳ度[8];④疼痛性质以持续性、自发性疼痛为主,且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4分[9];⑤年龄<18 岁;⑥病程在3 个月以上者。排除标准:①不能按研究计划治疗者,或治疗期间患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患者;②疗程不足者;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及意外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施罗斯体操治疗。施罗斯治疗体系中将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分为3CH、3CN、3CTL、3CL、4C、4CL、4CTL 等7 种类型,3CH、3CN、3CTL 治疗步骤:①抻开胸凹侧,将骨盆移向同侧肋隆凸之下;②胸凸侧的肩胛带后旋及内收,同时矫正矢状面曲线;③在抻开胸部凹侧后,有意识地将吸气导向凹侧,将胸、肋骨向凹侧方向引导,呼气时胸凸侧的肩胛带后旋及内收,以作矫正;④在矫正动作结束后,尽量收紧躯干肌肉,感受张力,60 min/次,5 次/周。3CL、4C、4CL、4CTL 治疗步骤:①后伸胸凸侧的髋,将骨盆移向腰凹之下;②胸凸侧的肩胛带后旋及内收,同时矫正矢状面曲线;③在抻开胸凹侧后,有意识性将吸气导向凹侧,将胸、肋骨向凹侧方向引导,呼气时胸凸侧的肩胛带后旋及内收,以作矫正;④在矫正动作完成呼气时,绷紧全身肌肉,感受张力,60 min/次,5 次/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正骨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充分放松患者脊柱旁肌肉,并站在患者脊柱旋转对侧,调整胸椎侧凸时,医者半握拳使掌根在脊柱凸侧顶椎及其明显偏离中线椎体施加反向作用力。调整腰椎侧凸时,患者变换侧卧位,医者一手掌根接触凸侧顶椎及其明显偏离中线椎体对侧椎弓根,另一手旋转同侧肩部至锁定胸椎,由腰椎接触手施加反向作用力。20 min/次,3 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游动标尺上有10 个刻度,分别对应0~10 分,0 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9]。②比较两组患者脊柱旋转角度(ATR)[10]。患者双膝伸直,双腿并拢站立,躯干向前弯曲直到肩膀与髋部等高位置,头部自然下垂,于脊柱侧弯水平角度尺垂直放置于体表畸形最明显处,测量ATR。③比较两组患者Cobb 角[6]。测量头侧端椎体上缘的延长线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的延长线垂线的夹角,即Cobb 角。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量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62±0.77 2.32±0.82*对照组 30 5.75±0.73 3.23±0.47*t 值 -1.203 -3.548 P 值 0.914 0.742

2.2 两组患者ATR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AT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TR 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TR 比较(°,)

表2 两组患者ATR 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ATR:脊柱旋转角度。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7.65±2.04 3.02±0.22*对照组 30 7.49±2.13 4.22±0.62*t 值 0.216 -1.943 P 值 0.829 0.028

2.3 两组患者Cobb 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 角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obb 角比较(°,)

表3 两组患者Cobb 角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Cobb 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2.43±1.47 14.82±1.90*对照组 30 21.92±2.10 19.53±1.65*t 值 -0.513 -4.764 P 值 0.741 0.037

3 讨论

特发性脊柱侧弯在临床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现今中国大陆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为1.02%。男女比例为1 ∶1.54,根据不同年龄的亚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病率从0.73%增加至1.1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病率增加[11]。随着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增大,缺少课外活动及体育锻炼,脊柱侧弯确诊率还在逐年增高,各地也在开展地区流行性病学筛查。基于此,防治特发性脊柱侧弯需要更为程序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治疗。

在中医经典学说当中并未提及到特发性脊柱侧弯,但按其症状表现可以划分为 “痹证”“骨痹”“腰痛”的范畴,而在《内经》当中所提及到的“痹”非常复杂,原是指由于经络阻滞、营卫凝涩、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最终缓慢发展继而发病[12]。舒筋活络、调整气血的中医正骨手法对此类痹症有其独到的优势[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这可能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脊柱两旁肌肉张力状态有关,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疼痛评分并非处于高值,有学者认为针灸治疗该类患者也能改善其疼痛[14],所以认为中医正骨更多强调脊柱结构的调整,调整后的肌肉稳定功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15]。施罗斯体操作为一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方法,其对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学效应有着许多的积极影响[16]。施罗斯体操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凹侧或者凸侧进行不同姿势的训练,原则包括生理模式、日常生活能力(ADL)、施罗斯三维脊柱侧弯强化训练(SBP)、旋转呼吸,可使偏离人体中线的脊柱尽可能地回归至中线,拉伸脊柱同时配合旋转呼吸训练改善“剃刀背”现象[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ATR 和Cobb 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提示中医正骨调整了脊柱结构,加之施罗斯体操使脊柱更趋于正常位置,两种治疗方法联用既能调整结构,又能强化肌肉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联合施罗斯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ATR 和Cobb 角,同时有利于此类患者的疼痛管理,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正骨罗斯特发性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彭罗斯雪花拼板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我想自己做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拯救小镇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