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吴滩古镇的价值与保护利用

2023-11-24程积凤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镇文化遗产历史

程积凤(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一、吴滩古镇情况简介

吴滩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北部边缘,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梅江河、箭梁河汇合处,因河中水浅滩多,原来一片荒芜,人称“芜滩”,明代建场后谐音为“吴滩”,故名①。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间在吴滩古镇附近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两宋时期文化遗存,证明早在宋代就有人聚居于吴滩镇。

吴滩古镇历史沿革悠久,根据《江津县志》:“夏商属梁州,周属巴国,秦属巴郡,三国属蜀,汉晋置梁州,宋齐属益州,隋开皇初属渝州“大业初复属梁州,唐天宝改属南平郡,乾元初复属禹州隶剑南道,宋改夔州路,元属重庆路,明至今属重庆府”②。

2019年1月,吴滩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保护范围共30.9公顷,核心保护范围为西街、东街与河坝街,共5.49公顷;建设控制范围地带相当于吴滩镇街区的全部范围,共25.41公顷③。

二、吴滩古镇价值分析

(一)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古镇街巷格局和整体风貌保存较好。街巷格局为明清时期风格,全长1216米,街面保留原始青石板,街道两旁多为1~2层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穿斗式民居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生动地再现了巴渝地区传统场镇的整体风貌(图一)。其中有许多代表性建筑,如万寿宫、中心桥楼、杨氏洋房。万寿宫,建于清代,现今大部分尚存,屋内还有打铁的工具和炉灶,保留了原生态的打铁场景,故也被当地人称为“打铁庙”。中心桥楼建于清代,并于民国初年加宽,宽、高约4米,跨度约8米,桥两旁有石栏杆、担水和洗衣的水巷子,桥面上建有三层土楼,目前保存完好(图二)。杨氏洋房是1945年吴滩大户杨月波修建的一栋土瓦结构的三层洋房,被当地人称为“走马转角楼”,占地500余平方米,采用中西合并的建造方式,总体布局巧妙奇特,有蓝色玻璃窗户和雕刻精美的窗棂,石门门额刻有“清白传家”四字,左右刻有门联“建设弘农宅舍,养成汉族人家”字样,彰显了杨月波对“弘农杨氏”的古老传承。

图一 古镇老街局部照④

图二 中心桥楼远景④

第二,文物古迹多样,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截至到2019年,吴滩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未定级文物点34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聂荣臻元帅故居,有钟云舫墓、聂帅父母墓等重要墓葬遗迹,还有寺庙、石刻、摩崖造像等。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吴滩镇郎家村,1899~1918年,聂帅自出生后一直生活在此,故居为四合院布局,分内、外院,砖木结构,陈列了聂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用品、玩具、学习用品等40余件文物,存有珍贵图片100余张,生动展示了聂帅的生活与伟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是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也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⑤。钟云舫,重庆江津人,被誉为“联圣”,2003年被评为重庆历史名人;早年中秀才,后开办私馆教书,开西学之先河,讲授英语、法语、物理、化学等,他学识渊博,尤擅对联,有《成都望江楼联》⑥、《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⑦等作品,其墓葬于2009年在吴滩镇被发现,对研究钟云舫的生平和民国历史有重要意义。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今仍保有烟火架、灯夹戏、围鼓戏、打铁水、划龙船、扭秧歌、舞龙舞狮、楹联等民俗活动,也有石刻、木刻、传统高粱白酒酿制、手工麻糖杆制作等技艺。其中,吴滩无网弹棉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技艺特点是整床棉絮不用一根网线,而是人踩在木磨盘上,用身体全部的力量均匀“揉棉”,这样制造的棉花能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是传统的手工弹制棉胎、棉褥的技艺。

(二)科学价值

吴滩镇境内地形为中丘兼少部低山,海拔300~600米,而老街位于台地上,四周地势平缓,背靠石笋山;附近有梅江河、箭梁河,属长江水系,水资源丰富;附近地势平坦适宜农作物种植,古镇依山傍水,在选址上科学合理。古镇老街街巷格局大致呈带状分布,根据地形地势建造街道和房屋,街道两端入口狭窄,设有大门,形成封闭格局,街面宽度4~6米不等,街面铺砌有青石板,两旁为1至2层的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大多为木瓦结合、穿斗式房屋,也有中西合璧式建筑如杨氏洋房,房屋错落有致,整体风貌自然和谐,在营造方式上十分科学合理,是巴蜀地区传统古镇的典型代表。

(三)社会文化价值

吴滩古镇文物古迹、文化资源丰富,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尤其鲜明,观众通过参观学习可促使文化资源发挥其社会文化价值。如与聂荣臻元帅有关的冲口私塾、插旗寺小学、聂荣臻元帅故居、聂氏染坊等一直是政治教育、党建教育的阵地,许多中小学校、相关单位定期组织参观学习。冲口私塾是江津近代小有名气的私塾之一,可以让公众直观了解聂荣臻的启蒙环境;插旗寺小学实为寺庙遗迹,观众可以了解到聂荣臻小学生活;聂荣臻元帅故居陈列了聂帅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观众能了解聂荣臻元帅的生平事迹、体会革命历史的艰辛。古镇内的各类遗迹是历史文化的结晶,观众参观学习可以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感受思想文化的碰撞,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使古镇的历史文化在现今和未来都能展现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

三、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历史建筑破败,整体历史风貌缺失

第一,历史建筑破败。吴滩古镇历史建筑年代久远,许多居民搬离老街区,老建筑居住率低、无人打理,有杂草丛生、屋顶瓦片脱落、木构件腐坏等情况,许多破旧房屋前设置了隔离警戒线,并张贴了“无人居住房”“危房垮塌请勿靠近”等字样,如杨氏洋房,三层楼房的隔板损坏,二楼、三楼有较大安全隐患,窗户有所破损,房屋内部杂物堆积,显得破败不堪;万寿宫只有房屋主体尚存,屋顶和墙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屋内杂草丛生。

第二,插花式建筑破坏历史风貌。未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前,老街居民因住房年久失修、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在老房原址上修建了许多现代新房,夹杂在老房中间,颜色和材质都显得格格不入,造成老街整体的历史文化气息有所缺失。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后,已经禁止居民私自改动历史建筑,但近年来房屋愈发衰败,相关部门也未组织专业人士进行修缮,造成居民日常生活不便,故仍有不少居民对老房进行了翻修。

第三,生活设施影响整体风貌。虽然有关部门对吴滩古镇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整改,西街入口处设置了公共卫生间,老街上的石板路也因修建排水设施而重修过。但老街区仍有部分基础设施比较老旧,如街道两旁的电线比较杂乱,电表直接裸露在房子外部,还有部分居民在屋前的房梁上安置了晾衣竿。此外,老街及其附近未设置专门区域来停放居民的摩托车、三轮车等,许多车停靠在老街石板路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街的整体风貌。

(二)缺少整体规划,文化遗产利用率不高

第一,旅游规划不当。一是文物点之间缺乏有机串联,古镇内文物古迹相对分散,未组织科学合理的参观路线,而普通大众获取的古镇内文物点位置和相关信息有限,参观游玩的多为古镇老街、聂荣臻元帅故居这些热门景点,无法看到古镇的全貌。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得到充分的展示,虽然吴滩古镇现今保留的民俗活动很多,但只在重大节日进行展示,利用率不高。三是文旅宣传方式单一且力度较小,除江津文旅委发送的旅游推文之外,也有大众以旅游记录的形式进行分享,主要介绍吴滩古镇的基本信息,宣传方式和内容明显需要改进。四是旅行交通路线规划不足,吴滩古镇虽然自然地理位置条件优越,距离江津城区三十多公里,距离重庆主城六七十公里,但交通极不便利,目前无法支撑游客经济便捷、安全高效地进行参观和游玩。

第二,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规划不足。现今对大部分聂荣臻元帅相关的红色遗迹进行了修缮,如聂荣臻元帅故居早在1989年就按原貌修缮并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再次对其进行改陈布展;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人民政府对冲口私塾、染坊景点建筑及周边环境打造工程进行了招标。对其他建筑也有或多或少的修缮,但总体来说修缮的统一规划不足,比如老街上的历史建筑仍然破败不堪。

四、保护与利用建议与思考

(一)加强修缮、保护文化遗产

第一,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21年中山古镇突发大火,受损老街长度达200余米,多间木结构房屋被烧毁,虽然被烧毁的房屋于2023年春节前初步复建完成,但整体的韵味与历史价值无法修复如初,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众多古镇的保护起到了警示作用。吴滩古镇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古镇内历史建筑破败,问题较突出,修缮刻不容缓,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修缮资金,破败房屋数量多、结构复杂,需要大量修缮资金,可以向当地政府或上一级政府申请,文管所、相关企业等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其次是修缮的技术和手法,需要遵循文物保护基本原则,根据古镇原本的历史风貌,用同等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建筑的韵味,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意见和建议。

第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吴滩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工作,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对于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吴滩无网弹棉制作技艺,需要充分认识技艺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制作相关档案;对代表性传人提供相应的帮助,鼓励和支持吴滩无网弹棉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延续;对于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活动如围鼓戏、灯夹戏、划龙船、打铁水、楹联、扭秧歌、舞龙舞狮等也应鼓励展示与传承。

(二)着眼文旅融合,优化整体规划

首先,参照江津境内的白沙古镇、中山古镇以及重庆城区的磁器口古镇发展的成功经验,文旅融合是目前适合吴滩古镇发展的方式之一,必须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63号)》⑧中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指导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一味地为了发展旅游业和拉动经济效益而破坏吴滩古镇的历史韵味;其次,需要统筹居民生活和发展旅游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现今吴滩古镇发展旅游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和提升。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完善古镇内居民生活的基本设施,如划分专门的区域设置停车场,更换并美化老旧电线及装置,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另外需要完善接待游客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设置参观指南并标识文物点、打造特色酒店住宿、设置干净整洁的公共厕所和休息区、提供特色美食等。其次,需要完善交通设施建设,要考虑游客的出行时间、交通的舒适程度、购票的便捷性,还可以增设吴滩古镇的观光车以便游客参观。并且,可以招募当地居民为游客讲解吴滩古镇的历史与文化、趣事、美食等。

第二,加强宣传。除常见的网络推送、传单、名人效应等宣传方式外,可以参考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发〔2023〕10号)》⑨中对文化遗产利用的指导意见,打造好江津境内吴滩古镇、白沙古镇、塘河古镇、中山古镇、石蟆古镇旅游主题专线,不仅节省交通时间,方便游客参观,也能增加吴滩古镇的知名度。此外,加强对吴滩古镇价值和重要性的宣传,使当地居民认识到吴滩古镇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民族的瑰宝,促使居民有意识地、自发地对吴滩古镇进行保护。

(三)借鉴成功案例,从四个方面打造特色吴滩古镇

江津境内的古镇在历史和文化上有许多共性,许多经验值得吴滩古镇借鉴。如江津中山古镇,自2005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开始对码头文化、宗教文化、行帮文化、移民文化等进行保护和展示,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和保护,对千米长宴、打铁水、川剧座唱、赛龙舟、舞狮子、舞龙灯、唱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游客,收到了极高的评价⑩。又如江津白沙古镇,2020年提出了“白沙文博城”的规划,建设以“一核心·三聚落”为总体布局,“一核心”指古镇核心老街区,依托19处抗战文化遗址和古镇街巷展示体系形成核心游览休闲板块,“三聚落”指聚奎书院、糖厂影视拍摄区和新运纺织厂三大博物馆聚落,保护和传播文化的同时,也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内涵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旅游服务和产品⑪。

吴滩古镇拥有庄重古朴的建筑以及厚重独特的石刻、摩崖造像等类型多样的文物古迹,可以从中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富有吴滩特色的文化资源,统筹协调,整合联动,组织科学合理的旅游观光路线。第一,加强对吴滩古镇红色文化的利用,强化聂荣臻元帅故居、冲口书塾、聂氏染坊、插旗寺小学等红色遗迹对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党建教育的作用,从情感和意义角度层层递进优化参观路线,加深游客(观众)对古镇红色文化遗迹的认识。第二,从空间布局上优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规划,根据属性和展示方式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把老街打造为休闲娱乐区,供游客休闲参观、休息、购买商品;根据集中分布或相同属性的遗迹安排参观路线,便于游客参观和学习,传播吴滩古镇的历史文化信息。第三,以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民俗活动为基础,打造特色主题活动,在端午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进行展示,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趣味性吸引观众注意力,在保护和利用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以吴滩古镇各文化资源为创意点,围绕主题活动、民俗活动开发文创产品和旅游项目,带动吴滩古镇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文化创收。

五、结语

历史文化名镇蕴含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对其的保护利用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吴滩古镇具有重要的价值,自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有关部门陆续针对吴滩古镇的发展出台了政策和规划,虽然现阶段古镇的保护与利用程度有待加强,但随着不断地优化整体规划、修缮文化遗产、深挖吴滩古镇资源发展旅游业等,发挥各种文化遗迹的价值和作用,吴滩古镇将会得到更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促使吴滩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传播与传承。

注释

①江津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江津县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年版第85 页。

②姚乐野,王晓波:《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珍稀四川地方志丛刊》,巴蜀书社,2009 年版第7 页。

③来源于吴滩西门公示牌。

④来源于笔者调研拍摄。

⑤段炼:《浅析聂荣臻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7 年第4 期第20-22 页。

⑥共212 字,钟云舫在成都市锦江边的崇丽阁写下,以景达情,说古论今。

⑦共1612 字,1903 年钟云舫被构陷入狱后创作,整副楹联气势恢宏,惨淡经营,对仗工整,用典贴切,是中国第一长联。

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63号),2012 年12 月19日.

⑨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发〔2023〕10 号),2023 年5月4日。

⑩唐松:《江津古镇,从1500 年里走来的厚重历史》,《重庆与世界》,2012 年第7期第44-45 页。

⑪张亮:《博物馆展陈方法在古镇保护中的应用—白沙古镇“文博城”建设探析》,《中国民族博览》,2021 第3 期第186-189 页。

猜你喜欢

古镇文化遗产历史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历史
千年古镇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