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朔州市革命文物代表性建筑的类型分析和价值研究

2023-11-24丁文秀朔州市平鲁区文化和旅游局山西朔州0368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右玉朔州旧址

丁文秀(朔州市平鲁区文化和旅游局,山西 朔州 036800)

一、历史背景

革命文物是在战火和硝烟中、在鲜血和信仰中诞生的。在中国的近现代时期,革命文物作为历史和精神的承载者、记录者,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和顽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忘先辈意志,牢记身负使命,在砥砺中前行。革命文物所承载的不仅是红色记忆,还生动再现了“革新精神”。作为历史的佐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进,对其的保护发展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有重要意义。

二、朔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概况

(一)分类

朔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市六区县中有四个县区被纳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即晋绥片区,包括朔城区、平鲁区和右玉县,晋察冀片区包括应县。朔州近现代历史馆中保存着革命文物的各种类型遗存,根据第一批和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红色资源遗址等相关信息整理结果,革命文物代表性建筑共计11处,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烈士纪念设施类、名人故居类和办公场所类。

(二)代表性建筑

1.烈士纪念设施类

此类设施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纪念碑、纪念塔等纪念建筑本身并不是纪念事件的直接载体,但却构成了纪念地标,是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的生动表达。纪念碑、纪念塔等纪念建筑的构筑年代较近,但依然是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革命文物。

塞北革命纪念馆建有大门、甬道、碑前广场、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馆前广场、塞北革命纪念馆、烈士墓区等。纪念馆前面为一层,后面为二层建筑,外观造型形似古代烽火台、古老的长城。李林烈士陵园分为上、中、下苑,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建有60级台阶通道、李林骑马青铜像、纪念碑、李林烈士墓,轴线两侧建有重大事件、革命烈士汉白玉浮雕和革命英烈名录影壁等。李林,原名李秀若,1915年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1936年12月12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26日在东平太村的荫凉山牺牲,年仅24岁。应县烈士纪念塔矗立在院正中,塔高8米,底座直径10米,塔基砖砌,塔身为木构楼阁式两层建筑,六角挑面,四周围以木柱。第一层有南北二门,东西四窗。第二层六面均为木制隔扇,外有围栏。塔刹高5米,塔内竖纪念碑一幢,碑高5米,直贯上、下二层,碑为四棱柱形。右玉革命烈士陵园分为两个台地,一层台地上建纪念塔,二层台地上建罗天泽烈士像和纪念馆。纪念塔由基座、塔身组成,通高13米。基座方形,塔身方柱体,大理石贴面,塔顶置刹杆,上置红五角星1枚。这四处革命烈士陵园充分体现了朔州的地域特色,集中展示了朔州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荣历史和峥嵘岁月。

李林烈士陵园— 纪念碑

2.名人故居旧居类

故居旧居是与历史人物的个人事迹密切相关,是纪念追忆历史人物的重要场所,以建筑为主。其中,故居可以是祖辈居住的老宅,也可以是当时新建或临时的居住场所,旧居是历史人物在此工作生活时发生重要历史事件的住宅。

口子上村贺龙路居建于1945年,坐北朝南。该路居为民国时期建造的石券窑洞,面宽四孔,平顶,其他窑洞均为后置。此路居是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同志为了国家的统一,转战于平鲁地区临时工作的场地,同时也给平鲁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曹汝谦故居建于清代,为一处清朝中末期四合院,旧称曹家大院。故居现有正房5间、南房5间、西下房3间、东下房2间,为土木、砖木混合结构。曹汝谦故居为曹汝谦出生地,其在此度过少年时期并在舅父郑业、郑绩的影响下接受共产主义。1987年3月,徐向前元帅亲笔为曹汝谦烈士纪念碑题写碑名。曹汝谦故居,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对于红色文化传承以及红色旅游开发,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办公场所类

机构驻地或者是某次重要会议的举办地,多为地上建筑,其中有民宅、庙宇、祠堂和学校等。这些建筑中民宅的数量最多,隐蔽性较强,是革命活动场所的最佳选择之一。庙宇、祠堂、学校等公共建筑规模较大,为多进式院落,且具有一定的防守功能,适合机关办公、军队驻扎以及革命活动的开展。

绥蒙军区司令部旧址修建于清代,为一进院落,砖挂面石窑3间,耳窑东西各一间,东西下窑各3间,均为石砌。西山抗日根据地上木角村朔县县委县政府旧址为一进院落,石砌窑洞7间。西山抗日根据地朔县县委县政府旧址为一进院落,石砌窑洞5间。大石口抗战县政府旧址曾是县政府驻地,在此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日斗争,成为红色政权所在地。旧址坐南向北,一进院落布局。现存的大门、南房、东厢房和北房,均为清代遗构。正房明间辟六抹槅扇门6扇,中置风门和帘架横披,两次间辟支摘窗。这四处革命办公场所均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转战到朔州各地区,进行敌后作战时的实物佐证,他们在这里号召大家积极献粮献策,参军参战,为抗日斗争作出贡献。

右玉县委旧址坐南向北,分别设交通班、档案室、办公室、宿舍、会议室等办公场所。其中,最大建筑为原礼拜堂改制的会议室,面宽四间,进深四椽,硬山顶,筒板瓦盖顶。右玉县委旧址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右玉县委办公场所,是一所平凡而又古老的院落,又是一所不平凡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院落,它曾承载着右玉书记和干部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前赴后继,功成不必在我”的梦想和胸襟,承载着右玉人民战胜风沙过上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是右玉精神的发源地。

三、革命建筑特点与保存现状

(一)建筑特点

右玉县委旧址正门

第一,简单古朴,实用性强。因地处敌后抗日根据地,多以当地较为隐蔽、易隐藏的建筑体例为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筑形制多为当地特色民居,并非为革命活动而专门选址、规划、建造留存下的革命旧址,其最基本的物质特征往往受地域生活和文化传统影响,如口子上贺龙路居为平鲁特色石券窑洞,冬暖夏凉,宜室宜居。因当时八路军将领贺龙转战平鲁地区,借用老乡的房子留下一处红色革命遗址,也给平鲁人民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第二,宏大沧桑,注重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革命类教育,革命纪念建筑在各地快速发展,而且蕴含丰富的革命内涵,极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如应县烈士纪念馆,塔基为砖砌而成,塔身为二层木构楼阁式建筑,六面木制隔扇,塔内放有纪念碑,把中国传统式楼阁式建筑融以肃穆宏大的革命建筑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

(二)革命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革命历史和征程的革命文物建筑保存下来的数量有限,同时由于年久失修、自然侵蚀等原因,这类建筑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一是多数年久失修,急需保护修缮。受自然原因影响,长年累月风化侵蚀和人们长期生活生产的影响,保存现状不佳,亟待保护修缮。有些建筑常年得不到保护修缮,出现墙体开裂、墙皮脱落严重、屋面上瓦片部分破损等多种文物病害,已不能正常使用,急需进行保护修缮来确保文物安全。

二是革命文物开发利用有待加强。当前革命文物资源开发手段不多,社会参与度不高,活化利用相对滞后,缺乏保护和利用的整体规划,应梳理革命文物资源,加强项目策划。如右玉县委旧址,对外开放现场教学点,即右玉干部学院和右玉精神展览馆。他们全面展示了70多年来,右玉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绿色美好家园的奋斗历程。

四、加强革命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

我们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在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到保护好革命文物,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继承好红色文化。

(一)开展宣传教育,强化革命文物传播功能

强化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突出社会效益。积极策划和举办蕴涵朔州红色文化的革命主题系列展览、展演、展播、展映等活动。讲好朔州革命故事,传承朔州红色基因。编写反映朔州革命文物特色的通俗读物,整合区域革命文物旅游资源,推介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革命文物公益广告,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常态展示,加大革命文物的宣传力度。

(二)重视保护理念,健全完善革命文物保护措施

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革命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和保护开发工作。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整理、调查和征集工作。

(三)扩大开放范围,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

依托右玉精神展览馆、右玉县委旧址、塞北革命纪念馆、李林烈士陵园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精品陈列展览以及修缮保护曹汝谦故居,打造成应县革命展览馆,成为全市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他革命类建筑也根据建筑体例和功能,纳入保护利用范围,借鉴其他地区类似建筑活化利用案例经验,推动革命文物代表性建筑在合理利用方面落地见效。

革命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我们要坚持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文物一起推进,互相贯通,统筹协调,使革命文物所蕴藏的精神财富跨域时空,熠熠生辉,激励人们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照亮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猜你喜欢

右玉朔州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遇见右玉蓝
右玉的故事
朔州接地气的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头货”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朝鲜朔州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矿床
朔州新景掠影